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霍夫斯泰德权力距离文化维度对比研究中美父母的指令性言语行为
发布时间:2017-07-08 10:18
本文关键词:从霍夫斯泰德权力距离文化维度对比研究中美父母的指令性言语行为
更多相关文章: 指令性言语行为 权力距离 中国父母 美国父母
【摘要】: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指令性言语行为,作为言语行为的一个分支,已经成为了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是指发话人要求受话人实施某个行为的言语行为。很多学者对指令性言语行为展开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直接指令性言语行为和间接指令性言语行为的差异,很少学者将指令性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交际理论相结合。而且大多数学者很少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而是多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指令性言语行为。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传承和发展。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写照。指令性语言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尤其在家庭教育上更为突出。这些指令不仅仅有直接与间接之分,更有指令力度之别。不同的指令力度蕴含着不同的权利控制关系。本文从霍夫斯泰德的权力距离文化维度对中美父母的指令性言语行为做了对比研究。权力距离是指人们对组织中权利分配不平等情况的接受程度。父母的指令性语言根据其指令力度可以分为强指令和弱指令。强指令表示指令性语言具有强制性和威胁性,弱指令的指令性语言则具有建议性和请求性。很显然,强指令暗示着父母控制较多的权利。子女对于父母指令性言语行为的反应可以分为顺从和不顺从。顺从暗示着子女对于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接受,不顺从则暗示着子女对于权力分配不平等的反抗。 本文以中美电影中父母的指令性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以霍夫斯泰德的权力距离文化维度为切入点,对比研究了中国父母与子女之间和美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力距离差异。本文从随机抽取的19部中国电影和15部美国电影中各收集到父母的100处指令性言语行为,其中50处来自父亲,50处来自母亲。通过卡方检验得出中国父母的强指令的选择率为85%,而美国父母的强指令的选择率为56%,中国父母与美国父母在强弱指令的选择上有明显的差异。这个检验结果说明中国父母相对于美国父母控制着更多的权利。通过卡方检验得出中国子女的顺从父母指令的选择率为73%,,而美国子女的顺从父母指令的选择率为53%,中国子女与美国子女在对父母指令的反应上有明显的差异。这个检验结果说明中国子女对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相对高于美国子女。最终得出结论:中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力距离大于美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力距离。这个结论也与霍夫斯泰德的中国权力距离大于美国权力距离的结论相吻合。本文还对中美权力距离差异的文化根源做了探析,主要从农业文明与商业文明、儒家文化与基督文化、官文化与平民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本文为指令性言语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加深了对霍夫斯泰德权力距离文化维度的理解,丰富了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成果。而且还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更好的构建和谐家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指令性言语行为 权力距离 中国父母 美国父母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6;H313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7
- Abstract7-9
- Contents9-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6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3
- 1.2 Research Objectives13
- 1.3 Rationale of the Research13-15
- 1.4 Layout of the Thesis15-16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6-31
- 2.1 Previous Studies of Directive Speech Act17-22
- 2.1.1 Foreign Studies17-20
- 2.1.2 Domestic Studies20-22
- 2.2 Previous Studies of Power Distance22-29
- 2.2.1 Foreign Studies22-27
- 2.2.2 Domestic Studies27-29
- 2.3 Summary29-31
-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31-36
- 3.1 Research Questions31-32
- 3.2 Research Method32-33
- 3.3 Data Collection33-34
- 3.4 Data Analysis34-36
- Chapter Four RESEARCH RESULTS36-48
- 4.1 Research Results36-41
- 4.2 Analysis of Directive Speech Acts41-48
- 4.2.1 Directive Speech Acts in the Chinese Films41-44
- 4.2.2 Directive Speech Acts in the American Films44-48
- Chapter Five DISCUSSION48-53
- 5.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rective Speech Acts48-49
- 5.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wer Distance49-50
- 5.3 Reasons for Differences of Power Distanc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50-53
- 5.3.1 Agricultural Culture vs. Commercial Culture50-51
- 5.3.2 Confucianism vs. Protestantism51-52
- 5.3.3 Bureaucratic Culture vs. Civilian Culture52-53
- Chapter Six CONCLUSION53-59
- 6.1 Major Findings53-56
- 6.2 Limitations56
- 6.3 Suggestions56-57
- 6.4 Applications57-59
- References59-63
- Appendix I Records of Directive Speech Acts63-79
- Appendix II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9-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黎妮;;指令性语言与面子:跨文化的言语行为得体策略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张莉萍;;认知视角下的汉语间接指令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唐兴红;;指令类间接言语行为及言语交际策略[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周启强,白解红;原型范畴与间接指令[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12期
5 张绍杰;言语行为与施为动词[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彤;影响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的社会变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34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34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