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广告双关语的概念整合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7 01:06

  本文关键词:汉语广告双关语的概念整合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广告双关语 分类 概念整合 四空间模型


【摘要】:当今社会,,广告不只是一种商业促销活动的单一行为,广告的影响已超越经济领域,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在广告语的创作过程中,常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而修辞当中双关语是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段之一。近年来,对广告双关语的研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之前学者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大都分析的是英语广告或英汉广告双关语,专门以汉语广告双关语为分析对象的较少。因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以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空间模型为基础,旨在对汉语广告双关语的四个心理空间(输入空间一,输入空间二,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进行分析。 通过对各类广告双关语各取几例典型进行概念整合的四空间模型分析,我们得出概念整合的四空间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汉语广告双关语的实时解读过程,理解广告双关语的过程还受到一些特定因素的制约。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揭示了隐藏在广告双关背后的理解机制。为解读汉语广告双关语的研究提供了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新视角。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双关的定义、本文的研究对象、语料收集和方法论,以及文章的结构。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先对双关语传统分类研究进行综述,然后对概念合成理论对语言诸方面的研究动态进行简述,最后综述的是广告双关语的研究现状。第三章是理论框架,主要介绍概念整合理论的起源与内涵,概念整合理论的约束机制。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论述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广告双关语的解释,在这部分中首先将汉语广告双关语重新分类,分为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和复杂双关三大类。继而把汉语广告双关语纳入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空间模型进行分析,以更好揭示概念整合理论对广告双关语的动态解释。最后论述了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广告双关语的过程受到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第五章是结论。论述该论文的主要发现成果,研究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汉语广告双关语 分类 概念整合 四空间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引言9-13
  • 1.1 汉语双关语的定义9-10
  • 1.2 文章的研究对象10-11
  • 1.3 语料收集和方法论11-12
  • 1.4 文章结构12-13
  • 第2章 文献综述13-17
  • 2.1 双关语分类研究综述13
  • 2.2 概念整合理论对语言诸方面的研究动态13-15
  • 2.3 广告双关语研究现状综述15-17
  • 第3章 概念整合理论17-21
  • 3.1 概念整合理论的起源与内涵17-19
  • 3.2 概念整合理论的约束机制19-21
  • 第4章 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广告双关语的解释21-39
  • 4.1 汉语广告双关语的重新分类22
  • 4.2 对谐音双关语的解释22-28
  • 4.2.1 一般谐音双关23-25
  • 4.2.2 特殊谐音双关(熟语谐音)25-28
  • 4.3 对语义双关语的解释28-34
  • 4.3.1 一般语义双关29-32
  • 4.3.2 特殊语义双关(品牌名称)32-34
  • 4.4 对复杂双关语的解释34-36
  • 4.5 解读广告双关语的制约因素36-39
  • 4.5.1 广告语境36-37
  • 4.5.2 文化思维方式37
  • 4.5.3 合并不是整合37-39
  • 第5章 总结39-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袁红梅;;广告双关语的概念整合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G.Fauconnier,M.Turner ,姚岚;《我们的思维方式》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3 李鑫华;英语双关修辞格的分类、多(歧)义与双重语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姚俊;广告双关语的认知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艾琳;;言语行为理论与英汉双关翻译[J];上海翻译;2010年01期

6 张艳;;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刍议[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汪宝荣;英语双关辞格术语及其分类标准评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本文编号:579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79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8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