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中的时空谜题叙事现象研究
【摘要】 当代电影叙事呈现出复杂化的谜题叙事倾向,在充满误导与裂隙的叙事迷宫中,谜题叙事增加了影片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吸引观众主动参与对叙事的解读。这种谜题叙事涵盖了艺术电影、独立制作及商业电影,己发展成为当下不容小觑的电影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谜题叙事的发展脉络,认为其吸收了艺术电影和好莱坞商业的精华,在外部文化语境的变革下,谜题叙事以复杂的故事颠覆了传统的心理理解方式,代表了彻底的新的经验和身份。谜题情节作为“第三类情节”显示出独立的特征,即使用非线性叙事、不可靠叙述和开放性结局构建叙事谜题,增加观众的参与度。本文通过对经典文本的分析,从电影的时空、视角和叙事结构三个角度对谜题叙事的特征进行了详尽分析。在后现代及多媒体语境变革中,现代科技与谜题叙事互相推进,谜题叙事的繁盛再次激活了迷影文化,对于当代叙事中的“谜题”专业亦或不专业的“电影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重复观看和在线讨论,产生了依赖于DVD及互联网的新型迷影。在谜题叙事风靡全球的当下,内地电影也紧跟潮流,借鉴了谜题叙事的复杂化技巧,为艺术片和类型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活力。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缘起
随着科技的进步给电影带来的无限可能性,以及观众观赏水平和消费诉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模式化的类型商业片。以好莱玛为主导旳世界电影格局更加注重多元化的趋向和个性化的表达,以复杂叙事为代表的电影叙事上的转向正是其突出表现。近年来,一些包含谜题叙事特征的影片大量出现,汇成一股新的潮流,欧美乃至亚洲都涌现出大量作品,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记忆碎片》(2000年,美国)、《盗梦空间》(2010年,美国),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2000年,美国),汤姆·提克威的《罗拉快跑》(1998年,德国),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年,美国),杜琪峰的《一个字头的诞生》(1997年,香港)、《神探》(2007年,香港)以及《非常嫌疑犯》(1995年,美国)、《禁闭岛》(2010年,美国)、《挣幵你的双眼》(1997年,西班牙)、《滑动门》(1998年,英国)、《狙击电话亭》(2002年,美国)、《生死停留》(2005年,美国)、《刺杀疑云》(2008年,美国)、《恐怖游轮》(2009年,美国)、《暴雨将至》(1994年,马其顿)、《黑暗面》(2011年,西班牙)等都是当代优秀的电影作品。这些作品在电影叙事上的突破创新不但受到了业内的认可,有些影片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观影热潮从而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臝。这类叙事本身具有模糊性、暧昧性,也就是包含着“谜”的电影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传统的观影方式,形成新的谜影效应。这已不是观众拿着一张影票去影院“朝圣”的时代,观众幵始平视电影,甚至带着挑剔的眼光去分析电影、玩味电影,链题叙事的涌现开拓出了当代电影的新风貌。
作为一位年轻的电影学习者,一个网络时代成长的年轻人,一个当下电影消费市场主力军中的一员,笔者已深深感到了谜题叙事在当代电影中显现的力量。在影谜网站及网络论坛上充斥着对于拥有此类谜题叙事电影的讨论和追捧,“高智商电影”[1]、“烧脑片” [2]等名词即是对此类电影的称呼,在这之中既有商业制作也有艺术实验,却同样获得了广大电影观众的关注。《盗梦空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影片在票房上的成功印证着谜题叙事弥合商业与艺术两者之间鸿沟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影片也正在谜题叙事的潮流下做出这种尝试。键题叙事不仅让电影好看,而且充满了乐趣,解谜的乐趣正在成为继明星效应、大制作、大场面之外当代电影的另一卖点。
虽然海内外学者都注意到了当代电影的谜题叙事现象并予以关注,但这种关注还缺乏系统的、全面的阐述,特别是国内学者对谜题电影的研究,还较为松散。此前,对电影叙事学的研究在国内并不鲜见。电影叙事学借鉴了一些文学叙事的研究方法,关注于人物及结构的分析,普洛普、格雷马斯等学者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引入为电影叙事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叙事学的转向,电影开始关注自己的“语言”,电影丰富的视听表现力和灵活多样的时空转换,让电影叙事能够脱离文学而获得更强的生命力,麦茨的《想象的能指》为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等学科进入电影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路径,影片文本与观众之间的对话机制、意识形态的权力如何进行文本策略的运作等等影像背后的问题被挖掘出来。