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自闭症儿童隐喻和转喻理解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10:07
本文关键词:汉语自闭症儿童隐喻和转喻理解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自闭症儿童 隐喻理解 转喻理解 接受性词汇知识
【摘要】:本研究旨在全面探讨汉语自闭症儿童的隐喻和转喻理解能力和缺陷,比较其隐喻和转喻理解表现,从语义知识角度剖析其隐喻和转喻理解表现的深层原因。 为此,本研究以实龄、言语智商、非言语智商、总智商四项为匹配标准,分别选取了15名汉语自闭症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采用隐喻和转喻理解任务、语义知识任务,全面考察和比较了汉语自闭症儿童与典型发展儿童的隐喻和转喻理解情况、接受性词汇知识情况。 在隐喻和转喻理解任务上,本研究发现:汉语自闭症儿童整体表现不如典型发展儿童,存在隐喻和转喻理解的缺陷,且在转喻理解上更为困难,这与隐喻和转喻两种修辞性语言的语言形式和话语本质有关;汉语自闭症儿童可能由于语义表征方式的异常,不能很好地进行语义编码或检索,从而无法有效加工语义知识,导致他们在常规条件下表现不如典型发展儿童,但其组内在新奇和常规条件下表现差不多;汉语自闭症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一样,对隐喻的理解比对转喻的理解更依赖于语义知识,从而新奇和常规条件下的隐喻理解表现有所不同,但转喻理解表现在这两种条件下却没有显著差异。 在语义知识任务上,本研究发现:汉语自闭症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一样,其接受性词汇知识水平只与隐喻理解表现显著相关,而与转喻理解表现未显著相关,说明他们对隐喻的理解比对转喻的理解更依赖于语义知识;不同于典型发展儿童,汉语自闭症儿童的接受性词汇知识水平与其新奇而非常规隐喻理解表现显著相关,这可能是由于他们语义表征方式异常,存在语义加工上的障碍,对语义知识的处理不同于典型发展儿童,以特别的策略来理解隐喻,致使他们即便具备与典型发展儿童相当的接受性词汇能力,也不能完全有效地预测其隐喻理解表现。 综上,我们认为:汉语自闭症儿童存在隐喻和转喻理解的缺陷,且在转喻理解上更为困难;对隐喻的理解要比对转喻的理解更依赖于语义知识,他们的接受性词汇知识水平只与隐喻理解表现显著相关;可能由于语义表征方式的异常,存在语义加工上的障碍,以不同的策略来展开隐喻理解,其接受性词汇能力并不能完全有效地预测他们的隐喻理解表现。
【关键词】:汉语自闭症儿童 隐喻理解 转喻理解 接受性词汇知识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5;B84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1
- 1. 研究的提出8-9
- 2.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9-11
- 2.1 研究目标9
- 2.2 研究内容9-11
- 第1章 自闭症儿童隐喻和转喻理解相关研究综述11-26
- 1.1 隐喻和转喻的界定、区分以及常规度11-15
- 1.1.1 隐喻和转喻的界定11-12
- 1.1.2 隐喻和转喻的区分12-13
- 1.1.3 隐喻和转喻的常规度13-15
- 1.2 自闭症儿童隐喻和转喻理解研究回顾15-25
- 1.2.1 自闭症儿童隐喻或转喻理解单独研究15-22
- 1.2.2 自闭症儿童隐喻和转喻理解综合研究22-25
- 1.3 以往研究不足及当前研究趋势25-26
- 第2章 实验设计26-37
- 2.1 实验目的26
- 2.2 实验被试26-29
- 2.2.1 被试基本情况26-27
- 2.2.2 被试选取程序27
- 2.2.3 被试选取指标27-29
- 2.3 实验材料29-34
- 2.3.1 隐喻和转喻理解任务的实验材料30-33
- 2.3.2 语义知识任务的实验材料33-34
- 2.4 实验程序34-36
- 2.4.1 隐喻和转喻理解任务的实验程序34-35
- 2.4.2 语义知识任务的实验程序35-36
- 2.5 实验统计36-37
- 2.5.1 隐喻和转喻理解任务的实验统计36
- 2.5.2 语义知识任务的实验统计36-37
- 第3章 汉语自闭症儿童隐喻和转喻理解任务的实验结果及讨论37-50
- 3.1 汉语自闭症儿童隐喻和转喻理解任务的实验结果37-41
- 3.2 汉语自闭症儿童隐喻和转喻理解任务的实验结果小结41
- 3.3 汉语自闭症儿童隐喻和转喻理解任务的实验分析与讨论41-48
- 3.4 本章小结48-50
- 第4章 汉语自闭症儿童语义知识任务的实验结果及讨论50-55
- 4.1 汉语自闭症儿童语义知识任务的实验结果50-51
- 4.2 汉语自闭症儿童语义知识任务的实验结果小结51-52
- 4.3 汉语自闭症儿童语义知识任务的实验分析与讨论52-54
- 4.4 本章小结54-55
- 结语55-57
- 1. 本研究的结论55
- 2. 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展望55-57
- 附录Ⅰ 隐喻和转喻常规度行为实验材料举例57-58
- 附录Ⅱ 隐喻和转喻理解任务实验目标句及图画示例58-61
- 参考文献61-71
- 致谢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亚;;转喻的原型观[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李运华;;小学儿童对有字面义与无字面义的隐喻理解发展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余渭深;蒋联江;;儿童对隐喻性成语认知理解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李勇忠;转喻的认知语用阐释[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4期
5 曾楚芝;;论新奇隐喻的认知语用界定——基于与概念隐喻的区别和联系[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张辉;杨波;;隐喻和转喻的区分:研究现状和分歧[J];外国语文;2009年01期
7 程琪龙;;转喻种种[J];外语教学;2010年03期
8 朱永生 ,蒋勇;空间映射论与常规含意的推导[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9 徐盛桓;;转喻与分类逻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2期
10 张辉,孙明智;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534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34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