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广告艺术论文 >

在摩登背后:二三十年代哈尔滨形象的再认知

发布时间:2018-06-25 17:49

  本文选题:哈尔滨 + 摩登 ; 参考:《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形象为研究对象,将二、三十年代的报纸、时尚画报、电影中所建构的哈尔滨形象与冯至,瞿秋白,朱自清及萧军、萧红等作家所呈现的哈尔滨形象进行对比,考察二者的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质疑主流媒体的建构方式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进而对今天的主流媒体极力塑造的“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形象做出反思。 本文通过三部分完成。 第一章分两节进行。第一节介绍哈尔滨“摩登”的城市面貌,,即具有异国情调的建筑,以中央大街为例,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等,可以看出当时的哈尔滨建筑的“国际化”。此外介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西餐厅,电影院比比皆是,跑马场,舞厅也随处可见。其中以西餐与电影两种文化元素为例,展现哈尔滨人们生活的摩登。这一切都是在城市中展示出来的面貌,尽显现代化与国际化。第二节介绍了现代传媒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建构,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广而告之的方式使富有现代气息的生活方式得以建构。无论是电影,杂志,还是街头的广告牌都在宣传着具有国际化大都市风格的生活。这样,该城市中异国风情的现代化设施与五彩缤纷的广告宣传牌遥相呼应,使得这个城市显得异常繁荣。 第二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冯至,瞿秋白,朱自清这样二十年代的北游作家笔下的哈尔滨形象。不东不西就是冯至对这个城市的整体评价;朱自清的“畸形发展”与冯至的评价不谋而合,而瞿秋白虽然没有发表类似的评论,但却给读者展现了道外这样一块被人忽视的角落,落魄不堪但却是北方人真正生活的地方。这与第一章的现代化设施与现代生活方式形成强烈反差。第二部分是对现代人精神世界荒芜的担忧。冯至在诗歌中毫不忌讳地指出长此以往现代人只能走向毁灭。只因为不注重精神世界的修养,单纯注重物质世界的富足的人只会更加冷漠,为了利益不顾一切,没有亲情。这样的人只能形同行尸走肉,最后也只能走向毁灭。因而第三部分指出了对现代人的拯救之路,即毁灭后的重生。人们注重精神世界的非富,重拾心灵的信仰。才能使得这个社会真正具有活力,而人们才真的重获生机。 第三章主要把笔触伸向道外,以整体环境,底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底层劳动者的人的生活来介绍底层人生活的状态。这一章仍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底层人生活的环境。支援,萧军在作品中都有涉及。第二部分转向知识分子的命运。他们思想活跃,但面临着言与不言的窘境只能以写作来发泄他们的不满。因而在作品中时不时看到作者自己的影子。真实性十足。食不果腹经常是他们的生活状态,写作成为他们唯一的谋生手段。第三部分,底层劳动者的生活境遇,他们对苦难或者承受,或者发出革命式的呐喊,抑或是奋起反抗。然而一切都不会对他们的生活有实质性的改变。总的来说他们做着最繁重的工作,得了最少的薪酬,吃着最劣质的食物,住着最潮阴的房子。
[Abstract]:The paper compares the image of Harbin in the 1920s and 1930s with the image of Harbin in the 1920s and 1930s , and compares the image of Harbin with Feng Zhi , Qu Qiubai , Zhu Ziqing and Xiao Jun and Xiao Hong .

This article is done in three parts .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ity features of Harbin " Morden " , namely , the architecture with exotic mood ,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Renaissance , the architecture style of the new art ,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the Renaissance , the baroque architecture style , the classical architecture style and so on .

The second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 the first part is Feng Zhi , Qu Qiubai , Zhu Ziqing ' s Northern tour writer in 1920s .
Zhu Ziqing ' s " Teratology " and Feng Zhi ' s appraisal do not coincide , but Qu Qiubai has not published similar comments , but it gives readers a corner that is ignored by the people , but it is the real life of the north . The second part is that the modern people can only go to destruction . Therefore , the third part points out the way to save the modern man , that is , the life of destruction .

