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法语德语论文 >

震旦大学法文教育与新文学人才的养成

发布时间:2024-01-19 16:03
  <正>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中期,戴望舒、施蛰存、杜衡(苏汶)、刘呐鸥(刘灿波)等人在上海发起并推波助澜了一场现代主义的思潮。与中国其他左翼团体不同,这个前卫文学盟友圈子是基于成员间相似的教育背景及语言艺术感性,而这多半缘于他们的震旦大学求学经历。作为近代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践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震旦大学(预备科+高等科)的法文教育
二、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
三、现代文学人才的养成
结论



本文编号:3880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yufanyi/3880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2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