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陈志农的艺术与学术
本文选题:汉画像 切入点:艺术创作 出处:《美术观察》2010年03期
【摘要】:正陈志农,蒙古族,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剪纸协会顾问。1912年10月生于北京,祖籍新疆蒙古族鄂莫克(今卫拉特)部。自幼受家庭熏陶,1925年,13岁的陈志农便开始接触艺术创作,17岁成立"北平美术广告社",为公司店铺绘制广告画。后受启蒙老师李野霈先生的教导开始临摹古画,涉足传统绘画艺术。1929年17岁时加入由陈师曾、金北楼、溥心畲创办的中国画学研究会。1932—1941年在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前身)任绘图员,负责古生物骨骼的复制工作,1941年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被迫离职。在以后的几年里,先后在新华中学、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1945年任法国巴黎大学"北平汉学研究所"画师,主要从事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古玩字画等研究,并负责编审复制汉代石刻画像拓片等相关工作。1954年
[Abstract]:Zheng Chen Zhinong, Mongolian, research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Art, member of 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consultant of China Folk Paper-cut Association. Born in Beijing in October 1912, native to Xinjiang Mongolian Hubei Mo Ke (present Weilat) Ministry.Influenced by his family as a child, Chen Zhinong, 13 years old in 1925, began to contact artistic creation and set up the Peiping Art Advertising Society at the age of 17 to draw advertising pictures for the company's shops.At the age of 17 in 1929, when he was 17 years old, he joined Chen Shizeng and Jin Bei Lou, at the age of 17, to start copying ancient paintings and set foot in traditional painting art.The Society of Chinese painting, founded by Puxinyu, worked as a cartographer in the Cenozoic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 (now the predecessor of the Institute of Ancient vertebrate Animal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rom 1932 to 1941.Responsible for the reproduction of paleontological bones, forced to leave in 1941 due to the outbreak of the Pacific War.In the following years, he worked part-time at Xinhua Middle School, Furen University and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n 1945, he was a painter of the Peiping Sinology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Paris, France, mainly engaged in research o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antique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etc.And responsible for the editing and examination of the Han Dynasty stone portraits rubbings and other related work. 1954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
【分类号】:K825.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艺术研究院隆重举行首批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聘任仪式孙家正部长发表重要讲话[J];中国摄影家;2005年07期
2 胡健;守护中的拓进:陈师曾艺术思想与艺术创作[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0期
3 廖明君,朱存明;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探讨[J];民族艺术;2004年01期
4 沈毅 ,孙军;玉溪地区艺术创作会[J];民族艺术研究;1988年02期
5 朱存明;汉画像所表现的传统审美观念的现代意义[J];美与时代;2005年01期
6 马华民;试析汉画像中戟的图像[J];中原文物;1994年04期
7 陈江风;汉画像“神鬼世界”的思维形态及其艺术[J];中原文物;1991年03期
8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举行特约研究员聘任仪式[J];艺术评论;2007年02期
9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举行特约研究员聘任仪式[J];美术观察;2007年03期
10 陈四海;汉画像石砖上谱就的华章——评李荣有先生《汉画像的音乐学研究》一书[J];人民音乐;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管恩洁;;论白庄汉画像石墓的价值[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江继甚;;汉画像题榜艺术[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3 曼纽拉·若莫;;艺术创作:画家以及艺术创作者的固有理论[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穆桂花;;进行剪纸艺术活动 培养幼儿创造能力[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5 于洋;;重视表演艺术创作的学术研究[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6 王玉翠;;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谈少儿舞蹈创作体会[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张多堂;;广灵剪纸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和地位[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宜峨;;从美国《道教与中国艺术展》谈谈对道教研究的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韩斌生;;瞿秋白对毛泽东文化艺术思想体系形成的历史贡献[A];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同和居[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兴军;王今栋从汉画像追述艺术之源[N];北京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蔡成刚 李威威;设立国家艺术创作基金 促进文化大发展[N];今日信息报;2010年
3 菡萏 小夕;浙江群众艺术创作结硕果[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记者 胡亮;应设立国家艺术创作基金[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5 徐灵;我市艺术创作成果斐然[N];巢湖日报;2005年
6 鲁明强;李斌杰、李敏杰荣获全国“金剪刀”大奖[N];忻州日报;2007年
7 记者 崔健;长清出土山东体量最大汉画像[N];济南日报;2005年
8 记者 汤一原;艺术创作要贴近生活讴歌时代精神[N];北京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卓丽荣;让剪纸艺术更加丰富多彩[N];潮州日报;2008年
10 晓诺;郭佩珍 黄土地上的毕加索[N];西部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波;自由之远与艺术世界的价值根源——徐复观艺术思想的扩展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3 刘宗超;汉代造型艺术及其精神[D];东南大学;2005年
4 陈碧;《周易》象数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徐振杰;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罗丽;女性主义艺术批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吉春阳;秦宣夫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红媛;波普之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高蔚;“纯诗”及其中国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晨萌;北京话轻声、儿化、清入字的变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晗夏;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风格特征及成因[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2 刘晓毅;常书鸿艺术思想与创作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3 杨红光;无言之美——论杜兆植先生《G大调大提琴协奏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4 许虹;荣格艺术思想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5 褚兴彪;中国剪纸的象征[D];苏州大学;2006年
6 陈冬梅;论艺术创作与变态心理[D];新疆大学;2005年
7 刘海涛;中国民间美术色彩与现当代油画[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蒋凌琳;计算机辅助生成剪纸形象[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施锦芳;辛西娅·奥齐克艺术创作的灵魂[D];南昌大学;2005年
10 邓丽君;从自然之美到产品形态的物化[D];湖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10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1710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