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广告艺术论文 >

从后现代主义到后信息时代

发布时间:2018-06-25 17:46

  本文选题:后现代主义文化 + 后信息时代 ; 参考:《装饰》2000年06期


【摘要】:正 如果说后现代主义是以电视为标志,那么它是通过广告把整个社会引向了商品化。 一 二战以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它以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信息传播为基础。如果说收音机是二、三十年代最主要的传播媒介,而电视的出现便取代收音机成为主要大众传播媒介。美国前总统福特说:“这是一个电视统治一切的时代。”电视的普及,使广告得到爆炸性的发展,而正是广告把整个社会引向了商品化,它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因为电视广告以其速度之快和效果之好完全突破了旧有广告形式和传播媒介,人们无法回避它的巨大影响,它还将通过儿童对广告的接受程度,深层次地影响到整个未来生活。 当人们买进一件商品时,其实也伴随着广告买进了一个观念。广告正是把那些最深层的欲望通过形象引入到消费者中去。他们的艺术活动已由个人转向大众,其个性和风格已被漠视,因为在广告作品中艺术家的活动已成为一种集体性的活动。艺术从神圣的殿堂中走下来,成为大众的,通俗的活动。艺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地商业化,而商业化又引来艺术的通俗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着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
[Abstract]:If postmodernism is marked by television, it leads the whole society to commercialization through advertising. After World War II, the world entered the Cold War period, the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further developed, it is bas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f radio was the main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1920s and 1930s, television replaced radio as the major mass medium. Former US President Ford said: "this is an era of television domination."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elevision, advertising has been explosively developed, and it is advertising that has led the whole society to commercialization, which has become a special phenomenon of postmodernism culture. Because TV advertisement has completely broken through the old advertising form and media with its speed and good effect, people can not avoid its enormous influence, and it will affect the whole future life deeply through the children's acceptance of advertisement. When people buy a product, they actually buy an idea along with an advertisement. Advertising is to bring those deepest desires through the image to the consumer. Their artistic activities have changed from individuals to the public, and their individuality and style have been ignored, because the activities of artists in advertising works have become a kind of collective activities. Art comes down from the sacred hall and becomes a popular, popular activity. Art is commercialized rapidly through the mass media, and commercialization leads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art. 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it has distinct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ostmodernism.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
【分类号】:J5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民;有益的交流[J];外国文学;1980年01期

2 邹平,蒋红;创作方法为什么就不能百花齐放?[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电影艺术》一九八○年总目录(1—12)[J];电影艺术;1980年12期

4 И.П.杰明捷夫;董进泉;;二次大战后的美国史学概况[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3期

5 斯·梭罗门 ,齐宙;现代主义的特性:作为当代艺术的电影[J];世界电影;1981年03期

6 莫里斯·狄克斯坦 ,江海;伊甸园之门[J];外国文学;1981年04期

7 梁江 ,黄坤源;背离现实和现实的背离——试论西方抽象绘画[J];美术研究;1981年04期

8 郑凡;略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美学意义[J];思想战线;1981年02期

9 陈q;讨论现代派要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J];外国文学研究;1981年01期

10 张柔桑;它们也代表了文学的未来[J];外国文学研究;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彩亚;;人的异化,情的瓦解——《华盛顿广场》思想探析[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张杰;;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于建华;;文明和人性的挽歌——《黑暗的中心》和《吉姆爷》主题谈[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朱晶;;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5 阳友权;;创作方法的多样与文学的繁荣[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6 刘保端;;社会主义文学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7 刘珙;;中国当代文学未来的美学断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8 凯文·纽特;;根据传统和当代日本建筑的特殊场所、时间与模式在建筑设计中调和全球性和地方性(英文)[A];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陈旭光;;悖论与选择——“全球化”语境中华语电影现代化/民族化问题之省思[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10 王西华;;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返魅世界观[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稀方;香港小说:通俗文学?严肃文学?[N];光明日报;2000年

2 ;椅子的魅力[N];湖北日报;2000年

3 丁文亚;是商业炒作还是科学研究[N];科学时报;2000年

4 朱晖;全球化与后现代[N];社会科学报;2000年

5 张翔;迷失于话语与历史之间的“后现代”[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6 刘士杰;九叶诗人辛笛主张——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N];文艺报;2000年

7 王兆胜;启蒙与探索[N];人民法院报;2001年

8 北塔;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N];人民法院报;2001年

9 陈永苗(福州);锣声与鼓声:“本土资源”质疑[N];社会科学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俞小石;白领趣味冲击文坛 理论不能固步自封[N];文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爱华;“突现论”中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胡亚敏;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朱立立;论台湾现代派小说的精神世界[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孔明安;仿真与技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郭馨;《现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陈世丹;库尔特·冯内古特对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的解构与重构及其新历史主义倾向[D];厦门大学;2002年

7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8 尹少淳;理想与现实:基础美术教育的知识观及课程组织[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叶虎;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思潮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徐鲁亚;神话与传说—论人类学文化撰写范式的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德林;主体性的神话与消亡[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楚宗礼;试论新时期诗潮[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谷艳丽;1917—1927:中国新诗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周岩;色彩的限制与艺术风格[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朱军;空间的变迁[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吴武洲;从幽婉的情思到哲学的冥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洪缨;室内设计风格演变中柱式的发展变化[D];苏州大学;2001年

8 刘晓玉;可持续发展的后现代性特征研究[D];华侨大学;2001年

9 宋炯;创造·适应·变化[D];湖南大学;2001年

10 肖庆华;金苹果和银苹果——剖析韦尔蒂《金苹果》中的女性主人公[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066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066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2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