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猪男孩》(1-12章)翻译项目报告
发布时间:2017-06-09 15:15
本文关键词:《猎猪男孩》(1-12章)翻译项目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小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说可以愉悦身心,传播风俗文化,同时也应当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2011年,澳大利亚著名作家J.C.·伯克的著作《猎猪男孩》问世,跌宕起伏的情节让人们对这部小说爱不释手。《猎猪男孩》讲述的是一名正值青春年少的男孩被逐出校园后发生的事,主人公的遭遇让人不禁心生同情之感。小说中的故事同样在现实生活中演绎着。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原文节选自《猎猪男孩》。本报告首先对本翻译项目做出简要介绍和分析,其次简单描述笔者为完成该翻译项目所做的工作,然后重点介绍笔者如何处理在翻译中所遇到的词汇层面、句子层面和人物语言特色方面的难点和问题,最后做出总结。在项目翻译过程中,笔者在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词汇转换、词汇指代意义具体化、句型变换和音译等翻译技巧对文本进行分析和翻译。通过本次翻译,笔者发现小说根植于文化,语言的形式多种多样,译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才能将文本中的信息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同时,笔者得出以下启示:在翻译作品前,译者需了解文中人物的背景,全面理解原文意思。在翻译时,译者需把握文本的文体风格以及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学会灵活转换语言,才能展现各人物的原来风貌。《猎猪男孩》一书对现实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笔者希望通过此书启发读者思考。
【关键词】:《猎猪男孩》 文本类型 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项目介绍7-11
- 1.1 项目来源7
- 1.2 项目意义与价值7-8
- 1.3 项目分析8-9
- 1.3.1 关于作者8
- 1.3.2 原文版本8-9
- 1.3.3 原文介绍9
- 1.4 报告结构9-11
- 2 任务描述11-13
- 2.1 译前准备11
- 2.2 翻译过程11-12
- 2.3 译后处理12-13
- 3 案例分析13-24
- 3.1 翻译难点与问题13
- 3.2 翻译理论与方法的选择与简述13-15
- 3.3 翻译理论与方法的应用15-24
- 3.3.1 词汇层面疑难问题的处理15-19
- 3.3.2 句子层面疑难问题的处理19-21
- 3.3.3 人物语言特色问题的处理21-24
- 4 实践结论24-26
- 4.1 翻译启示24
- 4.2 翻译教训24-25
- 4.3 待解决的问题25-26
- 参考文献26-27
- 附录1 术语表27-33
- 附录2 原文33-144
- 附录3 译文144-191
- 致谢1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颖玉;郭继荣;袁笠菱;;试论方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浮躁》中的“瓷”为例[J];中国翻译;2008年03期
2 舒奇志;;文化意象的互文性与文化意象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俞路青;释意理论在中英同传文化负载词处理中的应用[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朱小晶;试论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猎猪男孩》(1-12章)翻译项目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5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4358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