以上这些,基本奠定了电影叙事学的研究领域。在这种体系下,国内对电影叙事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以电影史为脉络的叙事模式演进的研究,比如薛凌老师的《论电影叙事模式的演变》(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中国电影叙事模式的嬗变》(《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05期),李显杰的《国家叙事与主体间性——论新中国电影六十年的叙事嬗变》(《上海大学学报》,2010年04期);二是从类型电影角度进行的叙事模式分析,知名学者郝建、饶曙光、悦震等都在此领域有所建树;三是从电影语言角度入手的叙事手段、叙事文本的分析,比如李显杰的《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例》(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电影修辞学:镜像与话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此外,还有以文化语境作为背景进行的叙事特征的分析,贾嘉嘉教授在《语境重合一论电影叙事语境与社会文化语境的互动互映》(《电影创作》,1998年03期)、《电影叙事中的文化秩序》(《大众电影》,2006年04期)、《影像国家的文化认同及其现实意义》(《文化艺术研究》,2008年01期)等,这些研究对中国电影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做出了肯定。目前,谜题叙事在国内还是鲜有人涉足的领域,笔者希望从谜题叙事的角度入手,在此次硕士论文的写作中系统的从理论整理、叙事方法及电影现象三个方面入手对当代电影的谜题叙事现象做一个深入全面的分析,将自己对于谜题电影现象的思考形成体系,转化为具有创新力和时效性的学术成果。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谜题叙事乃至谜题电影(puzzle film)已获得学术界肯定,但对这类谜题叙事为特征的作品的研究仍未形成规模,puzzle film这一名称首现于大卫波德维尔的《好莱玛的叙事方法》(2006年)中《主观叙述和网状叙事》一节,此节主要讨论的是当代好莱鸡电影的复杂叙事方法,他明确指出诺兰的“《记忆碎片》经常被认为是一部链题电影(puzzle film),这个类别在近年来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了新好莱玛的错综复杂叙事方法上的全盛。"31”在国内,将puzzle film这一术语首译为“谜题电影”,最早见于曾伟侦所译波德维尔的著作《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2008年,第八版)美国电影理论家 Warren Buckland 编写的论文集 Puzzle Films: Complex Storytelling inContemporary Cinema (《继题电影:当代电影的复杂叙事》)是至今唯一一部以“puzzlefilm”为切入点对当代电影叙事进行研究的著作,本书集合了各国十一位电影学者对谜题电影的深入分析,其选取的作品包含了欧美经典谜题电影,还包含了韩国的洪尚秀、中国的娄炸等亚洲导演的作品,可见其学术视野的广阔。敏锐的学者们把握住当代电影叙事的转向,但成就的是“一家之言”,不同学者间的理论碰撞形成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却没有对链题电影产生较完整的研究体系。
国内对谜题电影的研究开始于2012年,由重庆邮电大学讲师林咏发表的文章《华语谜题电影中的不可靠叙述者》(《苏州大学学报》,2013年04期)《谜题电影情节结构的“多重性”》(《符号与传媒》,2012年02期)、《论谜题电影的多视角特征》(《学习与探索》,2012年03期)、《论华语谜题电影》(《当代文坛》,2012年03期)、《华语继题电影中的叙述游祸》(《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03期)、《一种新的电影美学的诞生》(《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08期)、《东方意境与谜题电影——以侯孝贤〈最好的时光〉为例》(《艺术研究与评论》,2013年)揭开了国内谜题电影研究的序幕,林咏介绍了部分国外链题电影的研究成果,并利用符号叙述学的研究方法对继题电影进行了自己的阐述。另外,杨晨的《谜中谜——谜题电影的谜题叙事、谜影效应和文化语境》(《当代电影》,2012年11期),南京师范大学高草原的论文《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谜题电影的主题表达》(《电影评介》,2013年16期),张净雨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建构链题的电影大师》(《当代电影》,2013年03期),以及南京大学硕士徐国梁的毕业论文《谜宫之谜——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叙事方法研究》都明确提出了链题电影的概念,并以此进行了电影叙事学的分析。
............................
