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中级汉语水平中亚留学生声调偏误实验分析

发布时间:2017-02-26 10:42

  本文关键词:从日本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分析谈对日学生声调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新疆师范大学》 2012年

中级汉语水平中亚留学生声调偏误实验分析

郑琪  

【摘要】:文章以中级中亚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对比分析法采集汉语标准音和留学生的单字调、双字调语音材料,用Praat软件进行整理,将所得基频数据使用z-score(LZ)方法进行归一处理后,采用四度标记理论,确定留学生发音的各声调的调值,并对调型、调域和时长进行声学分析,同时采取听辨与语音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中亚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声学偏误,并借助偏误分析理论、汉语声调理论等进一步分析偏误原因,为改善中亚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及汉语声调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教学对策。 文章由五个部分和一个结论组成。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文章选题的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和相关的国内外综述;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此实验的设计步骤,大致分为研究对象、语音材料、语言的样本采集和实验的过程与方法;第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包含听辨结果和发音结果两部分,其中听辨结果使用SPSS13.0进行方差检验得出中亚留学生声调听辨的偏误现象;发音结果运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制作出声调基频曲线图,,然后以标准音为参照比对从调型、调域和时长三方面描述中亚留学生声调发音的偏误情况,利用四度标调法得出中亚留学生的声调调值;第四部分,针对实验研究结果的描述,文章从汉语声调的特点、俄语负迁移、目的语干扰以及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发,分析中级中亚留学生声调的偏误原因;第五部分,结合上述偏误结果分析,针对当前对外汉语声调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实验听辨结果显示:单字调阳平的听辨偏误率最高,而且极显著地高于阴平、上声和去声;阴平、上声和去声间的听辨偏误差异不显著。双字调组合中前字调听辨偏误率最高的声调组合为上声+阴平,最低的为去声+去声;后字调听辨偏误率最高的声调组合为上声+阳平和阳平+阳平;最低的为上声+上声。 语音学实验结果显示:中亚留学生发音单字调的调值、调型和调域与标准音相比,差异不大;发音双字调(前、后)的调值、调型和调域与标准音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具体体现为调域窄、时长短。留学生在发音单字调时,调域涵盖整个四度,四个声调也与标准音相差不多;但双字调的调域跨度则相对狭窄,只介于3-4度范围内,而且时长也比标准音短。综合听辨和声学实验,发现阳平是中亚留学生汉语声调的习得过程中最难掌握的音调,上声次之,阴平和去声难度相当。 根据全文对中级中亚留学生声调的实验偏误分析情况,文章主要归纳出以下两点建议:重视语音中声调的教学,将单字调与双字调,听辨与发音相结合,突出双字调的训练;重视声调调型、调域的教学,加强俄汉对比,提出相应的声调教学方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娟;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音感教学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刘俐李;二十世纪汉语声调理论的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3 毛丽;;声调偏误与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02期

4 姚若河,钟子敏,邱桂明,吴魏雄;汉语单音语音的频谱分析实验[J];广西物理;2001年01期

5 徐瑾;;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6 彭玉康;胡袁圆;;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回望[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郭星;;近六年来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述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6期

8 沈晓楠;;关于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03期

9 李红印;;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2期

10 林焘;;语音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雅男;何伟;;标准普通话单音节时长统计分析[A];第八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田园;从日本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分析谈对日学生声调教学[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娥;泰国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语音偏误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晓军;越南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实验分析[D];广西大学;2006年

4 刘佳平;初级水平日本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偏误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辛亚宁;意大利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祁慧琳;韩国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发音偏误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刘珊珊;中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声调声学实验与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杨晓黎;;双赢:对外汉语本科毕业实习的探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沙宗元;;课外语言环境对留学生汉语习得的作用和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徐福坤;;从汉字的应用看汉字的性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孔慧芳;张萍;;合肥方音中特有韵母变化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王银霞;;河南方言中“个”的弱化与音系-句法协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颜美峰;;共叠式变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8 王伟华;;法语二外语音教学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9 时成伟;;第二语言习得中文化休克现象的文学阐释及其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10 袁云;;“什么是A?”与“A是什么?”的区别及教学方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冰锋;谢磊;周祥增;付中华;张艳宁;;实时语音驱动的虚拟说话人[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李雅;卢颖超;许小颖;陶建华;;连续语流中韵律层级和调型组合对重音感知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3 郑玉玲;周学文;;调音部位的分区与命名[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4 杨佳玉;蔡蕾;王冰娇;解焱陆;;汉语学习者两类发音参数分布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5 李冰锋;谢磊;周祥增;付中华;张艳宁;;实时语音驱动的虚拟说话人[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6 李雅;卢颖超;许小颖;陶建华;;连续语流中韵律层级和调型组合对重音感知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7 乌凤兰;王磊;;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交际化的尝试[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8 张宝玲;;试论对外汉语教学质量评估的实效性[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9 周杰;;留学生语音教学之我见[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10 屈梅娟;;东平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5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秦曰龙;清抄本《五音通韵》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金星;听障儿童韵律词重音的声学特征及生成特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正辉;委婉语的三维视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方逸飞;汉西语音对比以及针对西语学生的汉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宝乐儿;初级阶段蒙古学生汉语发音偏误分析及相应的教学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时筱惠;大连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莹;母语和英语对法语语音习得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窦连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音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白克宁;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宣予;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张冰;赤峰汉语方言发音特征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丽静,王阳;论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声调”的纠偏[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马燕华;中级汉语水平日韩留学生汉语语音听辨范畴的异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3 马燕华;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第三声听辨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4 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评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马燕华;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普通话声调误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6 韩军华;普通话二字组词语的动态声调[J];滨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7 王玲娟;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音感教学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王玲娟;对外汉语语感教学探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王士元;刘汉城;张文轩;;声调的音系特征[J];国外语言学;1987年01期

