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中国电视剧中的“剩女”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3:19

  本文关键词:中国电视剧中的“剩女”形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电视剧 “剩女”形象 身份建构 女性认同


【摘要】:当今电视剧作品数量众多、类型多样、题材百花齐放,电视剧中的表现对象也在不断的多元化。“剩女”题材的电视剧在这之中能够脱颖而出、火爆荧屏,与作品本身的巨大魅力息息相关,,而这之中最重要的是对“剩女”形象的成功塑造。“剩女”形象的出现并呈现不断发展的势头,与它是社会热点话题和社会现象密不可分。这些“剩女”形象包括《咱们结婚吧》中知性优雅的桃子、《女人帮》中妖娆自信的朱莉等等。这些“剩女”形象的成功塑造,为观众呈现一个个立体饱满的人物,加深观众对这类电视剧的喜爱。越来越多影视剧主创人员将注意力转移到吸引受众、创造市场机遇的“剩女”形象上,来进行电视剧的创作,在电视剧中传达“剩女”的思想状况、展现“剩女”的情感生活、揭示“剩女”存在的社会意义。因此研究电视剧中的“剩女”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2009年以来制作并播出过的“剩女”题材电视剧入手,将电视剧“剩女”形象作为研究对象,解读“剩女”形象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剩女”具备的社会意义,探寻其中的消极方面与批评,针对出现的消极影响与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首先,笔者对“剩女”进行词源学考察,探究“剩女”的词性意义;在影视剧资料和媒体资源的整合基础上,对本文涉及的电视剧“剩女”形象做基础现状梳理,并结合媒介话语与社会话语两种话语力量,对电视剧中“剩女”形象的建构,做出社会背景的初步分析,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其次,笔者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和对大量“剩女”题材电视剧的观看,在原型解读的基础上,对当下热门电视剧中的“剩女”形象进行“剩女”形象类型划分:以灰姑娘原型、花木兰原型、潘多拉原型和盖娅原型为分类基准,概括出当下电视剧中呈现的不同身份属性的“剩女”形象。将电视剧的叙事学研究与“剩女”形象的解读相联系,呈现当代热点社会话题中电视剧“剩女”形象的概况。 第三章主要是从影响“剩女”形象塑造的三个主要方向入手,对建构、塑造“剩女”的原因进行探讨与分析。综合当代消费文化中社会文化、媒介传播的视角与电视剧生产创作的视角分别从传统道德、两性关系、媒介话题、大众消费、视觉说服以及包装营销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剩女”形象与现实社会的“剩女”现象做出多方比较,揭示“剩女”现象这样一种社会学议题与电视剧中“剩女”形象的二者之间的联系。一部电视剧的热播以及剧中人物形象受到大众欢迎,必定有其深刻的背景原因,在各种背景原因的综合作用下,将“剩女”题材类电视剧置于影视前沿,迎合着广大观众的视听心理。 第四章笔者分析总结出电视剧“剩女”形象的研究意义,给女性以及社会人士认识和理解“剩女”带来一种全新的角度,包括增强女性自我认同的信心、正视女性诉求的表达、接受其传递的社会正能量等方面的意义。除了积极意义,笔者鉴于“剩女”形象的艺术内涵和社会内涵存在差异,指出这种差异化带来的消极示范以及大众对“剩女”的刻板化印象等问题。 第五章通过电视文本解读与社会文化的深刻分析,结合现实社会中的“剩女”,针对反思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些可供参考性的建议。如:尊重文化意识的发展与倡导影视主题的多元化等。最后在现实社会的大语境下,从两性和谐发展、形象转变、共同价值观的角度对“剩女”进行展望。强化女性认同的身份自信感、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内涵,使媒介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反映现实社会真实为己任,推动正义与和谐的健康文化氛围,促进两性平等,推动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电视剧 “剩女”形象 身份建构 女性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绪论11-21
  • 第一节 研究缘起11-13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13-19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9-21
  • 第一章 “剩女”形象与电视剧的话语建构21-30
  • 第一节 “剩女”概念的词源学考察和梳理21-24
  • 一、 “剩女”辞源学考察21-22
