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论奇观电影的多维度快感

发布时间:2018-02-26 02:34

  本文关键词: 奇观电影 “沉浸式”快感 “高峰体验” 后续快感 审美体验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相比传统叙事电影,奇观电影给观众带来了更让人深陷其中的视听体验,但也因此深受诟病。快感研究的局限性给奇观电影贴上了浅薄化、低级化的标签。本文从奇观电影所独有的“沉浸式”快感出发,结合观众观影前后的心理变化,试图以观影行为发生的整个过程和各进程之间状态的转换为切入点,着重阐释其快感的表现形式及其心理生成机制。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在综合学术界对奇观电影的诸多定义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该概念的界定。其次,概述国内外对奇观电影的研究现状。最后,以探究“奇观”与“快感”的本源关系为切入点,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及研究价值;第二部分为第一章,分析了“沉浸式”快感的多义性和多层次性,肯定了它是奇观电影所独有的快感表现形式。一方面,采用跨学科研究并结合具体案例的方法,分析了信息浸泡环境中的期待快感的累积:它是由“使用与满足”下的观影期待和“议程设置”下的动机诱发而逐层递进产生的;另一方面,从人的生理需求与影院环境这两方面出发,分析了“沉浸式”视听快感产生的生理因素与环境技术因素。第三部分为第二章,讨论了“观影中的高峰体验”。它首先来源于奇异故事追寻中的认知快感;其次,它源于角色参与的心理快感,即由视听刺激带来的注意的转换、自我的融入及欲望的视觉化等。最后,它也存在于集体之中,包括演职人员的焦虑释放和被放大的“支援”快感。第四部分为第三章,分析了奇观电影审美体验的后续快感。首先,论文分析了奇观刺激与崇高感之间的关系;其次,论文认为崇高痛感的卡塔西斯转化机制是由心理距离、自我防御机制、“第三人”的优越感等因素综合而成的;最后,论文认为奇观电影有其所特有的追忆想象的快感,它是由奇观画面引发的次级想象快感与更具优势的后电影产品的占有快感激发而成。最后一部分为结语,论文认为正是出于对快感的偏见以及单一性理解才导致了奇观电影快感研究的局限,所以应对奇观电影进行多维度、动态化的探讨与研究。
[Abstract]: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narrative films, spectacle films have brought audiences a more immersive audiovisual experience, but have also been criticized. Based on the unique "immersive" pleasure of the spectacle film and the psyc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audience before and after watching the film,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ake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viewing behavior and the transition of the state between the various processe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Firstly, 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spectacle film in the comprehensive academic circles, Secondly, it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the spectacle film.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ideas, methods and research value of this paper by exploring the origi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wonder" and "pleasure". The second part is the first chapter, which analyzes the multiplicity and multi-level of "immersive" pleasure, and affirms that it is the unique form of pleasure in spectacle movies. On the one hand, it adopts the method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concrete case stud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ccumulation of expectation and pleasure in information immersion environment: it is induced by the expectation of watching film under "use and satisfaction" and the motivation under "agenda setting"; on the other ha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hysiological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technical factors of "immersive" audio-visual pleasure from the aspects of human physiological needs and cinema environment. The third part is the second chapt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eak experience in viewing film". It first comes from the cognitive pleasure in the pursuit of strange stories; secondly, it comes from the psychological pleasure of role participation, that is, the shift of attention brought about by audiovisual stimulation. Finally, it also exists in the collective, including the release of the anxiety of the acting personnel and the magnified "support" pleasure. Part 4th is the third chapt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bsequent pleasure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spectacle movies. First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nder stimulation and sublime feeling, secondly, the paper think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noble pain is from psychological distance. The self-defense mechanism, the superiority of the "third person" and other factors are combined. Finally,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spectacle film has its own unique pleasure of recalling the imagination. It is inspired by the secondary imaginative pleasure caused by the spectacle and the possessive pleasure of the more advantageous post-movie products. The last part is the conclusion. It is out of the prejudice of pleasure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oneness that it is the limit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thrill of spectacle film, so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and study it in many dimensions and dynamically.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扬;好电影就具有商业性[J];电影艺术;2000年02期

2 陈咏;网络时代的电影与电影中的网络[J];电影艺术;2001年02期

3 鲍·瓦特逊,徐建生,李鸿祥;品位无可争辩:图利电影与电影理论的局限[J];世界电影;2001年02期

4 龙熙芳;电影诞生历险记[J];桌面出版与设计;2001年03期

5 王达成;数字电影[J];影像技术;2002年01期

6 陆孝修;非洲电影概况[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7 白木 ,子荫;电影史话:第一次活动照相[J];影视技术;2003年06期

8 崔斌箴;整体电影史观的兴起与评价[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陈栩翔;为什么我们需要数字电影[J];现代电视技术;2003年11期

10 崔斌箴;整体电影史观的兴起与评价[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祁林;;景观电影之“景观”魅力探源[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6 王准;;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效创作[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7 施梅轻;陈冠平;李淑英;;农村16毫米电影中间片国产化研究[A];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1年

8 孙绍谊;;新媒体与早期电影[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王婷;;论数字时代电影版权侵犯的内生救济——〈阿凡达〉带给电影产业的“潘多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褚慧 黄婉琪 本报记者 李湘萍;电影,原来也可以阅读[N];广西日报;2004年

2 赵军;聪明和不聪明的电影[N];中国电影报;2014年

3 谢其章;70年前曾有过的“电影杂志年”[N];光明日报;2004年

4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瑞典 让电影发扬光大民族文化[N];人民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王东;电影图书的“华丽转身”[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谢迪南;电影票房在上涨,,电影图书呢[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7 钰添 编译;美电影图书的选题角度[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8 戴锦华;“学电影的孩子 告别讲义时代”[N];文汇报;2003年

9 记者 陈扬渲;浙江省电影有限公司挂牌成立[N];浙江日报;2005年

10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童刚;继承百年电影传统 谱写新的电影篇章[N];中国电影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芳;中国主旋律影视剧表达主流意识形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岩;试论电影空间叙事的构成[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3 熊斌勇;中国电影产业规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4 张佳佳;邵氏电影:“文化中国”的想象与类型话语的建构[D];浙江大学;2017年

5 段运冬;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李静;新时期体制演变中的电影进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刘_";基于认知符号架构下电影深层体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9 康尔;电影表述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10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珂;论奇观电影的多维度快感[D];郑州大学;2017年

2 曹佳育;电影的商业性对电影美术造型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静雯;心理分析视域下的电影观照[D];河北大学;2009年

5 谢丽佳;图片电影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许燕燕;电影生产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胡晓东;生态电影的人文思考[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8 洪启龙;“生活的发现”:从现实走向“极简”的银幕哲思[D];西南大学;2015年

9 邓延庆;李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罗婧婷;中国内地小妞电影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36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536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c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