10 沈晓楠;林茂灿;;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协同发音[J];国外语言学;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勇强;初敏;贺琳;吕士楠;;汉语话语音节时长统计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虹;日本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及偏误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田园;从日本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分析谈对日学生声调教学[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3 夏晴;韩国留学生学习普通话时二字组及其在语流中的声调偏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晓军;越南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实验分析[D];广西大学;2006年

5 刘江娜;中级汉语水平的韩国留学生声调偏误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佳平;初级水平日本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偏误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陈子悠;日韩泰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及偏误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祁慧琳;韩国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发音偏误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张志莹;初级阶段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双音节声调的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10 薛东梅;泰国中学生汉语四声单字调获得情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试行)出版[J];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03期

2 ;汉语流行口语——“弯子”类(英文)[J];中国妇女(英文版);2006年07期

3 顾英华;;如何提高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师汉语教学水平[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4 苑广阔;;挽救汉语迫在眉睫[J];科学之友;2007年10期

5 刘洪泉;唐书哲;;汉语水平与翻译能力的关系——长江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汉语水平调查报告[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高远月;;谈HSK应试技巧[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董明;;谈《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试行)的使用[J];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04期

8 范庆华;说说“彼此彼此”[J];汉语学习;1992年06期

9 宋绍周;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在韩国[J];当代韩国;1994年02期

10 叶倾城;;猴年马月[J];故事世界;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光浩;;刍议MHK中存在的一些问题[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王治敏;;汉语常用名词的自动提取研究—兼论《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词语更新问题[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3 林大津;;中国人请讲中国话——漫议学术论著中的“欧化汉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李维佳;;浅析汉语教学中对留学生科学编班的意义和方法[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5 金美;;韩译版高级汉语教材《新攻略中国语》熟语选用研究(论文摘要)[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霜;杨艳萍;;专业型院校入系留学生预科教学形态分析[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7 杨子菁;严越;;中级汉语精读教材中的词汇选取与处理情况分析[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30年学术研究回顾[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9 马戎;;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与双语教育的实践[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曾小红;;有关对外汉语英汉翻译教材的思考[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蒋夫尔;[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实习生 刘晶莹 本报记者 夏云秋 姜忠孝;[N];吉林日报;2005年

3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何洪泽;[N];人民日报;2002年

4 通讯员 周永先;[N];克孜勒苏报;2006年

5 陈祖甲;[N];人民日报;2006年

6 王蒙;[N];人民日报;2007年

7 李江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成才;[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9 本报记者 宋佳烜 编译;[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记者 赵凤华;[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罗芳;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艾力·伊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视野中的“维汉”双语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魏红;面向汉语习得的常用动词带宾情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洋;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蒋荣;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互动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效应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边成妍;韩中两国本科基础汉语教材语法项目编写比较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张卫国;双语学与新疆双语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乐;维吾尔族学生汉语水平对普通话声调和语调感知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汉娇;留学生汉语招呼言语行为研究及教学探讨[D];暨南大学;2006年

3 王霞;日韩和东南亚留学生实施汉语建议言语行为的调查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4 闫晶晶;法国初级汉语水平学生塞音习得实验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刘金珠;论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的研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廖可佳;《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所收汉字构义系统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7 侯颜丽;《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甲乙两级词表中的反义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徐静;对HSK三、六级发证标准的验证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9 刘传云;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韵律听辨及运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芳;《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形容词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从日本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分析谈对日学生声调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5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5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d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