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装电视剧在日本的跨文化传播分析
本文关键词: 中国古装电视剧 日本传播 跨文化传播 华流 出处:《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全球电视剧贸易以及我国电视剧出口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现阶段电视剧出口不平衡的规律特点。概括了中国古装电视剧在日本的出口历史,例数了我国80年代至今国产电视剧出口日本的古装剧目,分析了中国出口至日本的古装电视剧的三大类型特点。随后探析了“华流”及中国古装剧的热播效应,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我国古装剧在日本的三种受众类型特点。第四部分是对中国古装电视剧出口日本的跨文化传播成功原因分析,这部分以跨文化传播领域中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总结了五点成功原因,分别是:文化渊源及文化差异性、文化维度的互补、文化的约哈里窗口效应、明星效应以及文化符号的二度编码。本文最后一部分是从中国古装剧出口日本看中国电视剧的“走出去”,从电视剧制作者、市场以及政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肯定了中国古装电视剧出口日本的经验,对中国电视剧出口的不足之处也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出对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几点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lobal TV series trade 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V series export in China ,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 s ancient Chinese TV series ' s export history .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玮;遮敝与迷失——当前电视剧价值现象初探[J];中国电视;2002年10期
2 江建文;论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创作——从《红岸——邓小平在1929》等三部电视剧说起[J];南方文坛;2002年01期
3 任民;论电视剧创作的人民群众观[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4 宋延平;崇尚人性 讴歌美好——评电视剧《相依年年》[J];当代电视;2002年07期
5 张志君;论电视剧的社会制约[J];当代电视;2002年10期
6 吕爱华;注重提高电视剧化妆人员的素质[J];当代电视;2002年11期
7 张仲年;对电视剧本性的再认识[J];戏剧艺术;2002年06期
8 邹庆芳;真实美感出深山——浅谈电视剧《大山深处的110》[J];电视研究;2002年05期
9 孙萌;现实题材电视剧发展趋向及存在的问题[J];电视研究;2003年02期
10 张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与碰撞——戏曲电视剧创作难点及应对策略[J];电视研究;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兴叶;;关于电视剧发展的四点想法[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2 张仲年;;对电视剧的本性再认识[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3 马相武;;论电视剧中的日常生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4 侯洪;孙莉;谭俐莎;;论西部电视剧的命名、书写与传播生态及其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5 吴秋雅;;另一种广告媒介——重新思考电视剧的传播行为与社会角色[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6 戴清;;中国电视剧的镜语特色反思[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7 李庚;;电视剧中的性别符号体系解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崔银河;;内蒙古电视剧三十年[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唐海;;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特点及有关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10 刘大敏;;从电视剧的播出探求与受众群体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晔原;现实题材电视剧渐成热点[N];中国艺术报;2005年
2 李春利;电视剧市场新格局[N];光明日报;2003年
3 仲呈祥;2003中国电视剧创作回眸[N];光明日报;2004年
4 张未民;现实精神与电视剧[N];光明日报;2004年
5 李伟 本报记者 吴利红;电视剧青睐“还俗”[N];黑龙江日报;2005年
6 洪伟成 吴海云;2003:荧屏电视剧丰收[N];解放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于雁宾;坚持文化生产力观念 打造吉林电视剧精品[N];吉林日报;2003年
8 记者 张玉芬 于雁宾 张秀安;贯彻“三贴近”要求 繁荣电视剧创作[N];吉林日报;2003年
9 胡恩;电视剧:与观众同心 与时代同步[N];人民日报;2004年
10 袁丁;电视剧:荧屏争奇斗艳[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流萤;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新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张永峰;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体制与人格形象(1979-1993)[D];上海大学;2011年
4 李兴亮;世纪之交的清朝题材电视剧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张斌;现代性视域里的中国家族电视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6 马琳;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宋洁;论中国电视剧的崇高范畴[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9 金花子;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赵淑梅;论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箫;我国地域文化视域中的电视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晔;从江苏电视剧的两次浪潮看电视剧创作规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鑫;文化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电视剧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殷汝姗;中美家庭题材电视剧《金婚》和《吉尔莫女孩》的叙事艺术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高子茗;论电视剧复线结构艺术[D];山东艺术学院;2012年
6 张艳;新世纪中国特情电视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嫔;浙江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8 张忠仁;内地与香港“商战题材”电视剧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9 高冠琳;山东电视剧地域文化特色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高文莉;中美电视剧制播模式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36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536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