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非原型被动句的句法语义特征探析
本文关键词: 英汉非原型被动句 非范畴化 非范畴化的成分和类型 句法语义特征 认知理据 出处:《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语言学界对英汉原型和非原型被动句分别有过比较充分的描述,但是,对被动句的演变过程及非原型被动句的句法语义特征的研究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将英汉非原型和原型被动句纳入一个统一的认知框架中,从非范畴化的视角,揭示英汉非原型被动句的非范畴化成分和类型,探讨其句法语义特征及认知理据。研究表明:非原型被动句对原型被动句的偏离主要表现为主语和谓语动词的非范畴化及信息焦点的转移;这种句法结构和语义的偏离是由人类对事件或现象的不同识解及对同一语义内容的不同凸显所引起的。
[Abstract]:English and Chinese archetypal passive sentences have been well described in the linguists, however. Due attention has not been paid to the evolu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and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features of non-prototype passive sentences. In this paper, English and Chinese non-archetypal and prototypical passive sentences are brought into a unified cognitive frame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n-categorization, this paper reveals the non-categorization elements and types of non-prototype passive senten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deviation of non-prototype passive sentence from prototype passive sentenc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discategorization of subject and predicate verb and the shift of information focus. The deviation of syntactic structure and semantics is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events or phenomena and the different salience of the same semantic content.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邵阳学院外语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BYY007)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9YBB359) 湖南省“中外文化传播基地”开放基金项目(08jdzb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146;H314
【正文快照】: 1.引言英汉被动句都有原型和非原型之分。对于英汉被动句,国内外有Langacker[4]、Saeed[6]、熊学亮[13]、徐盛桓[15]等在语义、结构或分类方面分别进行过一定的描述和解释。但是,原型被动句到非原型被动句的演变过程及非原型被动句的句法语义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虽然,张延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熊学亮,王志军;被动句式的原型研究[J];外语研究;2002年01期
2 熊学亮,王志军;英汉被动句的认知对比分析[J];外语学刊;2001年03期
3 徐盛桓;;常规推理与“格赖斯循环”的消解[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4 熊学亮 ,王志军;被动句认知解读一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3期
5 王志军,韦汉;论英汉被动句式的衍生[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许艾明;;中动构式的转喻阐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琼;;英汉被动概念化的语际语言差异及文化阐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王晓军;;被动句的语篇功能和认知理据[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屈哨兵;被动原型及其图式预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期
4 屈哨兵;;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检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期
5 魏海燕;英语作格结构的认知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6 吴门吉,周小兵;意义被动句与“被”字句习得难度比较[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7 周红;;汉语致使问题研究动态[J];汉语学习;2005年06期
8 徐盛桓;;相邻和相似——汉语成语形成的认知研究之二[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许艾明;“主动形式被动意义”之理论探源[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吴炳章;;会话含意推导[J];外语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屈哨兵;;被动标记的认知分析[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杨海明;;被字句中弱施动角色的层级[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杨巍;李芳杰;;汉阿被动表述比较研究[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屈哨兵;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红;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曹道根;现代汉语被动式原则与参数模型[D];复旦大学;2005年
6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洁;汉藏语系语言被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张军平;翻译中的语段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9 冯奇;核心句的词语搭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10 李敏;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的句法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桂玲;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缺失现象分析[D];郑州大学;2005年
2 卢彩虹;[D];浙江大学;2005年
3 俞建耀;二语习得过程中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综合解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4 安丰存;英语SVOC句式与汉语兼语式对比[D];延边大学;2003年
5 隆丽红;汉英习惯用法对比分析与中学英语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于辉;英汉宾语移位现象对比[D];延边大学;2004年
7 辛相茂;汉、维语中学生学习英语被动语态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彭琼;英语中动结构的认知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陈洁;英语被动结构的认知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慧;英语动词语态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盛桓;;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J];中国外语;2005年05期
2 杨国文;汉语“被”字式在不同种类的过程中的使用情况考察[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3 熊学亮,王志军;被动句式的原型研究[J];外语研究;2002年01期
4 徐盛桓;话语的含意性[J];外语研究;1996年03期
5 熊学亮,王志军;英汉被动句的认知对比分析[J];外语学刊;2001年03期
6 徐通锵;“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2期
7 徐盛桓;语义数量特征与英语中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6期
8 徐盛桓;;常规推理与“格赖斯循环”的消解[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9 唐燕玲;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实质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5期
10 牛保义;英语作格句语用功能的词汇语用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1491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91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