第二章谜题叙事的界定与产生
2. 1概念界定
2.1.1 谜题与诚题叙事
谜题的英文原词为puzzle,puzzle 一词,在牛津高阶英语字典中有如下解释:1.作为名词,a game, that you have to think about carefully in order to answer it or do it.( 一个游戏,你必须仔细思考来回答或者完成它)2.Some thing that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不解之谜,疑问)3.作为动词,使谜惑,使困惑。翻译为“谜题”,始现于曾伟補翻译的《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中对puzzle film的汉语翻译,笔者认为这一翻译十分妥帖,包含了谜语、智力游戏的含义,也兼顾到了影片的风格特点,谜题作为此类电影的特殊属性名词、形容词含义皆有。首先,puzzle不管作为名词还是动词,都包含了 “让人感到谜惑”的含义,键题叙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复杂的叙事方法产生不确定的“空白”与误读,营造出令观众难以一目了然的“谜语”。其次,“游戏”这层含义更符合这类“高智商”复杂叙事电影在接受层面对观众观赏主动性和参与性的强调,反复的阅读和观看此类电影所带来的快感越来越成为当下观众的观影诉求,而谜题电影(puzzle film)就是对包含这一类链题叙事的电影的统称。
到底什么是谜题电影?波德维尔和巴克兰似乎给出了相互对峙的两种理论,一个认为谜题电影只是传统好莱鸡的延伸,而另一个则认为谜题叙事是全新的情节类型。而林咏则是成功越过了两位外国理论家的争议之处,利用符号学规定了链题电影“谜面/谜底”的特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不论学界如何定义“谜题电影”,在这几种声音背后都包含着一种肯定,即对这类电影的所包含的共同叙事特征的确定,我将此称为“谜题叙事”,即我认为拥有谜题叙事的影片便可称为“键题电影”。任何电影都包含故事,亚里士多德称之为“praxis”,结构主义理论家托多罗夫称之为“histoire”,俄国形式主义者们称之为“fabula”,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因果关系排列的事件,是叙事文本表现的对象,这也是电影的内容。在谜题电影里,故事未必复杂,巴克兰和波德维尔都没有在这一层面有所争议,巴克兰指出“谜题电影的复杂性在两个层面上运作:故事和叙述。它强调复杂讲述(情节、叙事)一个简单的或复杂的故事(叙事”。故事构成了作品的“潜在结构”(underlying structue),而故事如何讲述,如何重新从审美角度对素材进行安排,才是叙事的核心,对应到谜题电影中,故事本身的谜题与否并不重要,叙述的形式才是构成谜题的关键。如何对故事进行讲述才是判断链题电影的标准,"discours"(话语)与“histoire”(故事)相对,指的是叙事作品的表达形式,波德维尔则更多的采用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用“syuzhet”(情节叙述)来代指叙事作品中对故事的组织与排列,他认为“叙述就是电影提示观众在情节叙述(syuzhet)组织及风格样式化的基础上,去构建不断形成中的故事(fabula)的过程”。波德维尔依然认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情节观,认为事件的安排必须包括开端、中段和结尾三个部分,《罗拉快跑》这样的分盆路径电影及《记忆碎片》这样的全倒叙电影仅仅只是改变了时空结构,分盆路径的每一条依然遵从传统情节发展,而《记忆碎片》更是没能超越三幕/四幕的模版,电影制作者只是在叙述上利用改变时空、因果关系、省略等方式误导观众并制造谜题。巴克兰认为当代谜题叙事是新媒体时代人类生活感知与经验改变的必然结果,这些复杂的故事颠覆了民间(传统)的心理理解方式,代表了彻底的新的经验和身份,它的生成更多来自于外部文化语境的变革。不论波德维尔及巴克兰,包括林咏对当代电影的谜题叙事现象如何看待,但在他们的研究中键题电影都包含了以下几个特征:
1.非线性叙述:利用倒叙、闪回、环形时空、时空碎片、平行宇宙等手段,打破传统时空结构,塑造出叙事的谜宫,以此增加观众对故事的理解难度。比如《记忆碎片》、《薄荷糖》(2000年,韩国)、《恐怖游轮》、《滑动门》、《一个字头的诞生》等。
2.不可靠叙述:当代电影深受现代哲学影响,叙事幵始由外部现实转向心理现实,因此出现了利用有限视点制造的不可靠叙述,利用省略、误导等制造叙事间隙。此类影片有《搏击俱乐部》(1999年,美国)、《非常嫌疑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生死停留》、《登堂入室》(2012年,法国)等。
.............................
