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案 题西林壁教案0402
本文关键词:题西林壁教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快速韩语自学45招概说韩语1.韩语字母介绍韩语是拼音语言,由基本母音(元音)、基本子音(辅音)、双母音(元音)、双子音(辅音)和收音所构成。子音(辅音)无法单独发音,必须藉住母音母音(元音)辅助,才能发出该子音(辅音)的式确的发音方式。而母音(元音)…
2013-2014-1形势与政策课小论文选题 1、试论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途径。2、试论如何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3、试结合中国外交面临的国内外新环境论述中国外交的未来走向。4、试论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 要求:1、任选一题,论…
【时效性】:现行有效 【发文字号】:财预[2004]97号 【颁布日期】:2004-05-28 【生效日期】:2004-05-28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颁布机构】:财政部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出口退税款退回适用预算科目等有关…
题西林壁
一、激情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景色优美。在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有一座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它就是山清水秀的庐山。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摄像机的镜头一起走进美丽的庐山。(课件播放庐山图片)
师:这里山高水深,这里云雾弥漫,这里古树参天,这里鸟语花香,这里流泉飞瀑,是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900多年前宋朝大诗人苏轼花了十多天的时间游览了庐山,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首诗。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师:哪位细心的同学知道了这首诗的名字? 板书课题 师:指导学生朗读题目。(生跟老师一起朗读课题)(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师:这首古诗,有些同学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课件出示)
知诗人,解题意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可以运用简笔画描述。
岭 :连绵起伏 峰:高高挺立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4、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小组汇报诗意。(小组要说明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5、重点赏析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请你找出描写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几个字,诗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诗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 )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诗写得美同学们读得更美。其实,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反复读古诗,看谁能把它读成一幅画。(出示课件) 生:在音乐声中反复读
师:谁能说说你读到的画面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把画面说完整。山岭和山峰的样子) 生:我看见庐山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着看是高高挺立的山峰。 师:你真是个很有想象力的孩子。从哪里读出来的?(板书) 师:把看到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师:请看到这些画面或喜欢这些画面的同学读读。 师:你还想站在哪个角度去庐山? 远看——
生:云雾缭绕,什么也看不清了。 师:近看又如何?
生:我看到山壁上突出来的石头快撞到我的头了,还有很多树长在悬崖上,还有草。 师:看来你真的是身临其境了,你看到了悬崖峭壁。一抬头——俯下身—— 生:我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就不相同,这些画面作者是通过哪句诗来表现的?你最喜欢站在哪个角度看庐山?师:请读出你的感受。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当苏轼看到如此迥然不同的美景,他不禁感叹到: 师:从字面上看,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生:不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置身在庐山中。
师:自己理解了诗意,轻声把诗句读一次,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庐山真正的面目指的是什么?
师:带着这个疑问再去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否找到答案。 生:是指庐山全面的景色。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说看不到庐山的全景是因为生活在庐山中。 师:带着问题默读古诗。
生:在庐山中看到的景色有限。
师: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那再读读整首诗看你还能读出些什么? 生:看待事物要全面。
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小组讨论。
师:作者看到了庐山的美景,感悟到了人生哲理。下面你们就是大诗人苏轼,请大诗人们闭上眼睛随老师一起走进庐山,横着看庐山,山岭起伏连绵不断;侧着看,山峰高耸直插云天;远远地看云雾缭绕;挨近了看悬崖峭壁;抬头仰望飞流直下;低头俯视深谷幽潭。庐山美,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是秀美?身在庐山的你感慨万千。大诗人们,把你们看到的或感受到的用诗句表现出来吧。 师:谁能像刚才那样背诵古诗。 三、总结
1、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2、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篇课文说明的主题是一样的呢?《画杨桃》 今天,老师很高兴与大家一齐看庐山、在旅途中还懂得了一些道理。最后,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站在大庐山之巅,看着眼前这变幻莫测的景象,共同吟咏这首千古名作。
学生配乐齐诵。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写景 明理 观察的 角度不 同,观 察效果
题西林壁一、激情导入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景色优美。在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有一座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它就是山清水秀的庐山。师:今天,让我们跟随摄像机的镜头一起走进美丽的庐山。(课件播放庐山图片)师:这里山高水深,这里云雾弥漫,这里古树参天…
《折纸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折纸鹤的方法,学会折纸鹤。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学习感恩,学会感恩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在学会折纸鹤的基础上体验情感、学会感恩作为本节…
西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经2004年11月1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二00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证饮用水水质,保障人体健康,防治饮用水水…
题目:解析动感地带营销战略:市场细分—赢得下一代 班级:市场营销二班学号:200808020221姓名:曾小琳解析动感地带营销战略:市场细分—赢得下一代 从大众化消费时代到小众化消费时代的转变,是从树立“为部分人服务”这个理念开始的。我们已经习惯了…
就爱阅读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题西林壁教案
本文关键词:题西林壁教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8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ajx/478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