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功能对等视角下许渊冲与庞德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15 14:04

  本文关键词:功能对等视角下许渊冲与庞德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之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青岛大学》 2014年

功能对等视角下许渊冲与庞德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之比较研究

王善美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中国文化精髓。中国古典诗歌英译因此一直是文学大家实践的重要工作。许多中外学者都纷纷做出了努力与尝试,提出了相关的翻译理论,给后来者以极大启发,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诗歌翻译历来是文学翻译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怎样评价诗歌翻译的优劣也是极具争议的研究领域。如果说诗歌翻译也是追求最大等值性的翻译创造过程,那么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等值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有何独特之处,是文学翻译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以庞德和许渊冲两位译家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为文本基础,结合他们的翻译观念,探究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功能等值问题。 埃兹拉·庞德是较早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学者。庞德是意象派诗人和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创始人和翻译家。他的中国古诗英译在美国乃至欧洲翻译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神州集》被看做“最持久的贡献”。许渊冲是国内古典诗歌英译最具影响力的翻译家。他的“三美”理论也得到广泛的青睐与支持。二者在翻译方面有同有异,但都获得了成功。两人一中一西,代表了两种语言和文化视角,其中诗英译尤其值得研究和探索。本文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试图对许渊冲与庞德的译作进行比较与研究,探究其异同。希望对中诗英译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帮助。 论文第一章详细介绍了本文的理论依据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归纳了功能对等的正确内涵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方面的研究和贡献。 论文第二章简单介绍了埃兹拉·庞德和许渊冲的学术贡献及其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方面的翻译理论。本文认为,庞德的创意翻译法和许渊冲的再创论是二者在翻译方面的共同主张。这两个看似相同的翻译方法,在中国却遭遇到不同的待遇,原因就是对忠实与等效度的把握。本文结合两者所译中国古典诗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索。 论文第三章以尤金·奈达的理论为依据,结合埃兹拉庞德和许渊冲的译作,分别从形式、内容和风格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论文的第四章在前文的比较研究之上进行了延伸,探讨了诗歌翻译的三种方法——直译、意译和创作性翻译。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诗歌的不可译性,这就需要译者根据不同的情形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跨越文化和语言差异,尽量忠实于原文,追求最大的功能对等。 本文以功能对等为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研究中西方中国古典诗歌译本的优劣,对其价值做出评价,对其背后的文化语言背景做出解释。通过分析对比可以看到诗歌翻译的忠实与等值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翻译的等值是相对的等值,不是绝对的等值而且翻译方法的选择也尤为重要,根据原语与目的语的文化需要,确定正确的翻译策略,才能得到一个好的译文,从而达到二者的忠实与等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康连星;庞德与中国古典诗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赵海娟;;李白《送友人》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史亚菊;李丽霞;王晓燕;;“奈达现象”在中国翻译界的新发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兰青;;埃兹拉·庞德、许渊冲中诗英译比较——以《青青河畔草》为例[J];群文天地;2012年02期

5 张经浩;谈谈对奈达的所知和理解——兼介绍奈达新著《语言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6 杨斌;;关联论视阈下庞德中诗英译的创造性内涵[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张曦;;发光细节:庞德诗歌和中国古诗翻译的联系[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2年01期

8 张经浩;与奈达的一次翻译笔谈[J];中国翻译;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莲年;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杨京宁,王琪;汉语新词新语词源探析及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林玉鹏;;移植诗种——论意象是诗歌翻译的灵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李可胜;语义—功能的翻译教学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卞福英;;中国古典诗歌中地名意象的英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冯成一;适度异化与文化交流[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9 郑玲;从目的论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兼评《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任丹青;;农业社会中的“醉翁”形象——从认知语境角度分析英译本《醉翁亭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光;;基于功能理论下的英译汉中的情态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李亚舒;张建佳;;当代翻译研究上“多元下的统一”与“和而不同”的接受[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Unicorn and Dragon-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郑惠瑛;;曲径通“幽”——幽默翻译的障碍及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于兰;;中西文化浸润下的英译本《围城》——从小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分析英译本[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萍;;毛泽东诗词与语义模糊数字的翻译[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敏;;从近年华语影片字幕翻译看异化与归化的统一[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董琳;;唐诗翻译与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文;;试论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以《新撰万叶集》上冬17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世超;当今翻译教学状况与优化策略[D];河北大学;2009年

2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3 温雅琴;目的论在中英广告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陈玉大;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与政论文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李曼;林语堂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精玲;;从间性理论看埃兹拉·庞德的汉诗英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陶范;;学术论著应杜绝无效引用[J];编辑学报;2007年03期

3 殷斌;论中国文化对庞德的影响[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4 李翔一;;文化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最佳关联[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5 裘克安;李白《送友人》一诗的英译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03期

6 赵毅衡;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J];外国文学研究;1979年04期

7 张经浩;谈谈对奈达的所知和理解——兼介绍奈达新著《语言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8 张南峰;从奈达等效原则的接受看中国译论研究中的价值判断[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9 张兰;译诗贵在传神达意——中诗英译赏析[J];云梦学刊;2001年05期

10 张经浩;与奈达的一次翻译笔谈[J];中国翻译;200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寅;中国古典诗歌的比较分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01期

2 周淑芳;漫谈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治学诗[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3 肖瑞峰;从域内走向海外: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历史使命[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肖瑞峰;从域内走向海外: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历史使命[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曹世瑞;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鸿雁”[J];华夏文化;2003年01期

6 赵维森,张子刚;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的象征功能及其成因初探[J];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7 赵维森;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的象征功能及其成因初探[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侯国良;中国古典诗歌与生态伦理[J];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9 龚红林,何轩;中国古典诗歌爱国主义传统流变及其检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庞海音;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洪涌;;中国古典诗歌艺术语言的特征[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2 王小舒;;阐释学美学与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及释义[A];东方丛刊(1992年第3辑 总第3辑)[C];1992年

3 陈月红;;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十余年综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范子烨;;啸: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音乐意象——关于中国古代音乐与诗歌之关系的一项研究[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霄蛟;王颖;李晓莲;王立增;;2006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博士论文索引及摘要[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6 李晓莲;王霄蛟;王颖;王立增;;2006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论文索引(期刊、报纸类)[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演讲人 叶嘉莹 整理 张静;[N];光明日报;2013年

2 杨晓民;[N];人民日报;2011年

3 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系 王宇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廖令鹏;[N];文艺报;2014年

5 人文学院中文系 孙明君;[N];新清华;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李志伟;[N];光明日报;2013年

7 诗歌评论家 作家出版社编审 唐晓渡 本报记者 怡梦;[N];中国艺术报;2011年

8 曹志平;[N];文艺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綦晓芹;[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N];中国文化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美玲;中国古典诗歌在泰国当代的传播与影响[D];上海大学;2010年

2 蒋向艳;向着中西文化“第三元”的自觉探寻[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创造性发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晏雪;中国古典诗歌的隐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静茹;中国古典诗歌模糊美的鉴赏与翻译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于瑞照;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及中国古典诗歌模糊语的翻译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5 常丹丹;从符号学角度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性及其翻译[D];中南大学;2007年

6 肖菲菲;从文化角度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程华薇;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文精神和青少年人格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慧;论弗莱“神话—原型”批评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阐释功能[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林国淑;接受之维中的中国古典诗歌[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秦军;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探索古代体育健身思想的演变[D];安徽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功能对等视角下许渊冲与庞德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之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3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243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8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