2.2 谜题叙事的产生
自90年代以降,包括好莱玛电影在内的大批电影越来越显现出“谜题叙事”特征,不仅仅包括传统的独立影片与艺术电影等颇具实验性的电影,就连商业目的强烈的好莱坞电影也开始在叙事上大做文章,在主流制作中生产了一批含有“谜题”特征的影片。这种当代电影叙事上的复杂化转向,不单是一个艺术创作风格上的转变,更多的是时代文化变革的投影,“谜题”叙事现象的出现可谓种种合力作用的结果。在种种作用力之中,首先需要看到的是内部的因素,即电影发展百年叙事上的传承与革新。
2.2.1世界艺术电影传统
电影兼具商业与艺术的双重属性,世界电影史的发展并不是一条单一的脉络,而是艺术与商业上的不断探索,每一次艺术上的进步都在引发商业上的振动,而商业上的利益追逐也在不断催促着电影人进行革新与探索。
格里菲斯是创造电影叙事的第一人,在《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美国)大获成功之后,他又斥巨资完成了《党同伐异》(1916年,美国) 部在叙事上进行实验的作品。四个不同时空的故事围绕着“党同伐异”这一主题被并置,交叉剪辑的故事各自有自己的故事脉络,最后却像四条河流汇合后朝一个方向奔流而去。《一个国家的诞生》奠定了日后好莱鸡电影为主导的剧情电影的基础,正如乔治萨杜尔所称“1915年2月8日《一个国家的诞生》首次在美国上映的日子乃是好莱玛统治世界的幵始,同时也是至少在以后几年间好莱玛艺术电影称霸世界的发端。线性叙事和零度剪辑带来的流畅感使得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被裹挟在叙事节奏之中,交叉剪辑带来的全知全能的视角使观众拥有了上帝般的掌控感,格里菲斯也借助完美的叙事技巧试图美化3K党的恶行,赢得了票房上的胜利。而《党同伐异》却确立了另一支实验电影的基础,影片中未被标明的主题和结局、并置多线索叙事、被打乱的时空交替给予了观众更为复杂的观影感受,未知地带的含义和叙事上的裂隙使观众多了更多的思考空间,这是一部需要用“心”才能读懂的影片。无独有偶,另一部商业上惨遭滑铁卢却在电影史一百年历史中数次被评为最伟大的电影的《公民凯恩》(1941年,美国),其叙事上的实验性在当时并不被观众所接受,奥逊?威尔斯这位电影大师与格里菲斯一样,从此一蹶不振。《公民凯恩》中用“玫瑰花蕾”作为悬念的基础造成叙事的延岩,利用多视点的限制性视角构建拼图式的谜题,最终揭示凯恩不平凡的一生。这样的手法,对于电影叙事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其叙事的精巧结构至今仍能在《关人七事》、《黑暗面》、《处女心经》等当代链题电影中觅到踪影。
不同于后来黄金时代好莱玛的商业全盛,欧洲一直贯穿着艺术电影的传统。伴随着绘画与哲学上的变革,在现代文艺主义思潮的影响下20世纪初的欧洲涌现出一批实验电影,这次电影美学运动被称为先锋派电影运动。注重心理叙事的法国印象派常常利用闪回、梦境等叙事手法表现人的特殊心理状态,“通常一部作品就是一次闪回,一个梦境的纪录"8]”。德国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卡里加里博士》(1919年,德国)就利用了精神病人的幻想制造了一个多层面的反常规叙事,不可靠叙述所产生的叙述漩祸在本片中被无限放大,成为误导观众和制造链题的核心,而"意料之外”的结局突转更是造成了令人惊奇的观影效果。这一模式成为日后《美丽心灵》、《禁闭岛》、《非常嫌疑犯》等不可靠叙述类型谜题叙事的模版。而超现实主义作品《一条安达鲁狗》(1928年,法国)更是把非理性叙事推向了极致,彻底表现了原始冲动支配下的无理性的幻想世界。
..............................
