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看汉语对中国朝鲜族母语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07 07:00
本文从语言接触的角度从中国朝鲜族的音借现象、语言转用现象、汉语发音现象等三方面分析了汉语对朝鲜族母语的影响,并预测朝鲜族母语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朝鲜族的音借现象
二、中国朝鲜族的语言转用现象
三、中国朝鲜族的汉语发音
四、中国朝鲜族母语发展的未来趋势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转用及对策研究[J]. 冯红梅,张晓传. 贵州民族研究. 2018(02)
[2]从语言接触看汉语对朝鲜语的影响[J]. 朴锦海.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0(04)
[3]朝鲜语汉字词和汉源诃[J]. 李得春. 民族语文. 2007(05)
[4]汉字词对朝鲜族文化的影响[J]. 崔羲秀. 东疆学刊. 2002(04)
[5]从语言接触看朝鲜族的语言使用和朝鲜语的共时变异[J]. 张兴权. 民族语文. 1994(05)
[6]论我国民族的语言转用问题[J]. 戴庆厦 ,王远新. 语文建设. 1987(04)
本文编号:3712445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朝鲜族的音借现象
二、中国朝鲜族的语言转用现象
三、中国朝鲜族的汉语发音
四、中国朝鲜族母语发展的未来趋势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转用及对策研究[J]. 冯红梅,张晓传. 贵州民族研究. 2018(02)
[2]从语言接触看汉语对朝鲜语的影响[J]. 朴锦海.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0(04)
[3]朝鲜语汉字词和汉源诃[J]. 李得春. 民族语文. 2007(05)
[4]汉字词对朝鲜族文化的影响[J]. 崔羲秀. 东疆学刊. 2002(04)
[5]从语言接触看朝鲜族的语言使用和朝鲜语的共时变异[J]. 张兴权. 民族语文. 1994(05)
[6]论我国民族的语言转用问题[J]. 戴庆厦 ,王远新. 语文建设. 1987(04)
本文编号:3712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71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