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案模板 >

我爱我校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08 16:44

  本文选题:我爱 切入点:我校 


《我 爱 我 校》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 主题名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我爱学校》 二、 主要线索和涉及领域: 主要线索: 人与社会 涉及领域: 信息技术、 劳动技术 三、 主题设定依据: 学校是学生熟悉的场所, 是他们生活的乐园。 学校里有师生辛勤的汗水,有画不尽的色彩, 写不完的诗篇, 唱不完的歌。 作为一名小学生, 爱自己的学校, 做一名文明的好少年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大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的娇惯、 溺爱使孩子养成了 很多不好的习惯:自私、 霸道、 随手乱丢垃圾、 随地吐痰、 不爱护公物……所以说校园里随处可以看到乱丢的字纸, 乱扔的食品袋, 骂人、 打闹、 追逐的事件也屡有发生, 摆放的花草, 一天功夫不到, 就会枯枝败叶……有很多的学生对自己学校不了解,不熟悉, 对自己学校所取得的辉煌历史不明白, 对学校的爱也可能没有那么深刻, 对学校的爱并没有被完全从心底激发出来。 所以, 为了 让学生更好的了 解自己, 爱自己的学校, 愿意为自己的学校做贡献, 做文明好少年, 创文明好学校。 基于此现象, 我爱我校活动的开展很有必要。 我校拥有一流的教学设备, 图书室、 现代化的微机教室, 为学生围绕主题搜集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功能, 通过录像、讲座等相关资料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 为学生完成宣传画、 手抄报、 宣传标语等作品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四、 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 共 2 个教学班。 学生通过三年在学校的学习, 三年级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观察, 并能做到有所理解和感悟。 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分组和简单的探究活动并能指导进行查找, 筛选, 整理资料, 运用资料。 不足之处是三年级学生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依然是接受性学习和简单的模仿性学习, 还不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没有掌握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 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 活动的方式, 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本学期, 我校努力营造研究氛围, 学校统一规定大的主题活动, 加大“综合实践活动” 的研究、 管理和评价力度, 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 以点带面, 推进课程实施。 五、 主要能力培养目标设定: 情感目标: 1、 让学生通过了 解自己的学校, 然后熟悉自己的学校, 进而热爱自己的学校,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勤学向上, 为校争光。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 文字、 图画、 音乐、 相片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2、 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交际能力、 采访能力、 合作能力、 自制能力、 跟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的能力…… 3、 通过小组活动, 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 学会互相合作。 知识目标: 1、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 了解信息技术、 劳动技术、 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 学生从学校的规模、 设施、 环境、 荣誉等方面多角度地了解我们的学校。 4、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 信息资料的搜集、 分析与处理的方法、 研究探索, 实验实证的方法。 人格目标: 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塑造完美人格, 初步养成合作、 分享、 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 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 对自我的责任感。 六、 具体实施计划: 活动的计划是围绕“我爱学校” 这一课题在校内进行调查。 第一个阶段: 主题产生 分组 定小组计划 确定活动内容 主要过程: 9 月份: (第一阶段共 3 课时) 1、 主题产生。 确定题目: 我爱我校 2、 分组 a 小组成员要自由结组, 要有大家信赖的负责人, 要能齐心协力, 要有自己得到特点。 B 要给自己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这个名字要有意义。 C 要有自己的活动口号, 有自己的管理措施。 D 人员分工要合理可行, 各尽其职。 3、 小组定计划 每个小组所定的计划要详细, 可行。 4、 确定活动内容 学校概况 美丽的校园 如诗如歌的学校 我是学校设计者 我是学校宣传员 学生能力培养达到的效果: 1、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 了解信息技术、 劳动技术、 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 知道小课题研究的步骤, 合理分工, 学会合作制定小组研究方案, 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 学会互相合作。 学习成果预设: 完成小组研究计划表 评价的方法: 1、 充分利用教室,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展示 2、 设计小组计划表, 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拓展学习 3、 开展小组定计划讨论活动, 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过程性体验 第二阶段: 活动实施(搜集资料 积累资料 汇编资料 保存资料) 主要过程: 10-11 月份: (第二阶段共 6 课时) 课时安排: 搜集资料和积累资料 4 课时, 汇总资料保存资料 2 课时 调查内容: 学校的历史、 设施、 环境、 荣誉及办学情况 调查方式: 实地观察, 实地查找有关资料, 自主选择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1、 分小组按计划活动。 按预定的时间观察学校, 并利用网络资源、 图书资源等查找有关青小的相关资料。 2、 按预定的方案各小组开展研究, 用录音、 拍照, 走访各种方法做好资料 采集记录。 3、 进行资料整理阶段。 4、 以小组为单位对资料进行汇总、 分析、 研究、 筛选, 完善综合实践档案袋形成初步作品。 5、 老师指导收集资料, 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6、 继续活动, 指导资料的整理。 7、 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表扬好的组, 总结经验, 指导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8、 继续活动, 指导实践综合实践档案袋的最终完成。 学生能力培养达到的效果: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 信息资料的搜集、 分析与处理的方法、 研究探索, 实验实证的方法。 学习成果预设: 实践档案袋的最终完成 评价的方法: 1、 阶段性开展成果交流活动, 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过程性体验。 2、 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整理和汇编研究作品, 通过完成活动过程档案袋,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信息资料的搜集、 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完成小组评价表。 第三阶段: 成果汇报展示 主要过程: 12 月份(第三阶段共 2 课时) 汇报成果 1、 各小组组长汇报活动情况。 2、 整理汇总资料,, 形成作品。 3、 小组介绍自己调查结果并展示作品。 学生能力培养达到的效果: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 信息资料的搜集、 分析与处理的方法、 研究探索, 实验实证的方法。 学习成果预设: 我为学校献一计、 设计校标和宣传语, 习作、 图画、 相片、歌唱, 学生谈经历体验, 为学校做一件事, 心得体会等 评价的方法: 1、 开展班级成果交流活动, 拓展学生思维。 2、 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成长记录卡。 第四阶段: 总结经验 1 月份(第四阶段共 1 课时) 总结 主要过程: 主题队会的形式。 表演展示: 小报、 表演、 演讲感受等 学生能力培养达到的效果: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 信息资料的搜集、 分析与处理的方法、 研究探索, 实验实证的方法。 终结成果预设: 学校: 0 学 生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集。 教师: 撰写相关的案例和论文。 学生: 体现主题的照片、 我为学校献一计、 设计校标和宣传语, 习作、 图画、 相片、 歌唱, 学生谈经历体验, 为学校做一件事, 心得体会。 终结评价: 1、 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信息资料的搜集、 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完成优秀作品评分表, 培养学生对他人的评价能力



本文编号:1722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ajx/1722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c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