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区苗族的语言使用与语言认同
本文关键词:湘西地区苗族的语言使用与语言认同
【摘要】:湘西地区苗族语言使用与语言认同的调查显示,苗语虽仍具活力,但苗语的使用人数不断减少,使用范围不断缩小,并出现明显的代际差异。苗族母语能力的弱化与汉语方言的广泛使用深刻反映出苗族母语认同弱化,对汉语认同的工具性、实用性特点。把握语言认同的机制与特点,对于理解湘西地区苗族的语言认同与开展苗语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吉首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湘西苗族 语言能力 语言使用 语言认同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9YJC740036)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JD60)
【分类号】:H216
【正文快照】: 湘西地区与湖北、贵州、重庆等省市接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境内居住着土家、苗、汉、回、瑶、侗、白等30个民族。根据2010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六次全州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为1 967 096人,占77.21%,作为世居主体民族之一的苗族人口为863 141人,占3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玲;;农民工语言认同与语言使用的关系及机制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戴庆厦;;构建双语和谐的多语社会[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3 王华祥,田彬;湘西苗语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民族论坛;1996年03期
4 周薇;;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的相关性分析——以2007年南京城市语言调查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1期
5 王远新;;青海同仁土族的语言认同和民族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建;;论希伯来语复兴过程中的词汇现代化[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鲁枢元;言语活动的空间——兼谈修辞学与人类生态观念[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林玉山;;中国语法思想史的分期、特点及发展因素[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纳日碧力戈;;中国各民族的政治认同:一个超级共同体的建设[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冯广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语言生态对策[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6 周婷;;论普通话水平测试功能的拓展[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7 胡范铸;;“言语主体”:语用学一个重要范畴的“日常语言”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季茂岳;;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课堂教学口语现状的调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年07期
9 刘湘涛;;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的语言态度分析[J];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10 屈青云;王生耀;;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的“双语”教学辅助性功能透视——以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为个案[J];科技信息;2010年3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荣;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肖建飞;语言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杨玉;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常棣;三亚回族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王康康;热贡“六月会”仪式的社会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志芬;贵州省望谟县油迈村瑶族语言使用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许雁;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张娟;大学生英语语言态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屈青云;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双语”师资培训的现状分析与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为;湘鄂渝黔边区苗族大学生英语语音习得障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任泽湘;语言学术语译名的规范化[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10 余金枝;吉首苗语四音格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大明;新加坡华社双语调查──变项规则分析法在宏观社会语言学中的应用[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2 付义荣;南京市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及其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王远新;通婚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各民族语言使用特点的影响[J];满语研究;1998年01期
4 陈乃雄;;五屯话初探[J];民族语文;1982年01期
5 陈乃雄;;五屯话音系[J];民族语文;1988年03期
6 陈乃雄;;五屯话的动词形态[J];民族语文;1989年06期
7 郭熙;对苏南地区河南话变化的初步考察[J];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08期
8 陈乃雄;保安语及其方言土语[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5年01期
9 刘玉屏;;农民工语言行为的社会文化解读——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个案[J];修辞学习;2008年03期
10 王远新;;吾屯人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调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富珍;;影响句子可接受性的若干因素[J];汉语学习;2009年02期
2 周薇;;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的相关性分析——以2007年南京城市语言调查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1期
3 赵杰;刘永兵;;语言·话语·社会——论伯恩斯坦的社会文化语言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卫志强;男女语言使用上的差异[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03期
5 寇昱鹏;;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戴庆厦;罗自群;田静;金海月;吴铮;蒋光友;时建;邱月;赵敏;;基诺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J];南开语言学刊;2007年01期
7 王丽;施璐;;大理巍山彝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发展调查研究——以大仓镇啄木郎村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杨再彪;;苗语:苗家最动人的音符[J];民族论坛;2008年08期
9 刘月;析文化对比对培养交际能力的作用[J];理论界;2005年06期
10 李娟;范娟娟;;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能力培养[J];民营科技;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颖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健;陈萍;;试论汉语语感教学与教材创新[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赵毓琴;李竞业;;文化底蕴与语言能力[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立;;语言的实用价值与家长的语言期望[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可;;语言能力:再论合格科技译者的首要素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黄淑芬;;论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9 朱志方;代天善;;普遍语法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为蓬;;自然语言应用的容错性[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越石;优美的中文,,开放的栖居之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彭泽润;装腔作势的畸形(gobbledigook)语言[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牛锐;保护语言多样性 构建和谐语言环境[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教育部语信司;扬州举办“语言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论坛[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5 钟歆;维护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记者 冯骥 见习记者 马静;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文化发展——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拉萨召开[N];西藏日报;2006年
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一半处于消亡边缘[N];浙江日报;2006年
8 欧阳晨雨;不应强限网络语言使用[N];民营经济报;2006年
9 嘉琦;家庭对孩子学中文的作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10 魏江;要保护汉语的纯洁性[N];甘肃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美丽;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雷红波;上海新移民的语言社会学调查[D];复旦大学;2008年
3 范连义;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视角下的语言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5 徐以中;语音听觉反馈对言语发声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6 吴炳章;交际博弈论[D];河南大学;2009年
7 刘颖;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姜君丽;中国外语教学方式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张廷香;基于语料库的3-6岁汉语儿童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黄莹;对表征中国社会的话语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庆;四川来京务工经商人员语言态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2 王闲;澳门土生葡人的语言态度及语言使用状况调查[D];暨南大学;2007年
3 刘艳;新疆内高班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张可灵;中高级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的研究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萍;征婚启事二十年语言嬗变过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宏儒;浦东公务员和教师语言能力、行为和态度及其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苏安梅;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男女学生区别对待的言语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彭毅;文本的解构与建构—从Gone with the Wind的两个中文译本看译者主体性[D];湘潭大学;2007年
9 袁善来;广西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影响初探[D];广西大学;2004年
10 史晖;广西都安、罗城两县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33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33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