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X式”综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18:20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X式”综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X式” 性质 语义 功能 黏合语 认知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摘要】: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X式”,通过“X式”的修饰,语言表达更加精细和形象。本文立足于大量语料,多角度、多层次地对“X式”进行了描写和阐释。 全文分为七章. 第一章绪论说明了文章的选题目的和意义,总结梳理了“X式”的研究现状,明确了“X式”的研究对象和语料来源。 第二章对“X式”中的“式”和“X”分别进行了考察。确定了“X式”中“式”的性质、作用和语义,并考察了“X”的音节构成、语言单位和语法特征。 第三、四章是本文的重点,考察了“X式”的性质、语义表现以及句法功能。认为“X式”是区别词性质的,“X式”与中心语在语义上主要存在相关性和相似性两种关系,并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对语义中的相关性和相似性进行了解释。 第五章是本文的创新点,针对现代汉语中出现的“X式”黏合语(A式B),从音节、结构、语义、功能、语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和社会语言学理论对“X式”黏合语的成因进行了解释。 第六章从社会、语言、心理三个方面解释了“X式”产生的原因。 第七章结论部分,,认为“X式”的产生和发展扩充了汉语的组合形态、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凝练了语义的表达。
【关键词】:“X式” 性质 语义 功能 黏合语 认知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9-10
- 1.2 研究现状10-14
- 1.2.1 “式”的性质问题10-12
- 1.2.2 “式”的专题研究12-14
- 1.2.3 小结14
- 1.3 研究内容14-15
- 1.4 研究方法15
- 1.5 语料来源15-16
- 2 “X 式”中的“式”和“X”16-27
- 2.1 “X 式”中“式”考察16-20
- 2.1.1 “X 式”中“式”的性质和作用16-17
- 2.1.2 “X 式”中“式”的语义考察17-20
- 2.2 “X 式”中“X”的考察20-25
- 2.2.1 “X 式”中“X”模槽的音节构成21
- 2.2.2 “X 式”中“X”模槽的语言单位21-22
- 2.2.3 “X 式”中“X”的语法特征22-25
- 2.3 “X 式”中双音节“X”的特征25-27
- 2.3.1 双音节“X”的结构特征25
- 2.3.2 双音节“X”的语法特征25-27
- 3 “X 式”的性质和语义表现27-34
- 3.1 “X 式”的性质27-28
- 3.2 “X 式”的语义重点28-30
- 3.3 相似性与概念隐喻30-31
- 3.4 相关性和概念转喻31-33
- 3.5 相似性和相关性的复合表现33
- 3.6 小结33-34
- 4 “X 式”在句子中的句法功能34-37
- 4.1 “X 式”的定语功能34
- 4.2 “X 式”的状语功能34-35
- 4.3 “X 式”的宾语功能35-36
- 4.4 “X 式”的主语功能36
- 4.5 “X 式”的谓语功能36
- 4.6 小结36-37
- 5 “X 式”黏合语37-55
- 5.1 “X 式”黏合语的关注背景37-38
- 5.2 “A 式 B”的来源38
- 5.3 “A 式 B”的特点38-45
- 5.3.1 语音特点38-39
- 5.3.2 结构特点39
- 5.3.3 语义搭配39-40
- 5.3.4 语义表达40-41
- 5.3.5 语义泛化41-42
- 5.3.6 句法功能42-43
- 5.3.7 使用特点43-45
- 5.4 “X 式”黏合语的认知动因45-52
- 5.4.1 “X 式”黏合语生成机制分析45-47
- 5.4.2 隐喻整合与合成空间理论47-49
- 5.4.3 转喻整合与事件认知域模型49-51
- 5.4.4 隐喻整合与转喻整合的不平衡51-52
- 5.4.5 小结52
- 5.5 “X 式”黏合语生成的社会背景52-55
- 5.5.1 “X 式”黏合语和委婉语52-54
- 5.5.2 “X 式”黏合语的前景54
- 5.5.3 小结54-55
- 6 “X 式”产生的综合原因55-58
- 6.1 社会因素55-56
- 6.1.1 社会发展55
- 6.1.2 语言接触55-56
- 6.2 语言因素56
- 6.3 心理因素56-57
- 6.4 小结57-58
- 7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2
- 后记62-63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华镇;“X化”结构构成限制及条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孙瑞娟;;摹状助词“状、样、式、型、相”语义初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4 于秒;;“X性”词句法功能详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朱亚军;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J];汉语学习;2001年02期
6 曾立英;;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4期
7 张谊生;说“X式”——兼论汉语词汇的语法化过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9 罗进军;“X性”词族探微[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沈家煊;;概念整合与浮现意义——在复旦大学“望道论坛”报告述要[J];修辞学习;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590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90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