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小语种论文 >

现代汉语“多”类词语与韩语“(?)”“(?)”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1 14:06
【摘要】:韩国语中“(?)”“(?)”两个词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功能,二者在汉韩词典中一般翻译为“多”的意思,而韩国留学生一般也都把“(?)”“(?)”这两个词简单地对译为汉语的“多”,因此出现了一些不符合汉语语法和语言习惯的句子。但是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在具体的句子中二者翻译成汉语时往往存在多种复杂的情况,需要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比如有时可以翻译为“多”,有时则需要翻译为“很”或“很多”,因为这三个汉语词或词组本身也有不同的意义和功能。 本文分别在汉语和韩语两个语言体系中对这两组词语各自的意义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归纳,采用目前语言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之一——对比分析法,对这两组词语进行了具体的比较。经过对比,我们发现:一、汉语形容词“多”与韩语形容词“(?)”在理性意义上很相近,二者也都可在句中作定语和谓语成分,但是汉语“多”还可作补语,而韩语“(?)”则无此用法;另外,韩语“(?)”有可以用来指“年岁”大,而汉语中“多”不可修饰年岁。二、词组“很多”与韩语“(?)”都可在句中充当谓语成分;作定语时,韩语“(?)”有词尾标志,汉语“很多”没有;在语言体系中,二者属于不同的语法层级,汉语“很多”是词组,韩语“(?)”是一个词;另外,汉语“很多”具有体词的语法特征,而韩语“(?)”没有。三、汉语副词“多”与韩语副词“(?)”均表示程度深,都置于动词前可作状语,但“多”多用于表示未发生的动作行为,含祈使意味,而韩语“(?)”则无此限制和意义。四、汉语“很”和韩语“(?)”均为副词,二者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或性状的程度深;但是汉语副词“很”是一个绝对程度副词,不可放在比较句中表比较的程度,韩语副词“(?)”可以表比较。五、汉语词组“很多”可作定语、谓语、补语,而韩语副词“(?)”只可作状语,二者虽然意义相近,但在句中的功能完全不同;而受韩语时态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韩语“(?)”可以翻译为“很多”作补语的情况。同时,正是由于上述差别,韩国留学生在学习“多”“很”以及“很多”这些词或词组时,往往会出现语序错误或者选词错误。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146;H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蕾;;高校韩语教学中新媒体的应用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24期

2 赫帅;;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韩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才智;2019年03期

3 梁秀玉;苏丹;;基于韩国对外韩语课堂教学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年05期

4 李青志;;高职韩语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J];才智;2019年07期

5 马晓菲;;一带一路背景下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J];知识经济;2019年12期

6 于超群;于超越;;浅析高职院校韩语教学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14期

7 王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以《综合韩语》课程为例[J];广东蚕业;2019年03期

8 王群;;浅析高职学生韩语听力能力的提高[J];才智;2019年14期

9 于涟漪;;高职韩语专业的现状与改革思路[J];农家参谋;2019年15期

10 许菁;;韩语师资队伍建设策略分析与解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方圆;;从日韩语教学角度浅谈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现状及意义[A];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2 崔秀真;;韩国母语话者与中国人高级韩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的比较——以保护面子的语言手段为中心[A];韩国研究(第九辑)[C];2010年

3 禹英兰;;在华韩国人教育状况考察[A];韩国研究(第九辑)[C];2010年

4 蒋琳;;一体化课程中关于学习任务设计的几点思考——以航空服务专业韩语课程为例[A];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一二等奖)[C];2018年

5 丰雨;;语音对元理解监测准确性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尹基德;孔江平;;韩语呼吸节奏与语调群的关系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严翼相;;韩汉语言接触简史[A];韩国研究(第九辑)[C];2010年

8 金嵘敏;白以然;;同一文本的译本当中出现的韩中日复数标记对比研究[A];《国际汉语学报》第7卷第1辑[C];2016年

9 陈辉;;韩(朝)语转写法研究——兼说中日罗马字[A];韩国研究(第六辑)[C];2002年

10 孙德俊;;为了记得和被记得——韩国黔丹李氏宗族祭拜有感[A];共识(2014秋刊12)[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夏雪;赴韩国留学前,韩语最好过关[N];环球时报;2019年

2 郑张 尚芳;朝韩语朴姓不读瓢[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3 王东;多数韩语学习者是因为有兴趣[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4 记者 赵宇清;学生可直接赴韩学韩语[N];黑龙江日报;2010年

5 李丹邋冰块;“韩风”吹过珠海课桌[N];珠海特区报;2008年

6 聂伟;我省高校有了韩语专业[N];新华日报;2003年

7 马骄 化学工业出版社;都是因为“都教授”[N];新华书目报;2014年

8 商报记者 王东;韩语学习书向英语书“借”策划[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9 晓乾;凤凰农民学韩语[N];苏州日报;2007年

10 王颖;韩国游客猛增韩语导游奇缺[N];新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超;类型学视野下的汉韩语指示词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刘璐;韩汉因果关系表现形态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3 侯文玉;汉韩语疑问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李海燕;汉韩动名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朴恩淑;中韩语篇对比与翻译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李明达;韩中让步关系表现形态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8 李甲男(Lee Kapnam);汉韩主语和话题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赵钟淑;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金美顺;空间形容词“深”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艳;现代汉语“多”类词语与韩语“(?)”“(?)”的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雁;汉韩语表“延续”义时间副词对比[D];延边大学;2014年

3 周慧珊;粤方言区韩语学习者的塞音语音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年

4 李颖瑜;少数民族学生韩语学习状况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5 李冉;中职学校韩语课堂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6 石仕婵;中国学生学习韩语收音负迁移实证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

7 徐慧芬;中国韩语学习者的格助词偏误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门利娟;高等职业院校旅游韩语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

本文编号:2789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789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6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