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生产的深层动因与形成机制
本文关键词: 品牌符号价值 奢侈品 消费社会 符号 出处:《新闻界》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消费社会背景下,品牌符号价值是理解奢侈品消费的最佳视角。本文认为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体系由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心理价值、社会价值构成,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生产源于需求体系和社会交流体系两条路径的相互影响。奢侈品意义赋值过程可概括为:通过昂贵的价格和奢华的外观、广告中的明星和场景、时尚领导与秀场文化、商场服务与氛围等市场营销方式的互动构建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理解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形成原因和形成机制至关重要,有助于消费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培育理性的消费态度,有助于引导社会的奢侈品消费循序渐进的发展。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umer society, brand symbol value is the best angle of view to understand luxury consumption. This paper holds that luxury brand symbol value system consists of artistic value, cultural value, psychological value and social value. The production of symbolic value of luxury brand originates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emand system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process of valuing the meaning of luxury good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rough expensive price and luxurious appearance, the stars and scenes in advertising. The interaction of fashion leadership and show culture, market service and atmosphere to construct the symbol value of luxury brand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 and mechanism of forming symbol value of luxury brand. It is helpful for consumers to keep a clear mind and cultivate rational consumption attitude and guide the social luxury consumption to develop step by step.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G2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从辉;;网络文本逻辑与城市想象——以70后、80后作家的城市书写为中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及其转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薛春;;广义大众传媒视野下的消费文化——浅析大众媒体缔造下的现代消费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4 张莉莉;;试论《白噪音》的拟像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5 秦朝翔;;大众媒体——现代神话的创造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李晓彩;王萌;;身体写作:女权主义的重建与消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7 徐芳琳;;符号学视角下中国房地产广告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8 范玲;;从广告谈媒介文化对当代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9 李杏华;;中国的设计之路任重而道远——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陈东阳;;迷茫与觉醒——解读施叔青《窑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振宇;;法经济学方法论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盛国荣;;技术物:思考技术和消费社会技术问题的出发点——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翟文铖;;从解放政治到生活政治——关于新时期以来小说主题转换的一种趋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5 夏晓春;;设计创意是企业品牌化发展的原动力[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陈莹;;自我认同与大学生身体消费现象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许斗斗;;时尚消费的社会力量[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吕蓉蓉;;社会转型时期福建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变迁研究——以泉州晋江官前社区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马彩红;;浅析中国电视的“审美疲劳”[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 夏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消费异化的运演逻辑——与鲍德里亚的一种对话[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祥琪;我国征地补偿机制及其完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白千文;广义制度关联性视角下的转轨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小剑;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X;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小芳;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低效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翔;消费者农村超市购买行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赵明;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DM广告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陆启瑞;上海市公园中老年人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炼;;BABEL——广义大众传播社会的通天塔[J];天府新论;2007年S2期
2 白贵;李丽;;消费社会与电视社会新闻的发展趋向——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例[J];河北学刊;2008年06期
3 张曙丽;;小议消费社会的电视改革[J];东南传播;2010年11期
4 吕萍;;电视文化——消费社会中视觉文化的主流形态[J];新闻爱好者;2010年24期
5 方毅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大众传播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李志榕;王希俊;;奢侈品消费与大众传媒[J];求索;2008年02期
7 张建;;试谈时尚消费的传媒叙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高静;;消费社会理论视域中的传媒——以让·波德里亚为核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殷晓蓉;;传播学思想的“激情”演进——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J];新闻记者;2006年08期
10 李晓灵;;《百家讲坛》的文化解读[J];东南传播;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殷晓蓉;;传播学思想的“激情”演进——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罗云锋;;大众传媒、消费主义与“非常态的常态化”——批判理论视角的文化研究[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3 孟建;;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4 范欣;;“现实域”还是“乌托邦”——媒体奇观(化)作为一个生态学的问题[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吴志文;;讲坛神话与消费盛宴——“后讲坛时代”的消费文化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秦志希;徐小立;;论消费文化语境下新闻传媒的变异[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宋维山;商杰;;行走在艺术与市场的边缘——从《天下无贼》等影片看电影媒介的置入式广告传播[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吕尚彬;;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宁逸;消费社会的文学走向[N];文艺报;2003年
2 杨小民;韩丛耀和他的《图像》[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许钧(作者是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对神话的批判[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王岳川;消费社会的身体策略[N];深圳商报;2003年
5 颜敏;消费社会及其文学[N];文艺报;2004年
6 邓广(书评人);纠缠不清的身体[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7 许峰;上海人的性格[N];辽宁日报;2003年
8 金元浦;消费神话与现代性道德[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9 本报评论员 黄海川;互联网并非艳照门的祸首[N];经济观察报;2008年
10 老逻辑 南京;速度-空间中的幸福与不幸[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董天策;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钟琛;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媒介文学事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李勇;媒介时代的审美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孙瑞祥;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机制与传播动力阐释[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光;形态与逻辑[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7 刘伟斌;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可丽;消费文化下的《江南都市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习文;后现代社会的“仿像”与“内爆”[D];苏州大学;2004年
3 路畅;对当代身体热现象的冷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4 孟凡浩;大众消费社会下的文化转型[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5 范瑞萍;电视讲坛类节目中的历史消费现象[D];四川大学;2007年
6 姚丽君;奇观营造与文化认同[D];苏州大学;2009年
7 黄颖;我国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现状与发展[D];暨南大学;2006年
8 蒋玉;从布尔迪厄生存心态理论探讨大学生纸质报刊消费模式[D];暨南大学;2008年
9 徐长安;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人类生存状况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刘嘉;我国媒介娱乐文化的消费意识形态力量[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52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1552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