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广告艺术论文 >

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娱乐广告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4 17:26
【摘要】: 广告,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劝服消费者购买的促销利器,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娱乐,源于人类趋乐避苦的本性,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有效手段。在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消费社会中,娱乐的商业价值被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正在以无孔不入之势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在这场娱乐化浪潮中,广告业也主动为娱乐敞开大门,与娱乐亲密联姻。娱乐广告与以往的硬性推销式广告不同,是一种软性吸引的艺术。在这一过程中受众被娱乐因素吸引,变抵制心理为主动参与,广告的互动性也进一步增强。 本文用四章内容对娱乐广告进行了分析。第一章分析了娱乐广告出现的社会背景,消费社会的诸多特征为广告与娱乐的结合提供了可能;第二章对娱乐广告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娱乐广告具有广告表现的审美性、创意形态的戏剧性、叙事目的的隐性化、娱乐元素的流行性以及符号、技术的互动性等特征;第三章分析娱乐广告背后的传播机制,主要是从广告商编码、受众解码的角度进行探讨,并分析了误读现象的产生;第四章对消费社会中的娱乐广告展开反思与批判,深入探讨了娱乐广告对人们心理层面及社会价值观层面产生的负面影响。
[Abstract]:Advertising, from the date of birth, is a promotional tool to persuade consumers to buy, with strong utilitarianism. Entertainment, derived from human nature,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to move people. In a consumer society pursuing the maximization of commercial interests, the commercial value of entertainment is being exploited and utilized to the maximum extent. In this wave of entertainment, the advertising industry also opens the door to entertainment and marriages closely with entertainment. The entertainment advertis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hard selling advertising, which is a soft and attractive art. In this process, the audience is attracted by entertainment and resists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advertising. Interaction is further enhance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ntertainment advertisement in four chapters. Chapter 1 analyzes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entertainment advertisement, and the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umer society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advertising and entertainment;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tertainment advertis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aesthetic nature of the entertainment advertising, the drama of the creative form, and the narration. The recessive of the purpose, the popularity of the entertainment elements and the interactivity of the symbol and technology;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behind the entertainment advertising, mainly from the angle of the advertisers' coding, the decoding of the audienc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misreading phenomenon; the fourth chapter rethinks and criticizes the entertainment advertisements in the consumer socie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entertainment advertisements on people's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values.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71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果;;中国媒体消费主义的研究取向[J];东南传播;2011年08期

2 吴丽;;商业影像的文化经济学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年06期

3 陈雪颂;陈劲;;设计驱动式创新:一种面向消费社会的创新理论[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11年01期

4 李晓年;胡宜安;;消费化生存或生存的消费化——消费主义视阈中人的存在状况[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5 王方圆;;浅析广告对男性消费的影响[J];新闻世界;2011年06期

6 方立峰;;对消费社会的文化剖析与价值评价——从商品拜物教到符号拜物教[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邹红梅;李儒俊;;江西电视娱乐广告解读[J];新闻爱好者;2011年16期

8 于祖尧;;警惕中国“克隆”西方消费[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09期

9 宋兴明;;消费社会里的广告传播新逻辑[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孙婧;;收入与GDP的龟兔赛跑[J];商周刊;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后现代消费社会身体的走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董金平;;消费社会视域中的女性身体塑形——以“蔷薇老妈”整容个案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许斗斗;;时尚消费的社会力量[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琴;;论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5 李鹏;;消费价值体系与消费社会的产品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6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韦示;;中美合作会议:研讨上海商业与文化历史[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8 殷晓蓉;;传播学思想的“激情”演进——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9 童世骏;;资本的“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限制[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罗云锋;;大众传媒、消费主义与“非常态的常态化”——批判理论视角的文化研究[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岳川;消费社会的身体策略[N];深圳商报;2003年

2 马宏伟;建设消费社会[N];人民日报;2011年

3 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 张敦福;消费社会与社会治理的新课题[N];文汇报;2011年

4 袁岳 邓理峰 张天红;符号 正在笼罩消费社会[N];经济日报;2003年

5 仰海峰;消费社会与资本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特约评论员 闻言;用社会改革奠定消费社会基础[N];中国经营报;2011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富豪疯狂消费只为本能释放[N];北京科技报;2005年

8 颜敏;消费社会及其文学[N];文艺报;2004年

9 刘方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消费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钱中文;消费社会我们该怎样对待“身体”[N];中国艺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2003年

2 夏莹;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D];清华大学;2005年

3 王又佳;建筑形式的符号消费[D];清华大学;2006年

4 张爱丰;消费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朱麟飞;后现代社会视野下的消费方式变迁[D];吉林大学;2009年

6 邹晓霞;商业街道表层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7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鞠惠冰;消费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华霞虹;消融与转变[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若溪;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娱乐广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李政勇;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下的休闲文学[D];扬州大学;2007年

3 唐波;欲望的凝聚与叙述[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霍志静;异质的形态与同质的逻辑[D];清华大学;2003年

5 李先游;论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05年

6 吕维克;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余可丽;消费文化下的《江南都市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徐艳;消费文化下奢侈品广告的符号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李婷婷;消费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习文;后现代社会的“仿像”与“内爆”[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64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164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6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