第三章当代电影中谜题叙事的生成与构建.............................. 21
3.1时空谜题:非线性时空结构的叙事漩涡.............................. 21
3.1.1谜题叙事中的多样时间.............................. 21
3.1.2谜题叙事中的多变空间.............................. 25
3.2叙述谜题:多重视角构建的复杂现实.............................. 27
3.2.1限制性视角.............................. 28
3.2.2 不可靠叙述.............................. 29
3.3谜题叙事的结构类型.............................. 30
3.3.1拼图式谜题..............................30
3.3.2环形复现谜题.............................. 32
3.3.3分岔选择式谜题.............................. 33
3.3.4 反转式谜题.............................. 34
第四章 谜题效应:电影谜题叙事的多维影响
4.1谜题电影与新“谜影”文化的诞生
4.1.1何为“谜影”谜影
(cinephliia) —词来自于1920年代法国导演影评人让?德吕克所创的法语词"cinephilie",这个词语并不是单纯的指我们日常说的“电影爱好者”或者“影谜”,谜影是一种情结,是一种隐藏在电影史背后的精神动力,“是一种建立在大量观看和重温电影辉煌历史的基础之上的审美品位_”。留法博士李洋在其专著《谜影文化史》中认为,“电影谜恋”仿佛一种文化宗教的现代形式,展现了现代人谜恋文化的宗教性质。这种谜恋有着很强的仪式感及使命感,人们凭借自身的热情自发的而非以利益为导向的发现电影、观看电影、放映电影、收藏电影、评论电影、掉卫电影,并以这些行为深深影响了电影史的发展与变化。在电影史中,许多导演和电影批评家都是不折不扣的“谜影人”,像是让电影充满无穷变化的电影魔术师梅里爱;发明了 “电影人(cineaste)”、“上镜头性(photogenie)”的评论家让?德吕克;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先驱让?雷诺阿;兼具影评人及电影导演双重身份的法国电影新浪潮旗手特吕弗;从录像带租赁员到个性化电影导演的昆丁?塔伦提诺……一个个闪亮的名字,闪耀于电影史的长河之中。
电影的诞生离不开人类对复制现实及创造梦想的“谜恋”,离不开人类与生俱来的游戏冲动,正是这两种天性造就了 “电影谜恋”。谜影情结从电影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电影本身共存,成就了电影史中一次又一次高潮,1920年代与1950年代浪潮成为谜影文化最辉煌的注脚。但是,苏珊桑格塔在《电影的没落》一文中表现出了对电影衰退的深深担忧,并不是对电影本身,而是对“电影谜恋”。她说:“也许没落的不是电影,而只是人们的电影谜恋(cinephilia),这个词特指电影所激发的某种爱。”的确,在电视大面积普及及互联网诞生以后,影院对于人们的吸引力似乎逐渐在减弱,那种朝圣感已经荡然无存。
4.1.2新“谜影”的诞生
2005年在法国著名的文化节目《法兰西文化》中做了一期特别节目“谜影与新型谜影”以期说明谜影文化在当代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生存。“如果电影能重生,那只能通过新型的电影之爱的出现来实现。其实谜影情结生生不息,只要电影不死,谜影就不会死。家庭录影带和DVD的出现,给了电影观赏的新的可能,我们从柏拉图所说的“洞穴里的人”对光影的膜拜变成了对光影触手可及的操控。人们收藏、传播、评论DVD以及建立个人“DVD资料馆”的现象都是“谜影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曾经的谜影文化是属于精英的,当代的新谜影文化却是属于民间的,在web2.0的时代,移动终端的发展和电影视频的便携下载使得谜影变成新型的大众文化形式之一。在新型电子乌托邦面前,谜影不再依恋于影院、胶片以及电影杂志的学术论战,而是通过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去观看和登陆博客、BBS以及各类电影网站的谜影。不同于传统谜影,新谜影包罗万象,其在网络平台上凸显的包容性和互动性是无可比拟的,世界范围内的各人种、各国籍、各阶层、专业亦或不专业的“电影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电影进行狂热的讨论。在国外,著名的谜影网站有, IMBD 全称为 Internet Movie Database,即互联网电影资料库),在这个庞大的资料库中,有演员、导演及影片的相关资料,全面的对与影片相关的制作、分级、评论进行展示,并且对影片实行影谜评分制,让观众对影片实行自主评分,形成“ 口碑”效应。至今,IMBD上的打分依然是无数观众和电影爱好者选择和评价电影的重要标准。另一个著名的外国网站是烂番前网,这是一个知名影评网站,它别出心裁的以“新鲜”(fresh)或者“腐烂”(rotten)作为对电影评价的标准。虽然两个网站都能够从境内直接浏览,但国内还是建立起了自己的电影网站。在国内类似于IMBD的网站有豆瓣电影、时光网以及 2010 年才建立的谜影网。谜影网直接选用了 cinephliia这一谜影的法文词汇,可见其对于谜影文化不死的信念,谜影网自创始之初都是由全球各地爱好电影的华人义务进行打理,并不以盈利为目的,整个网站就是电影观众的意见集散地。当我们通过各种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都能观看电影,且对电影进行实时评价、互动时,一种依托于当代网络科技的新型的谜影文化正在诞生。仅管大部分国内观众还习惯于下载盗版电影视频享受免费的快乐,但正是这种盗版文化使得许多优秀却不够“健康”的世界电影能够通过审查的壁全进入民间话语之中,这对于中国谜影文化的建立和独立品格的生成有着极大的益处。
..................................
