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人的刑法学分析 ——以重庆黄勇案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06 08:32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既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也催生出不少崭新的行业让整个社会的运转变得更丰富多彩。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交易行为,而有交易的地方,就会有因交易而滋生出的矛盾与冲突。所以,经济发展的进程离不开法治进程亦步亦趋地跟进与保驾护航,市场的秩序需要法律进行规范,市场中的主体所实施的行为需要法律的指引。但在某些领域,市场环境的多样化决定了立法工作往往是很难一步到位的,有些法律在付诸适用时可能偏离立法者的原意,有些法律会显得太过超前而有些“不接地气”。总之,在社会环境的复杂与人性的复杂面前,原本好端端的法律可能会在落到实处时得出出人意料的效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生产经营者等主体所规定的惩罚性赔偿措施就是一起典例,本是对消费领域违法违规者的一记重拳,没想到竟然催生出一个从业者甚众的“新兴行业”:职业打假人。更没想到的是,某些职业打假人竟然还因触犯了刑法而锒铛入狱。本文试图对该现象进行一番探讨,切入点来自笔者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实习期间所接触的一起申诉案件。该案在舆论界颇为知名,即职业打假人黄勇因涉嫌对愈三百家电视台及广告经营单位实施敲诈勒索...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引语
1.2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3 我国职业打假人发展沿革简述
第二章 相关案例评述
2.1 重庆黄勇案
2.2 湖南陈曙光案
2.3 北京臧家平案
2.4 由上述三案例所得出的启示
第三章 关于职业打假人类型案件的法学初探
3.1 权利行使与财产犯罪演进的概述
3.2 与职业打假人相关的案例辨析
3.3 职业打假人的权利基础
3.4 职业打假人的消费者身份辨析
3.5 职业打假人是否属于被欺诈对象的辨析
第四章 黄勇案的刑法分析
4.1 维权索赔行为的法律基础
4.2 维权索赔行为是否造成对方精神强制
4.3 主观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4.4 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辨析
4.5 不容忽视的前提:市场环境相对混乱
4.6 法益孰优孰劣的取舍
4.7 关于黄勇案作为职业打假人典型案例的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司法规制视野下的食品职业打假[J]. 丁冬,陈冲.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6(05)
[2]消法关于消费者概念的规定应当修改[J]. 杨立新. 中国审判. 2013(06)
[3]从典型案件的“同案异判”看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罪[J]. 徐光华. 法学杂志. 2013(04)
[4]“职业打假”的公共价值:社会认同与信念之争[J]. 赵亚翔. 浙江社会科学. 2013(03)
[5]从商事审判思维看“职业打假”[J]. 王一萍. 法制与社会. 2012(21)
[6]怎样定义职业打假人[J]. 李天伟. 中国纤检. 2012(12)
[7]敲诈勒索罪若干实务疑难问题研究[J]. 刘志坚,常治国,李红洲. 中国检察官. 2011(14)
[8]游离于敲诈勒索罪边缘的过激上访行为研究[J]. 周博文. 公安研究. 2011(06)
[9]敲诈勒索与行使权利的界限[J]. 柏浪涛,谷翔. 法律适用. 2010(10)
[10]消费纠纷领域敲诈勒索罪的认定[J]. 肖本山. 法学. 2009(05)
硕士论文
[1]我国电视药品广告现状调查及规范管理的政策研究[D]. 冯娟娟.天津医科大学 2014
[2]虚假广告及其治理对策的研究[D]. 严喜.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25440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引语
1.2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3 我国职业打假人发展沿革简述
第二章 相关案例评述
2.1 重庆黄勇案
2.2 湖南陈曙光案
2.3 北京臧家平案
2.4 由上述三案例所得出的启示
第三章 关于职业打假人类型案件的法学初探
3.1 权利行使与财产犯罪演进的概述
3.2 与职业打假人相关的案例辨析
3.3 职业打假人的权利基础
3.4 职业打假人的消费者身份辨析
3.5 职业打假人是否属于被欺诈对象的辨析
第四章 黄勇案的刑法分析
4.1 维权索赔行为的法律基础
4.2 维权索赔行为是否造成对方精神强制
4.3 主观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4.4 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辨析
4.5 不容忽视的前提:市场环境相对混乱
4.6 法益孰优孰劣的取舍
4.7 关于黄勇案作为职业打假人典型案例的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司法规制视野下的食品职业打假[J]. 丁冬,陈冲.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6(05)
[2]消法关于消费者概念的规定应当修改[J]. 杨立新. 中国审判. 2013(06)
[3]从典型案件的“同案异判”看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罪[J]. 徐光华. 法学杂志. 2013(04)
[4]“职业打假”的公共价值:社会认同与信念之争[J]. 赵亚翔. 浙江社会科学. 2013(03)
[5]从商事审判思维看“职业打假”[J]. 王一萍. 法制与社会. 2012(21)
[6]怎样定义职业打假人[J]. 李天伟. 中国纤检. 2012(12)
[7]敲诈勒索罪若干实务疑难问题研究[J]. 刘志坚,常治国,李红洲. 中国检察官. 2011(14)
[8]游离于敲诈勒索罪边缘的过激上访行为研究[J]. 周博文. 公安研究. 2011(06)
[9]敲诈勒索与行使权利的界限[J]. 柏浪涛,谷翔. 法律适用. 2010(10)
[10]消费纠纷领域敲诈勒索罪的认定[J]. 肖本山. 法学. 2009(05)
硕士论文
[1]我国电视药品广告现状调查及规范管理的政策研究[D]. 冯娟娟.天津医科大学 2014
[2]虚假广告及其治理对策的研究[D]. 严喜.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25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3325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