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广告艺术论文 >

从“第一性”到“第二性”:中国广告中男性概念的缺失

发布时间:2018-03-31 07:22

  本文选题:广告传播 切入点:男性概念 出处:《吉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 女性主义的发展使得女性在文学和艺术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女性的地位和境遇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然而,这种炙热化的研究也直接导致男性遭到忽视和冷遇。实际上女性发展中的问题在男性身上也同样存在,只是表现得更为潜隐,在广告传播这一领域也逐渐凸显出来:男性实则由传统社会学意义上的“第一性”沦为“第二性”,成为女性的附属,没有像女性那样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理解,这一文化现象值得深思。 本文试图站在男女两性平等的立场上来进行不带有性别偏执的批评与分析,重新审视男性在广告中的性别呈现,分析男性为什么由传统意义上的“第一性”而在广告中沦为实际意义上的“第二性”,这是不仅广告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同时也折射了当前性别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序言开始导入男性遭遇冷落的文化现象,第一章简要叙述了社会学上男性作为“第一性”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表现,紧接着第二章便提出男性在广告中已经从中心位置推到了边缘,第三章和第四章根据性别研究的成果进行消化整理,并从文化、商业、消费以及大众传媒等四个维度去深度剖析男性从“第一性”到“第二性”的原因,从而引发对商业与文化的关系、媒介生存等问题的思考。最后,本文将对两性关系、广告的创意表现以及释放男性消费潜力等方面分析男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m, women have received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in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he status and circumstances of women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academic research.However, this hot research also directly led to the neglect and cold reception of men.As a matter of fact, the problem of female development also exists in men, but it is more latent. In the field of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 the problem of "primary" in the traditional sociological sense is becoming "secondary".This cultural phenomenon is worth pondering over when it becomes a subsidiary of women and does not get more attention and understanding as women do.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criticism and analysis without gender bigotry on the basis of gender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to re-examine the gender representation of men in advertisements.It is not only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advertising, but also a reflection of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gender studies, to analyze why men become "secondary" in the actual sense of advertising instead of "primary"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From the preface,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of male being neglected is introduced. 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narrat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male as "primary sex" in sociology.Then the second chapter points out that the male has been pushed from the center to the edge in the advertisement, the third and fourth chapters are diges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gender research, and from the culture, the business,Consumption and mass media are four dimensions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male from "primary" to "secondary", which leads to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and culture, the survival of media and so on.Finall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male research on gender relations, creative performance of advertising and release of male consumption potential.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71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奚翔鹏;;广告传播的社会责任[J];青年记者;2002年04期

2 史艳阳,汤书昆;广告传播中的隐性沟通[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刘悦坦;;招势五:广告策略 瞄准然后射击目标[J];现代营销(学苑版);2005年06期

4 安渔;;人走我不走 杀出新血路[J];现代营销(学苑版);2006年03期

5 田涛;;广告环境对广告效果的促进作用[J];广告人;2007年09期

6 刘敏多;;浅谈宋元明前清时期文化行业的发展对广告传播的影响[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S1期

7 李晓云;;国际广告传播中的种族多元化趋势[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年09期

8 张桂峰;;电台广告的编排艺术[J];视听纵横;2009年03期

9 林升梁;;国内外广告与意识形态研究综述[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9年05期

10 王锐;;广告传播中品牌形象的整合[J];新闻世界;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薇;;广告中的青年形象——以2005年饮料类电视广告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张殿元;;传媒内容的嬗变:作为影响机制的广告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陈大男;;相信品牌的力量[A];第六届全国人造板工业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马中红;;文化敏感与广告跨文化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杨杏燕;金仁民;;浅析碘盐宣传与广告[A];浙江省盐学会成立大会学术交流文集[C];2004年

6 汪秀英;;论企业品牌要素的多元组合与运行机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韩云艳;;如何进一步“创企业品牌战略”[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徐小立;秦志希;;广告与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向静;;差异化的平面广告信息传播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10 谷丽娜;李文海;;以品牌建设推动企业全面发展[A];纤维水泥制品行业纤维增强水泥及其制品论文选集(1)(1960~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辛瑞玲;广告传播在地产市场中的意义[N];汕头日报;2005年

2 记者 王皓;社区服务热线新推三项服务[N];北京日报;2008年

3 《中国广告》主编 张惠辛;品牌的超广告传播策划[N];中国工商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姜蓉;与媒体分账:一锤子买卖还是永续合作?[N];中国经营报;2010年

5 中国传媒大学 远程继续教育学院 胡一岚;广告传播和流行文化的关系[N];安徽经济报;2007年

6 张芸;浅议广告传播对社会文明的影响[N];中华新闻报;2008年

7 舒咏平 陈丽娟 秦宇新;四大行业广告传播效果调查报告[N];中华新闻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段寅燕;VivaKi:阳狮的新生活[N];经济观察报;2009年

9 敖绍平;警惕“擦边球广告”传播的意义冲突[N];中华新闻报;2004年

10 安菲;省级卫视的广告传播价值[N];中华新闻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跃刚;网络广告品供应链上各主体间的行为策略与协调机制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2 花家明;当代中国广告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叶晓滨;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明宇;广告传播的意识形态分析[D];苏州大学;2003年

2 王琦;消费者行为因素与广告传播关系考[D];武汉大学;2005年

3 王娟;广告传播的文化透视[D];广西大学;2005年

4 温琼娟;广告意识形态对受众主体建构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李丹;我国中小企业品牌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张翠玲;中国商业银行品牌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陈月军;招商银行济南分行广告传播方案设计[D];山东大学;2007年

8 杨威;农村广告传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吴雯;网络广告传播与构建的消费文化观念的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10 付荟文;国宝的品牌定位与广告传播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89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1689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a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