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永不凋谢的艺术: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创新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20:03

  本文关键词:永不凋谢的艺术: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创新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水墨动画,在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最不平凡的几个时期,其辉煌时刻震惊了全世界热爱动画创作的艺术家和创作者。直到今天,依然不断以全新的面貌立足民族艺术之林。从动画短片的成就到如今水墨动画长片探索,在继承了传统水墨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的同时,不断努力创造着一种有所创新的表达方式,并努力探寻水墨动画应有的电影语言表现。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水墨动画逐渐摆脱的“美术片”的定位,向动画本身作为一种绘画与电影相结合的视听艺术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本篇主要从绘画性和电影性两个角度分析了水墨动画的艺术特征。前半部分主要对水墨动画的绘画性审美特质(水墨画的艺术特点与风格及所体现的美学哲学思想)做了详细的论述,其美学特点是如何在动画作品中体现的;之后与西方艺术动画(漫画动画)两者在绘画形式风格上做了详细的比较——水墨画与漫画,并从电影的角度分别分析了两者在运动造型与运动性质上的叙事潜能,从而对动画与绘画和电影之间的关系做了阐述——动画是绘画与电影间的一种平衡。后半部分对数字时代中国水墨动画的转型与发展做了详细论述。首先从三个不同的时期(成长期、成熟期、转型期)分析了动画片制作方式的演进;其次在水墨动画在数字化制作方式的基础上所呈现出的新特性做了详细的论述;最后在水墨动画的新媒介、新思维的运用方面做了分析和展望:重点提出并总结在生态美学视域下,水墨动画应将面临的发展特色与发展前景。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对水墨动画的发展和电影性的角度提出了相关问题:例如从电影的运动特性与水墨画的艺术特征两点分析提出研究假设:水墨动画片是否为中国成就最高的电影,以及通过与西方漫画(艺术)动画的比较,提出中国水墨动画电影化(现代化)的命题,如何适应强叙事作品的需要,或者在其他形式的动画中,作为背景嵌入等。
【关键词】:水墨动画 漫画动画 绘画性 电影性 审美特质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5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意义9-10
  • 1.2.1 学术意义9
  • 1.2.2 社会经济意义9-10
  • 1.2.3 实用意义10
  • 1.3 研究成果与文献综述10-12
  • 1.3.1 研究概况10-11
  • 1.3.2 文献综述11-12
  • 1.4 研究目的、内容、思路与方法12-14
  • 1.4.1 研究目的12-13
  • 1.4.2 研究内容(提纲)13
  • 1.4.3 研究技术路线13-14
  • 1.5 研究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4-15
  • 1.5.1 创新之处14
  •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4-15
  • 2 走向艺术之巅的中国动画15-30
  • 2.1 水墨动画片概论15-18
  • 2.1.1 动画本体论:电影与绘画间的平衡15-16
  • 2.1.2 中国水墨动画片简史16-18
  • 2.2 中国水墨画的审美特质18-23
  • 2.2.1 水墨画的概念和发展18-20
  • 2.2.2 水墨画的艺术特点与风格20-21
  • 2.2.3 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在水墨画中的体现21-23
  • 2.3 水墨动画“虚”与“实”的笔墨意境23-27
  • 2.4 水墨动画的空间营造——“虚实相生”27-30
  • 3 水墨动画与西方漫画动画之比较30-49
  • 3.1 西方漫画(艺术)动画的概念及发展30-34
  • 3.1.1 漫画动画的概念30-32
  • 3.1.2 西方漫画(艺术)动画的发展概况32-34
  • 3.2 西方漫画(艺术)动画的造型特点34-40
  • 3.2.1 极简的线条艺术35-37
  • 3.2.2 吸取现代绘画中流动色彩与质感37-38
  • 3.2.3 运动造型的叙事潜能38-40
  • 3.3 水墨动画与西方漫画动画之比较40-49
  • 3.3.1 基于传统绘画的造型特点41-42
  • 3.3.2 两种动画形式中“虚与实”的处理42-45
  • 3.3.3 运动性:两种动画形式的叙事45-49
  • 4 数字时代中国水墨动画的转型发展49-62
  • 4.1 水墨动画片制作方式的演进49-52
  • 4.1.1 成长期49-50
  • 4.1.2 成熟期(动画的艺术形式走向成熟)50
  • 4.1.3 转型期50-52
  • 4.2 基于数字化制作的水墨动画新特性52-54
  • 4.3 水墨动画的新媒介、新思维54-62
  • 4.3.1 水墨动画电影的新发展54-58
  • 4.3.2 广阔的应用前景58-60
  • 4.3.3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中国水墨动画60-62
  • 5 结语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6
  • 附录66
  • A. 参考片目66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著作及科研成果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励;;中国水墨动画的特色及其前景[J];电影文学;2007年24期

2 刘兰;;消费社会与水墨动画[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唐红平;;水墨动画中的创造性语汇[J];艺术评论;2008年09期

4 王吉祥;;中国水墨动画的民族性与审美价值简析[J];艺术评论;2008年09期

5 孙海洋;;水墨动画在商业化进程中的潜力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赖义德;;三维水墨动画的制作技术及应用[J];美术大观;2010年03期

7 周斌;;水墨动画与戏曲审美想象空间的拓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8 孙庆刚;;浅谈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0年15期

9 戴勇红;;关于中国水墨动画发展的思考[J];电影评介;2010年19期

10 夏菲;;浅析新时期水墨动画的发展[J];现代交际;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刚;杨飞;夏燕;;数字艺术下水墨动画的变迁[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梅琳;朱明健;;中国水墨动画前瞻与展望[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娜 吴杨;水墨动画:远去的中国“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本报记者 易冉;水墨动画 玩出中国“墨韵”新意思[N];民营经济报;2012年

3 随文玲;应加强对水墨动画艺术特征的研究[N];文艺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赖睿;水墨动画的前世今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记者 许晓青;世博中国馆:主题电影幕后揭秘[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记者 许晓青;“不模仿”,成就中国“水墨动画之父”[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记者 晓亮;“水墨动画版苏州”亮相纽约时报广场[N];苏州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晓昱;科学与艺术的联姻:水墨动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筱琳;试论中国水墨动画的当下境遇及其出路[D];扬州大学;2007年

2 白文伟;水墨动画中的影视艺术语言刍议[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3 吕江;中国水墨动画的文化解读[D];苏州大学;2006年

4 于振玺;数字时代中国水墨动画的传承与发展[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5 尹甜甜;中国水墨动画的人文内涵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5年

6 程珉;浅析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意境美[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7 张宝山;基于三维技术的传统水墨动画再现与发展[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8 王青;水墨动画《谁能自大》的设计与制作[D];东南大学;2015年

9 刘晓彤;永不凋谢的艺术: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创新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唐红平;论三维水墨动画纵深空间的视觉表现[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关键词:永不凋谢的艺术: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创新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2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82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e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