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小语种论文 >

汉韩放置类动词配价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9 11:01
  配价语法理论引入我国后就立刻引起了许多语法学者对配价语法进行研究的兴趣和重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动词配价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而汉语与其他语言间的对比研究在中国也十分引人注目。放置类动词是动词中的比较特别的小类。汉语和韩国语的放置类动词有其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汉语和韩国语的语言特点,尝试运用配价理论考察现代汉语和现代韩国语中的放置类动词。对其价量、价质、价位和价用进行了细致的对比。首先采用语法框架确定汉语和韩国语的放置类动词,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汉韩放置类动词的价量和语义属性,价位格式和价用,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论文通过详细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汉语和韩国语放置类动词要支配动作的发出者—施事、动作的承受对象—受事和表示处所方位的语义成分—位事,从价量看都是三价动词;从语义特征上看,汉韩放置类动词在动词本身的词汇意义中都含有“某人把某物放置于某处”的意义:从价位格式上看,放置类动词都具有典型的价位格式,还可以构成其他价位格式;从价用上看,汉语和韩国语放置类动词的共同点在于受事和与事的位移。汉语放置类动词可以通过受事和与事的位移,构成“把”字句、...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方法和研究意义
    1.2 语料来源及符号说明
    1.3 动词配价的研究概况
        1.3.1 汉语配价语法的研究现状
        1.3.2 韩国语配价语法的研究现状
        1.3.3 动词配价的对比研究
    1.4 放置类动词的确定
        1.4.1 汉语放置类动词的确定
        1.4.2 韩国语放置类动词的确定
第二章 汉韩放置类动词的语义及价类对比
    2.1 汉韩语放置类动词语义属性及价类
        2.1.1.汉语放置类动词语义属性及价类
        2.1.2 韩国语放置类动词语义属性及价类
    2.2 汉韩放置类动词对配价成分的语义选择
        2.2.1 汉语放置类动词的语义要求
        2.2.2 韩国语放置类动词的语义要求
第三章 汉韩放置类动词的价位对比
    3.1 汉语放置类动词的价位格式
        3.1.1 汉语放置类动词的典型价位格式
        3.1.2 汉语放置类动词可构成的其他格式
    3.2 韩国语放置类动词的典型价位格式
        3.2.1 典型价位格式A:"NP1 NP2-(?) V"
        3.2.2 典型价位格式B:"NP1 NP2-(?) NP3-(?) V"
        3.2.3 放置类动词可构成的其他格式
    3.3 汉韩放置类动词的价位对比
第四章 汉韩放置类动词的价用对比
    4.1 汉语放置类动词的价用
        4.1.1 受事前移
        4.1.2 与事前移
        4.1.3 放置类动词可构成的句式
    4.2 韩国语放置类动词的价用
        4.2.1 位事成分移到受事前
        4.2.2 受事移到施事前,使NP2话题化
        4.2.3."格"形式的转移,构成双宾语句
        4.2.4 放置类动词+词缀,形成被动句或使动句
    4.3 汉韩放置类动词价用对比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给予式、索取式和置放式的平行性分析[J]. 徐艳平.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2]《现代汉语置放动词配价研究》补议[J]. 张宝胜.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3(05)
[3]试析“挂”类动词静态化的条件[J]. 李杰.  语言研究. 2003(03)
[4]配价语法理论框架下的汉语双宾结构[J]. 李永.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4)
[5]现代汉语置放动词配价研究[J]. 徐峰.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8(03)
[6]现代汉语置放类动词及其语义次范畴[J]. 徐峰.  汉语学习. 1998(02)

硕士论文
[1]汉德语常用动词配价的应用对比研究[D]. 梁允.河北师范大学 2004
[2]三价动词及其相关句型[D]. 杜克华.四川师范大学 2003
[3]俄汉语述体动词配价对比分析[D]. 徐先玉.首都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666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666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5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