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西交替传译中非必要停顿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4 13:04
【摘要】:在言语产出方面,停顿通常被视为衡量言语产出流利性的一个重要参数。而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说,停顿则是思维认知过程的外在表现。研究发现,听众对位于不同句法位置的静默停顿接受度有所差异,而对一切有声停顿则都表现出接受度较低。以此为基础,笔者对西班牙语中的非必要停顿进行定义:非必要停顿指所有发生在不恰当位置的停顿以及所有发生在恰当位置,但是超出听众对这一位置停顿时长接受度的停顿。为研究汉西交替传译过程中非必要停顿现象,笔者邀请国内某高校8名西班牙语口译专业受训译员进行汉西交替实验,通过cool edit pro.(2.0)软件采集6名受训译员交替传译产出的停顿数据,结合使用“有提示回忆”手段分析受训译员在非必要停顿背后的思维认知过程,探讨导致受训译员非必要停顿的重要因素及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每则口译材料划分成不同意群,统计受训译员在口译各个意群时非必要停顿的平均频率和时长,找出每篇交替传译中非必要停顿平均频率和时长最高的部分并分析其所对应原文片段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诗句、文言文、俗语、成语、比喻和中国特色政治外交词汇是受训译员政治外交汉西交替传译中非必要停顿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在翻译此类元素时,受训译员会受到原文形式的束缚,在翻译时需要在词汇提取、选择和言语组织上花费更多的精力。此外,实验结果表明,受训译员在汉西交替传译中非必要停顿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词汇提取、笔记辨识、信息提取、言语组织和逻辑关系。为在保证口译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汉西交替传译的流利度,减少汉西交替传译中的非必要停顿,笔者建议受训译员通过增加汉西双语阅读量提高母语和外语水平,积累汉语古诗词、文言文、俗语、成语、中国特色政治外交词汇的翻译;通过复述锻炼记忆能力和技巧;将翻译的基本单位放在段落或篇章,切忌盲目紧盯词汇;通过使用符号和缩略语提高笔记效率;注重翻译单位的划分;灵活运用“脱离原语外壳”策略理解和提取原语信息;注重原语信息的逻辑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34
本文编号:2802487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34
本文编号:2802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802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