  • 二、 “剩女”形象的现状梳理22-24
  • 第二节 “剩女”形象的话语建构24-30
  • 一、 媒体话语建构的“剩女”形象24-27
  • 二、 社会话语建构的“剩女”形象27-30
  • 第二章 电视剧塑造的“剩女”形象的类型30-42
  • 第一节 灰姑娘原型的“剩女”形象31-34
  • 一、 性本能驱使的情感结合31-33
  • 二、 独特性格的情感共鸣33-34
  • 第二节 花木兰原型的“剩女”形象34-36
  • 一、 现实社会女性身份的转变34-35
  • 二、 两性关系中的女性强者35-36
  • 第三节 潘多拉魔幻原型的“剩女”形象36-39
  • 一、 追求欲望满足的“剩女”形象37-38
  • 二、 增强角色冲突的“剩女”形象38-39
  • 第四节 家庭文化禁锢的“剩女”形象39-42
  • 一、 家庭亲情的情感牵绊39-40
  • 二、 家庭施压的内心抉择40-42
  • 第三章 电视剧“剩女”形象塑造原因探析42-60
  • 第一节 社会文化原因42-50
  • 一、 传统道德文化与“剩女”形象43-45
  • 二、 当代社会文化与“剩女”年龄45-48
  • 三、 两性关系文化与“剩女”政治48-50
  • 第二节 消费时代媒介传播的原因50-54
  • 一、 媒介话题消费与“剩女”形象51-53
  • 二、 大众文化消费与“剩女”经济53-54
  • 第三节 电视剧创作生产原因54-60
  • 一、 “剩女”形象的视觉说服55-57
  • 二、 “剩女”形象的包装营销57-60
  • 第四章 电视剧中“剩女”形象的社会意义与反思60-70
  • 第一节 电视剧中“剩女”形象的社会意义61-66
  • 一、 女性认同——“剩女“形象的积极意义61-62
  • 二、 女性诉求——“剩女”形象的创造性意义62-63
  • 三、 “剩女”形象传递的社会正能量63-66
  • 第二节 电视剧中“剩女”形象的问题批评66-70
  • 一、 “剩女”形象的消极示范66-68
  • 二、 “剩女”形象的实际偏差68-70
  • 第五章 电视剧“剩女”形象创作的建议与展望70-76
  • 第一节 电视剧“剩女”形象创作的建议70-72
  • 一、 尊重人类文化的发展70-71
  • 二、 倡导影视主题的多元化71-72
  • 第二节 社会大语境中电视剧“剩女”形象的展望72-76
  • 一、 双性和谐的社会利益追求72-73
  • 二、 意识形态冲击下“剩女”形象的转变73-74
  • 三、 社会价值观的召唤与共鸣74-76
  • 结语76-78
  • 注释78-80
  • 参考文献80-83
  • 附录:2009 年以来“剩女”题材电视剧主要作品年表83-8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86-87
  • 致谢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安平;;解构婚姻的性别基础[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2 高修娟;;“剩女难嫁”的社会学解读[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刘丽超;;被曲解的“剩女”——都市类晚报下的“剩女”形象建构[J];东南传播;2010年09期

4 马丽敏;;热播电视剧中“剩女”媒介形象建构探析[J];东南传播;2011年09期

5 左雪松;夏道玉;;建构女性与女性建构——建构主义视阈中“剩女”危机引发的社会学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05期

6 方汉文;女性话语与拉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7 孙绍荣;;从《咱们结婚吧》看两性对话[J];当代电视;2014年04期

8 赵丽涛;;“剩男剩女经济”的利弊分析与引导策略[J];重庆社会科学;2014年08期

9 屈卫国;强调性本能不等于鼓吹性放纵──对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的再认识[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10 刘虹利;;从《咱们结婚吧》到《来自星星的你》——论电视剧的“情节为王”[J];电影评介;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艳红;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D];武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658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7658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7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