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流行音乐
本文选题:流行音乐 切入点:阿多诺 出处:《人民音乐》200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由英国伯明翰学派20世纪70年代开创的“文化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在80年代传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90年代后期传入中国,至今方兴未艾,成为人文社科领域的显学。而大众文化研究是文化研究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这里所说的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的范畴,它主要是指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并且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复制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如流行音乐、商业电影、畅销小说、电视剧、商业广告、时尚杂志、时装表演等等。90年代后期至今的流行乐迷是一代“新人类”,他们和“前辈”歌迷相比,缺乏消费的主动性、创造性,更关注“私人生活”里的一己情感口味,而无意于社会群体的文化参与,而他们的私人流行音乐消费又是惊人的标准一致,成为阿多诺所批评的文化工业的受众。“‘惟乐不可以为伪’在今天已经不能成立,成批量生产的音响垃圾已经足够败坏大众的胃口,并温情脉脉地滋养着下一代人的精神软骨。特别在当我们全力以赴物质与金钱的战场的时候,没有骨气和责任感的流行音乐如同一切假文化艺术之名的文化一样,完全会成为文化毁灭者甚至终结者的帮凶。”这种忧虑并非多余,如果说80年代流行音乐充满了生机、活力和激情,像个活蹦乱跳的孩子,而当前的流行音乐则未免委靡、早衰,充斥着丑闻和花边。在强大的市场的逻辑下上演着一出不断更迭演员的相同的剧目,成为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一个注脚。因此,对当前流行音乐的征候分析必须回到阿多诺和葛兰西!
[Abstract]:The theory, method and practice of "cultural study", founded by Birmingham School in 1970s, were introduced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80s, Australi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late 1990s to China, and are still in the ascendant. The study of popular culture is a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research. The popular culture is a specific category, which mainly refers to th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modern large-scal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mass production in an industrial manner, copying the cultural forms of consumer cultural goods, such as pop music, commercial movies, best-selling novels, TV dramas,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fashion magazines, Fashion shows and so on. The pop fans from the late 1990s to the present are a generation of "new humans." they lack the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to consume,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motional tastes of "private life" than their "predecessors." They have no intention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culture of social groups, and their private pop music consumption is surprisingly consistent, becoming an audience for the cultural industry that Adorno criticizes. "'but music can't be fake' is no longer true today. Mass production of sound waste is enough to spoil the appetite of the masses and gently nourish the mental cartilage of the next generation, especially when we are fully committed to the battlefield of material and money. Pop music, which has no backbone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like any culture in the name of false culture and art, will be an accomplice to the destroyer and even the Terminator of culture. "this fear is not superfluous, if in 80s pop music is full of life. Energy and passion, like a living child, and the current pop music, too, is precocious, precocious, full of scandals and lace. The logic of the strong market is to put on the same repertoire of constantly changing actors, Become a footnote to Adorno's theory of cultural industry.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the symptoms of current pop music must go back to Adorno and Gramsci!
【作者单位】: 山东枣庄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6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兆钧;颠覆还是捧场?[J];读书;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疆锋;;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化属性[J];词刊;2007年02期
2 于丽;;论以人为本在中学音乐教学的实施途径之一——合理运用流行歌曲对于提升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J];大众文艺;2012年03期
3 杨建;张浩;;发掘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论一种可能的德育方法与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09年04期
4 黄云莉;;直面与应对:消费时代的音乐教育教学[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黄云莉;;消费时代及其音乐教育[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6 郭宏斌;刘敏;;流行爱情歌曲中的社会镜像——中国当代社会变迁的一种考察[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任芳;;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元素和新诗的发展思路[J];青年文学家;2009年04期
8 张浩;;流行音乐的两种教化效应[J];人民音乐;2006年10期
9 胡疆锋;;在角色与非角色之间——流行歌曲歌词中的青年形象阐释[J];文学前沿;2005年01期
10 游驰飞;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中的流行歌曲欣赏教学[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彬;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赵民;歌唱背后的“歌唱”[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徐亚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许文艳;当代流行歌曲的大众接受与其动力阐释(2000年至今)[D];暨南大学;2011年
3 胡燕妮;审美世俗化[D];暨南大学;2003年
4 李兰青;反叛与皈依的长征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浩;德育与音乐教育整合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瑶;当代华语流行歌曲中爱情歌词的美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志娟;敬业与乐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超;流行文化中的网络歌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彭勇;他山之石,可否攻玉[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勇;追求沉思还是体验快感:流行音乐再思考——试析阿多诺的流行音乐批判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姚峥;;评述阿多诺对流行音乐的观点[J];新闻传播;2011年08期
3 赵勇;从精神涣散到听觉退化——试析阿多诺的流行音乐接受理论[J];音乐研究;2003年01期
4 赵狄娜;;对阿多诺流行音乐批判理论的反思[J];青年文学家;2009年19期
5 金兆钧;颠覆还是捧场?[J];读书;2002年02期
6 刘筱;中国大陆对美国流行音乐的研究(1983-2003)[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年03期
7 赵勇;;标准化与伪个性化:流行音乐的基本特征——试析阿多诺的流行音乐生产理论[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侯琳琦;;追求深度还是体验快感——阿多诺的美学思想对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启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李鲤;流行音乐的和声语言应该进入高师和声教学课堂吗[J];宜宾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崔立秋;;现代诗与流行音乐[J];诗刊;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玲;;流行乐坛上的“复古”元素[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2 施琪嘉;;音乐中的心理现象[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二十周年会庆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崔青山;;校园流行音乐与当代大学生心理[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4 张武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流行音乐产制研究—以李宇春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崔艳;;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从《新疆好》谈谈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来辅助音乐教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陈孝平;;音乐是把钥匙——乐中寓教[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7 Murray Jonathan Holgate;徐树华;;BBC电台转变中的语言和表达风格[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8 袁新荣;;浅谈群众音乐的多层次多功能[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9 戴德;;在乐趣中成长——谈谈“和声与曲式分析课”的教学探索[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孙玮;赵民;;畅销排行榜现象分析[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揭开韩国流行音乐的面纱[N];西藏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孟绮;岁末乐话掀起2010流行音乐盖头[N];音乐周报;2009年
3 晁岱健;流行音乐:找准市场 生机无限[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张楠;流行音乐——听的?还是看的?[N];工人日报;2002年
5 紫茵;流行音乐学会在粤成立[N];音乐周报;2005年
6 黄享荣;流行音乐抄袭风当刹[N];中国艺术报;2006年
7 李悦;付林:用心去敲流行音乐之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邬焕庆、胡锦武、万一 周婷玉;内地流行音乐:弱冠之年,依然很“弱”?[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记者 安瑞;宁波传出中国流行音乐最新声音[N];音乐周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杨浩鹏;全球巡演怎能少了中国站[N];中国文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赵民;歌唱背后的“歌唱”[D];复旦大学;2008年
3 王彬;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付菠益;宣泄的仪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6 孙晓艳;艺术与技术的辩证法[D];复旦大学;2010年
7 赵千帆;从哲学到美学:阿多诺摹拟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张q,
本文编号:1616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1616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