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英汉二语习得者的空间运动事件认知——来自行为实验的证据

发布时间:2021-09-06 10:59
  本研究以空间事件类型学为理论基础,探讨英、汉单语人群和不同学习阶段的英汉二语习得者在空间运动事件上的认知及行为反应成熟模式。共有115名被试参加了规定时间内的相似性判断任务,所得数据采用R语言的混合效应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在显性处理层面的选择偏好上,不同类型(单语、双语)及不同水平阶段(初级、中高级)的被试均明显倾向于根据运动路径(而非运动方式)来判断画面之间的整体相似性;2)在隐性层面的反应时模式上,汉语单语组的判断速度显著快于其他组别,这种优势有可能反映了汉语作为"等值框架化"语言的类型学特征以及与此紧密关联的"并行式"信息处理模式。总体来看,这些发现为温和版本的语言相对论提供了一定支持,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有重要启发。 

【文章来源】:现代外语. 2020,43(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英汉二语习得者的空间运动事件认知——来自行为实验的证据


四组被试对运动方式相似和路径相似的平均选择比例(误差线为标准差)

路径图,反应时,路径,方式


对刺激物的反应时定义为一个试次内,备选动画的呈现时刻至试次结束的时刻,包含了在每个试次最后的1秒黑屏。尽管在理论上最长反应时可达6000 ms,但被试被提醒应尽可能快地作出反应。在3636个试次中,12个试次由于被试未作反应而被剔除。其次,观测值超出组平均数两个标准差的数据被看作异常值(共有156个)并予以剔除。因此,3636个观测值中的168个不纳入反应时的分析,最终的分析样本数为3468。反应时数据由于呈偏态分布而做了对数转换。四组被试对运动方式相似和路径相似的平均反应时详见图2。采用4.1中的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对反应时进行分析,以被试和刺激物作为混合效应的随机因素;以组别(4组)、事件类型(使动性运动、自动性运动)和选择偏好(路径相似、方式相似)作为其固定因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认知视域下的空间运动事件表达[J]. 纪瑛琳.  外语教学. 2019(03)
[2]中国学生英语运动事件表达习得研究[J]. 曾永红,白解红.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3(06)



本文编号:3387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387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1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