Chapter 3 focuses on the status of the underlying human life in the context of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 the life of the underlying intellectual and the life of the underlying laborers . The chapter is still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 The first part focuses o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underlying human life .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the fate of the intellectuals .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福辉;;现代作家新释四题(下)[J];语文知识;2007年02期

2 蓝棣之;论冯至诗的生命体验[J];贵州社会科学;1992年08期

3 陆耀东;冯至《十四行集》独特的思维方式[J];文学评论;2003年05期

4 徐海涛;“天籁之音”——《昨日之歌》与冯至的早期诗创作[J];诗探索;2000年Z2期

5 姜宛铮;;无名的冯至[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03期

6 周棉;;冯至传略[J];新文学史料;1992年03期

7 ;朱自清说冯至《十四行集》两首[J];名作欣赏;2003年09期

8 周良沛;;冯至在昆明[J];边疆文学;1999年10期

9 徐梵澄;秋风怀故人[J];读书;1994年12期

10 秦林芳;论冯至前期创作的审美风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荣光启;;诗歌的中年——论屠岸诗歌与卞之琳、冯至的关系[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光荣;;朱自清与成都[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W·顾彬;张宽;卫东;;路的哲学——论冯至的十四行诗[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4 谷言;;朱自清论《十批判书》[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5 熊辉;;建立准定型诗体:朱自清的新诗形式观念[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卫;;朱自清:中国现代诗学的奠基者——第一代新诗学院派批评系列之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7 陈骏涛;;忆念与审视——评《过滤的阳光》[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8 李明;;中国传统吟诵音乐及其唱法[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9 张惠;;“新批评”与朱自清学术语言观的自觉[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鲁功洲;;不可忽视意象在创作中的核心作用[A];四川省诗词学会诗艺研讨会发言选登[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省嵊州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 许金锦;一群可爱的孩儿们[N];学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兰燕飞;朱自清旧居:走出小巷的扬州名片[N];扬州日报;2006年

3 刘玉凯;朱自清与现代散文的解放[N];文艺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张宝敏;国强勿忘告乃翁[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李正堂;做以教育为信仰的人[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欧木华;语文课本凭啥删除朱自清的《背影》?[N];深圳商报;2010年

7 李祥法 高伟;朱自清该不该自己去买橘子?[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记者 吴国华 何勇;首届朱自清文学奖昨在扬颁奖[N];扬州日报;2006年

9 王晓枫 太原师范学院;朱自清、林庚、王瑶:一场关于“厦大版文学史”的学术互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新华社 樊永强 魏春 韩志言;抗灾老兵的泪与情[N];中国妇女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东;朱自清学术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李先国;化俗从雅文学观的建立[D];苏州大学;2005年

3 罗周;诗人冯至的创作历程及其成就[D];复旦大学;2007年

4 季剑青;大学视野中的新文学[D];北京大学;2007年

5 邓晓成;现代性视域中的大众化诗潮:1917-1949[D];苏州大学;2006年

6 王f ;面对失落的文明——论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中的人文主义倾向[D];山东大学;2009年

7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8 郭建玲;1945—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格局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程稀;夏N尊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段凌宇;现代中国的边地想象[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宽;朱自清“透彻了解”阅读教学观刍议[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楠楠;试论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D];扬州大学;2011年

3 张爱华;冯至与京派[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璞;论冯至早期诗歌的“追寻”主题[D];河南大学;2012年

5 肖丽华;论歌德对四十年代冯至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卢婕;坎坷的浪漫[D];苏州大学;2011年

7 张高山;朱自清新诗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曾明辉;“存在”的诗意呈现[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9 孙慧玲;论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D];扬州大学;2002年

10 张颖;朱自清阅读教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66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066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e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