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戏院成立初期的演出活动
[Abstract]: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modern newspapers, Ta Kung Pao's advertisement of oper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modern opera art. These advertisements not only reflect the changes of modern opera art and actors, but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industry in a certain sense. The 1936 completion of the Chinese Grand Theater in Tianjin was a major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pear garden. Through combing the advertisements and news of some performances of Chinese theatres published in Ta Kung Pao in 1936, this paper aims to restore the prosperity and prosperity of Tianjin Peking Opera in this period for readers.
【分类号】:J8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国翔;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结晶——《梅兰芳和舞台生活四十年》诞生的回忆[J];上海戏剧;2001年07期
2 水草;;《梅兰芳》:两个女人一出戏[J];电影;2008年10期
3 余楠;;对《梅兰芳》不要过高期待[J];新世纪周刊;2008年34期
4 梅绍武;忆父亲梅兰芳扮演的虞姬[J];中国戏剧;1979年01期
5 魏子晨;论梅兰芳的两个翅膀[J];中国京剧;1994年06期
6 黄海碧;;梅郎、冬皇、邱如白及其他……[J];东方艺术;2008年S2期
7 姜玉梅;;一杯浓郁的文化佳酿——电影《梅兰芳》观感[J];电影文学;2009年05期
8 袁跃兴;;谨慎挖掘“梅兰芳”的文化积存[J];时代青年(月读);2009年03期
9 佐佐木干;;再现丽人梅兰芳——电影《梅兰芳》与日本作家的随笔[J];中国京剧;2009年07期
10 青水川;;也谈电影《梅兰芳》的用色[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谨;;东方艺术的身份确认——从梅兰芳访美切入[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张一帆;;1913年—2003年研究梅兰芳之成果综述[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一帆;;1913—2003年梅兰芳研究成果综述[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梅玮;;人随心动 戏随神移[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连群;;纪念大师的另一面[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6 柴俊为;;梅兰芳的老唱片[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7 曹明;;《霸王别姬》为何成为传世之作[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觉非;;全面地认识梅兰芳[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乃崇;蒋健兰;;纪念他们 学习他们——为纪念梅兰芳、周信芳110周年诞辰而作[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龚和德;;京剧与上海[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薇 刘福民;朱绍玉临危受命营造《梅兰芳》音乐画境[N];北京日报;2004年
2 肖复兴;如今梅兰芳和京剧最消费[N];中国社会报;2008年
3 张振寰;《又见梅兰芳》:重睹绝代芳华 再现大师气象[N];中国电影报;2006年
4 赵葆华;《梅兰芳》为中国电影赢得尊严[N];中国电影报;2008年
5 邹元江;“梅兰芳表演体系”为何不能成立?[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冉茂金;《梅兰芳》是中国大片发展的转折之作[N];中国艺术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何茜;60万场电影映热蜀乡大地[N];四川日报;2009年
8 于烈;京剧携手话剧穿越“后梅兰芳时代”[N];文艺报;2009年
9 张德林;梅兰芳大剧院:皮黄热唱 情韵飞扬[N];人民日报;2010年
10 解玺璋;美是一种内在的力量[N];中国文化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蔚;男旦:性别反串[D];厦门大学;2007年
2 仲立斌;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江棘;1919-1937:海外推介与中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4 李军;齐如山戏曲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管殟;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D];苏州大学;2006年
6 刘璐;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D];上海戏剧学院;2012年
7 陈庚;民国北京戏剧市场研究(1912-1937)[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鹏;20世纪初叶梅兰芳戏剧活动与社会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管芝萍;现代传媒视野下的戏曲演出[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3 黄蓓蓓;“看戏”的贵族化、流行化与女性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徐蔚;跨越性别的艺术创造[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佳;梅兰芳与康定斯基艺术表现性之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6 裴潇;时装新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王芳;中西戏剧交流与相互启发[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郭比多;马连良“扶风社”时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9 王琦;陈薪伊导演艺术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10 刘婧;京剧艺术片发展与审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本文编号:2257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257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