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食品论文 >

植物乳杆菌DL3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制作用

发布时间:2022-08-12 13:54
  研究传统东北酸菜中分离的植物乳杆菌DL3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拮抗作用。通过分析腐败希瓦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紫外吸收物质、蛋白质合成等指标,探究植物乳杆菌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DL3上清液对腐败希瓦氏菌的MIC为8.0 mg/mL。在腐败希瓦氏菌培养6 h后加入植物乳杆菌DL3上清液,受试菌稳定期的细胞量仅为对照组的一半,细胞数量下降1.16 lg(CFU/mL);培养20 h,添加植物乳杆菌DL3上清液的腐败希瓦氏菌电导率为34.3 ms/cm,对照组为33.1 ms/cm,且试验组OD260nm值比对照组高出11.95%,表明胞内核酸物质泄出。SDS-PAGE结果表明:经植物乳杆菌处理的腐败希瓦氏菌中蛋白质条带数量减少,颜色变浅。扫描电镜显示腐败希瓦氏菌细胞壁被破坏,细胞质泄露。植物乳杆菌DL3通过影响受试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细胞的完整性,导致胞内核酸外泄,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最终腐败希瓦氏菌菌体细胞破裂、死亡。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与菌株
        1.1.2 试剂与培养基
        1.1.3 设备与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乳酸菌上清液(Cell free supernatant,CFS)的制备
        1.2.2 受试菌最小抑菌浓度
        1.2.3 受试菌生长曲线测定
        1.2.4受试菌细胞膜通透性分析
        1.2.5 受试菌细胞外紫外吸收物质含量检测
        1.2.6 受试菌蛋白质合成的分析
            1.2.6. 1 总蛋白质的提取
            1.2.6. 2 SDS-PAGE分析
        1.2.7 扫描电镜观察
2 结果与讨论
    2.1 受试菌MIC测定结果
    2.2 应试菌CFS对受试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2.3 应试菌CFS对受试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2.4 应试菌CFS对受试菌紫外吸收物质含量的影响
    2.5 应试菌CFS对受试菌的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2.6 受试菌扫描电镜观察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抑菌活性物质菌株的筛选及其抑菌机理的研究[J]. 王文婧,殷文政,冀昌龙.  现代食品科技. 2016(12)
[2]乳酸链球菌素与大黄联合作用对牛源致病性Escherichia coli O78的抑菌作用[J]. 张燕,敖日格乐,王纯洁,姜晶,赵称赫,曹晓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07)
[3]嗜酸乳杆菌细菌素Lactobacillin XH2抑制大肠杆菌作用机理的探讨[J]. 赵瑞香,段改丽,杨天佑,孙俊良,牛生洋,王莹.  食品科学. 2015(03)
[4]SDS—PAGE电泳法分析鳖中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分布[J]. 黄国霞,危雅乐,阎柳娟,李军生,谢志扬,廖永聪,廖城珍.  食品科技. 2011(11)



本文编号:3675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3675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7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