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介词“在”“从”与阿拉伯语介词“(?)”“(?)”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3 11:42
阿拉伯语介词与汉语介词相比有同有异。本文选择两个汉语介词“在”和“从”,分别与阿拉伯语的介词“(?)”和“(?)”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在语义和句法方面存在的异同。本文分成三大部分:(一)分别描述汉语介词“在”和阿拉伯语介词“(?)”的语义与句法功能,然后比较分析它们在语义和句法功能两个方面的异同点;(二)分别描述汉语介词“从"和阿拉伯语介词“(?)”的语义和句法功能,随后比较分析它们在语义和句法功能两个方面的异同;(三)结合实例分析阿拉伯学生在使用汉语介词“在”和“从”时出现的表义偏误和句法错误,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负迁移”理论分析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介词“在”和介词“(?)”的比较
1.1 表义比较
1.1.1 “在”的表义
(一) 表示动作行为进行或发生的场所
(二) 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三) 表示处所
(四) 表示范围
(五) 表示界限
(六) 表示条件
(七) 表示论断和对象
(八) “在……看来”
(九) 表示转主题
(十) 表示通讯方式
1.1.2 “(?)”的表义
(一) 表示在某一地点或时间((?))
(二) 表示原因目的
(三) 表示跟随
(四) 与“(?)”同义,表示“在……之上”
(五) 表示比较
(六) 与“(?)”或“(?)”同义,表示“入、往、至”之意
(七) 表示乘法((?))
(八) 与“(?)”或“(?)”同义,表示“论、关于”的意思
(九) 与“(?)”同义,表示“粘着、伴随”之意
(十) 与“(?)”同义,表示“从”的意思
(十一) 与“(?)”同义,表示“在……之际”,“在……期间”的意思
(十二) 与词根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作状态状语
1.1.3 “在”“(?)”表义比较
(一) 相同点
(二) 不同点
1.2 句法比较
1.2.1 “在”的句法
(一) “在“字的句法分布
(二) “在”字短语的句法功能
1.2.2 “(?)”的句法
(一) “(?)”的句法分布
(二) “(?)”字短语句法功能
1.2.3 “在”和“(?)”的句法比较
(一) 相同点
(二) 不同点
2. 介词“从”和介词“(?)”的比较
2.1 表义比较
2.1.1 “从”的表义
(一) 表示起点
(二) 表示事物涉及的范围或发展变化的起点
(三) 表示通过的处所或路线
(四) 表示来源
(五) 表示依据
(六) “从……来说”或“从……说来”
2.1.2 “(?)”的表义
(一) 增加的介词“(?)”((?))
(二) 非增加的“(?)”
(三) (?)
(四) (?)
(五) (?)
(六) (?)
2.1.3 表义比较
(一) 相同点
(二) 不同点
2.2 句法比较
2.2.1 “从”的句法
(一) “从”的句法分布
(二) “从”字的句法位置
(三) “从”字短语的句法功能
2.2.2 “(?)”句法
(一) “(?)”的句法分布
(二) “(?)”的句法位置
(三) “(?)”字短语的句法功能
2.2.3 “从”和“(?)”的句法比较
(一) 相同点
(二) 不同点
3. 有关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3.1 与介词“在”有关的偏误分析
3.1.1 语义功能偏误
3.1.2 句法形式偏误
3.1.3 共现关系偏误
3.2 跟介词“从”有关的偏误分析
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080156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介词“在”和介词“(?)”的比较
1.1 表义比较
1.1.1 “在”的表义
(一) 表示动作行为进行或发生的场所
(二) 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三) 表示处所
(四) 表示范围
(五) 表示界限
(六) 表示条件
(七) 表示论断和对象
(八) “在……看来”
(九) 表示转主题
(十) 表示通讯方式
1.1.2 “(?)”的表义
(一) 表示在某一地点或时间((?))
(二) 表示原因目的
(三) 表示跟随
(四) 与“(?)”同义,表示“在……之上”
(五) 表示比较
(六) 与“(?)”或“(?)”同义,表示“入、往、至”之意
(七) 表示乘法((?))
(八) 与“(?)”或“(?)”同义,表示“论、关于”的意思
(九) 与“(?)”同义,表示“粘着、伴随”之意
(十) 与“(?)”同义,表示“从”的意思
(十一) 与“(?)”同义,表示“在……之际”,“在……期间”的意思
(十二) 与词根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作状态状语
1.1.3 “在”“(?)”表义比较
(一) 相同点
(二) 不同点
1.2 句法比较
1.2.1 “在”的句法
(一) “在“字的句法分布
(二) “在”字短语的句法功能
1.2.2 “(?)”的句法
(一) “(?)”的句法分布
(二) “(?)”字短语句法功能
1.2.3 “在”和“(?)”的句法比较
(一) 相同点
(二) 不同点
2. 介词“从”和介词“(?)”的比较
2.1 表义比较
2.1.1 “从”的表义
(一) 表示起点
(二) 表示事物涉及的范围或发展变化的起点
(三) 表示通过的处所或路线
(四) 表示来源
(五) 表示依据
(六) “从……来说”或“从……说来”
2.1.2 “(?)”的表义
(一) 增加的介词“(?)”((?))
(二) 非增加的“(?)”
(三) (?)
(四) (?)
(五) (?)
(六) (?)
2.1.3 表义比较
(一) 相同点
(二) 不同点
2.2 句法比较
2.2.1 “从”的句法
(一) “从”的句法分布
(二) “从”字的句法位置
(三) “从”字短语的句法功能
2.2.2 “(?)”句法
(一) “(?)”的句法分布
(二) “(?)”的句法位置
(三) “(?)”字短语的句法功能
2.2.3 “从”和“(?)”的句法比较
(一) 相同点
(二) 不同点
3. 有关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3.1 与介词“在”有关的偏误分析
3.1.1 语义功能偏误
3.1.2 句法形式偏误
3.1.3 共现关系偏误
3.2 跟介词“从”有关的偏误分析
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080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080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