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静态与动态:论汉英中性词的语义偏移

发布时间:2018-04-29 08:30

  本文选题:中性词语 + 语义偏移 ; 参考:《外语学刊》2011年03期


【摘要】:语义偏移是一种特殊的语义现象。词语的意义有静态义和动态义之分。静态义是存在于词典或人的大脑中的词的意义,动态义是完成交际功能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语言中有些词的静态意义是中性的,但在动态时,虽然没有受到形容词修饰,一旦出现在某些特定的格式中,意义却向正极意义或负极意义转移。这种现象被称为中性词语义偏移现象。
[Abstract]:Semantic deviation is a special semantic phenomenon. The meaning of words is divided into static meaning and dynamic meaning. Static meaning is the meaning of words existing in dictionary or human brain, while dynamic meaning is the meaning of accomplishing communicative function. The static meaning of some words in the language is neutral, but they are not modified by adjectives in the dynamic state. Once they appear in some specific forms, the meaning is transferred to the positive or negative meanings. 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semantic deviation of neutral words.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J.Bybee ,P.Hopper ,程丽霞;《频率与语言结构的显现》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4年02期

2 马彪;浅谈同义反复辞格[J];求是学刊;2005年06期

3 陆俭明;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解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张建理;;英汉双宾语句认知对比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沈家煊;英汉对比语法三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4期

6 陆俭明;王黎;;开展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语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7 杨华;多音误读与语用频率的关系[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照东;中性词语义偏移的俄汉语对比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寅,朱长河,狄梅;第二届全国认知语言学讲习班与研讨会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2期

2 张莉莉;谈“都……了”句式的认知特点[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姚占龙;也谈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有+名”结构[J];汉语学习;2004年04期

4 袁海霞;;从方位词“内”、“外”探讨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5 张云秋,柴兴东;汉语主动式的表达形式及强化等级[J];北方论丛;2002年04期

6 张健军;完句范畴的归纳及理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9期

7 秦华镇;“X化”结构构成限制及条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陈勇;英汉空间隐喻成对词排序的标记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佟倩;;反义词研究中的标记论及标记颠倒[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刘世英,曹华;词序象似性、对称与不对称[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陶原珂;;语义解释和语境解释的分合与配置——以法汉词典和英汉词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曹德和;;“规范度评价以什么为根据”再论——从理性原则和习性原则谈起[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月波;;网络语言的规范原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会;;试论“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吴学辉;;说“好个N!”[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明;西双版纳傣语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李剑影;现代汉语能性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胡孝斌;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李晋霞;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杜道流;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8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9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10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娟;现代汉语程度副词修饰动词性成分研究[D];北京大学;2005年

2 饶宏泉;汉族儿童语言时体习得[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贾冬梅;“才X就Y”句式探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褚俊海;桂南平话与白话的介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5 王荣;汉语“NP的VP”结构在句子中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芬花;汉语“比”字句与英语“than”结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董梅;汉语“de(的)”和法语“de”的语法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邓扬;现代汉语宾语从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王海娟;韩国留学生掌握汉语常用语气副词的情况考察与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孙宝民;“大+VP”及其相关结构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理兵;;“A是A,B是B”句联的语义考察[J];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J.Bybee ,P.Hopper ,程丽霞;《频率与语言结构的显现》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4年02期

3 郭聿楷;俄语反义词的不对称性[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4 辛斌,沈磊;指示词语this和that在英语口语中的使用和理解[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5 马彪;谈状语的一种修辞处理[J];求是学刊;1991年06期

6 马彪;浅谈同义反复辞格[J];求是学刊;2005年06期

7 马真;表加强否定语气的副词“并”和“又”——兼谈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3期

8 张国宪;三价形容词的配价分析与方法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1期

9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10 沈家煊;英汉对比语法三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明扬;;外语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2 柯彼德;;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语法体系急需修改的要点[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加晓昕;;现代汉语单音色彩词的类别探讨[J];天府新论;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碧辉;中性词语语义偏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孙娜娜;论“有+N”结构中N的语义偏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蕾;两面词语的语义偏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修丹丹;“影响”的语义偏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胡英彬;“意见”的语义偏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刘伟丹;三千常用词进入副名现象中的名词考察[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易磊;“爱V不V”结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成静;论文学翻译中的女性译者风格[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董洁琼;“N+Fm+是+N”同语式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张文静;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语码转换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19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19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c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