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路桥方言的完结体标记“爻”“完”“起”
发布时间:2021-01-09 15:52
吴语路桥方言的"爻""完""起"都能在动词之后充当完结体标记。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语义特征上:是否表达动作自始至终整个过程的完结;能否表达从有到无变化过程的完结。此外,通过对三者共时层面的句法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爻"兼有完结体标记和完成体标记的功能;"完"只有完结体标记的功能;"起"除了完结体标记的功能外,还有趋向补语和状态补语标记的功能。
【文章来源】:语言研究. 2020,4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吴语路桥话动前无定受事的句法性质与形成动因[J]. 丁健. 当代语言学. 2017(04)
[2]动词后虚化完结成分的使用特点及性质[J]. 董秀芳. 中国语文. 2017(03)
[3]可别度对受事次话题句的影响——以吴语台州话为例[J]. 丁健. 中国语文. 2014(02)
[4]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J]. 刘丹青. 语言研究. 2001(02)
[5]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J]. 吴福祥. 中国语文. 1998(06)
本文编号:2966959
【文章来源】:语言研究. 2020,4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吴语路桥话动前无定受事的句法性质与形成动因[J]. 丁健. 当代语言学. 2017(04)
[2]动词后虚化完结成分的使用特点及性质[J]. 董秀芳. 中国语文. 2017(03)
[3]可别度对受事次话题句的影响——以吴语台州话为例[J]. 丁健. 中国语文. 2014(02)
[4]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J]. 刘丹青. 语言研究. 2001(02)
[5]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J]. 吴福祥. 中国语文. 1998(06)
本文编号:2966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966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