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小语种论文 >

韩中亲属称谓语泛化现象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7 17:31
  本文采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比韩语和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异同,旨在帮助学习韩语的中国人和学习汉语的韩国人更加正确地使用亲属称谓语泛化。在梳理了韩中两国关于称谓语的研究成果后,不难发现有关称谓语的研究很多,社会称谓语通常作为称谓语系统的一部分而进行研究,而且对于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研究通常包含在社会称谓语或亲属称谓语的研究中,特别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很少剖析亲属称谓语泛化使用的社会原因、文化原因和心理原因。另外,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很少有关于韩中亲属称谓语泛化现象对比的研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20岁到70岁的不同年龄段的韩国人和中国人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使用情况,然后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揭示两国亲属称谓语泛化的异同点,不仅如此还从社会、文化和心理三个角度找出造成韩中两国亲属称谓语不同点的原因。本文在经过上述研究过程后得到以下结论。首先,在不同情境中韩中两国亲属称谓语泛化使用的异同点可以归纳如下:在大学里,当年级和年龄相一致时,韩国人和中国人都更愿意对保持有亲密关系的前辈使用亲属称谓语。不同点则是在公共场合,没有发现韩国人使用亲属称谓语称呼前辈,而即使在公共场合仍有许...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朝鲜族语言摘要
朝语正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姐”的词义变化看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J]. 闫晓静.  学理论. 2011(12)
[2]从犀利哥和凤姐看哥、姐背后文化义的嬗变[J]. 程辰.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3)
[3]令留学生头疼的称呼[J]. 李彦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6)
[4]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J]. 潘攀.  语言文字应用. 1998(02)
[5]论汉语亲属称谓词的文化底蕴[J]. 于逢春.  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4)
[6]亲属称谓社会化的类型和机制[J]. 马宏基.  淄博师专学报. 1995(01)
[7]富翁、倒爷、小姐及其他[J]. 王立廷.  语文建设. 1994(08)
[8]现代汉语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J]. 李树新.  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1990(03)
[9]北京城区两代人对上一辈非亲属使用亲属称谓的变化[J]. 陈松岑.  语文研究. 1984(02)
[10]“师傅”用法调查[J]. 祝畹瑾.  语文研究. 1984(01)

博士论文
[1]汉语亲属称谓研究[D]. 胡士云.暨南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泛化问题研究[D]. 刘琳.青海民族大学 2012
[2]从亲属称谓泛化看“哥/姐”由亲属称谓向社会称谓转移的动因与机制[D]. 王薇.暨南大学 2011
[3]汉韩现代亲属称谓语对比研究[D]. 金受玄.山东大学 2011
[4]试论汉语称谓语的文化内涵[D]. 刘薇.云南师范大学 2006
[5]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研究[D]. 王娜.曲阜师范大学 2006
[6]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问题研究[D]. 杨亭.内蒙古大学 2005
[7]汉韩亲属称谓对比研究[D]. 齐晓峰.中央民族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52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552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3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