结语
通过以上四个章节的论述,笔者全面的介绍了当代电影中的谜题叙事现象。
第一章引入了 “谜题电影(puzzle film)”这一概念,介绍了电影理论学家波德维尔和巴克兰之间的理论分歧,他们都看到了当代电影叙事的复杂化倾向,但波德维尔更多的是将之看为“好莱坞叙事方法的全盛”,,认为这种复杂的谜题叙事的内部依旧承接着亚里士多德的经典叙事理论。巴克兰却在讨论谜题电影的论文集中对波德维尔的理论提出了异议,在他看来谜题叙事是一种在网络时代产生的全新叙事方法。
第二章笔者对谜题电影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谜题电影就是拥有共同叙事特征的一类影片,这些影片往往会利用非线性叙事、不可靠叙述、开放性结尾等手段使叙事更加复杂,从而激发观众主动思考并参与叙事的意愿。谜题电影不是类型,但是谜题叙事可以被运用于多种类型之中。
第三章是具体的文本分析,主要从谜题叙事的时空、叙事视角以及叙事结构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当代电影如何依靠复杂叙事构建谜题。谜题叙事中时空自由性得到提升,叙事视角灵活多变,叙事结构也是脱离了传统的单向线性结构,呈现出拼图式、分岔式、反转式等多种类型。依靠这些叙事上的突破,为谜题叙事的文本制造了空白和裂隙,给予了观众主动弥合叙事的乐趣。
第四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 “谜影”文化,关注了谜题叙事对当代新型谜影文化的影响,DVD技术与WEB2.0催生了新型谜影文化,而谜题叙事由于其自身特点所引起的多次观看和在线讨论成为了新型谜影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部分关照了谜题叙事在内地电影的发展状况。
电影从游戏冲动开始至今已出现百年,在这百年之中,电影从杂耍到一门艺术经历了技术、艺术观念的种种革新,时至今日,电影已经是最受普罗大众欢迎的艺术门类。电影好看与否不仅仅依靠绚丽的视觉效果和强大的明星阵容,在铺天盖地的3D大制作席卷影院的时候,依靠叙事上的缜密设计和精巧的情节安排,谜题电影让观众再次实现游戏本性的复归。对于谜题叙事的未来,笔者是乐观的,商业电影、独立制作、实验作品都会是谜题叙事发光发热的舞台。艺术和商业在此并不相悖,李安如是,诺兰如是,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作品能够将谜题叙事的运用达到这种高度。
参考文献:
[1] 高草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谜题电影的主题表达[J]. 电影评介. 2013(16)
[2] 张净雨. 克里斯托弗·诺兰:建构谜题的电影大师[J]. 当代电影. 2013(03)
[3] 於水. 从非线性叙事电影到交互叙事电影[J]. 当代电影. 2012(11)
[4] 杨晨. 谜中迷——谜题电影的谜题叙事、迷影效应和文化语境[J]. 当代电影. 2012(11)
[5] 林咏. 谜题电影情节结构的“多重性”[J]. 符号与传媒. 2012(02)
[6] 袁晚晴. 论环形叙事中的时间[J]. 电影评介. 2012(16)
[7] 尼科·鲍姆巴赫,金建学. 天堂所允许的一切——什么是,或曾经是,迷影?[J]. 世界电影. 2012(04)
[8] 林咏. 华语谜题电影中的叙述漩涡[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03)
[9] 林咏. 论华语谜题电影[J]. 当代文坛. 2012(03)
[10] 林咏. 论谜题电影的多视角特征[J]. 学习与探索. 2012(03)
本文编号:12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2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