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商业广告中健康概念的符号化及其消费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10:16

  本文关键词:商业广告中健康概念的符号化及其消费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广告 符号 健康 消费


【摘要】: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大众传播使得健康从一种私人的身体状态变成一个社会型的话题。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人类可以通过人为的外在因素干预健康状态,使得“健康”成为商品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以健康为诉求点的广告也由此产生。 本文中,健康是指的是的“身体健康”,即个人的肌体没有疾病、运行正常,以统整的功能发挥良好效能的状态。“身体健康”具有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双重属性,据此,本文将健康诉求分为修复健康型诉求和促进健康型诉求。修复健康型对应的是“个人的肌体没有疾病、运行正常”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此类广告更重视产品的物质功效,以非处方药品为典型;促进健康型诉求则对应“以统整的功能发挥良好效能”,此类广告会在产品的物质功效上进行升华,将健康与人的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相联系。 广告通过视觉符号和语言符号来传达信息,而消费者在解读符号时,也受到观念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最终促成消费行为的改变。本文将广告表现健康的视觉符号分为人物符号、环境符号、人造物符号三大类。一是人物符号,利用消费者权威崇拜、技术崇拜的心理以及医学领域的独白性,通过专业人士的形象为健康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商品有与无状态下使用者符号的对比,构建新的“健康”与“不健康”状态,从而使“拥有广告产品”成为健康的标准。利用明星的知名度以及明星所象征的正面形象气质,将更多的社会地位、生活品质等精神需求赋予商品,使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中得到身份认同。二是环境符号,利用自然环境与产品原料之间的关联,用自然环境的健康性来表现产品的健康性。通过精致、考究的家居环境符号的使用,也彰显产品所代表的身份和消费的社会功能。三是人造物符号,产品符号不能单独地用来表现健康,但是产品符号像消费者提供产品的外观符号,是消费行为产生时不可缺少的信息。非产品的符号则有着巨大的表现空间,通过巧妙的隐喻,可以使广告充满趣味性和可读性。 在广告中,语言符号也有这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视觉符号的补充说明,也能在视觉符号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和提炼。广告语言在能指方面,通常使用对仗结构,并通过“才”“更”“每”等特殊字眼的使用,形成强势话语。在广告语的逻辑表达方面,一是通过包装与隐藏,凸显健康的特性,弱化其不健康的方面。二是通过双重言说,将广告商的意图蕴含在对消费者的关怀中,间接塑造消费方式。三是将健康与美丽、成功、送礼、传统文化等概念捆绑起来,增强说服力。 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播形式来讲,广告可以向公众传递健康信息,并且通过“议程设置”功能反复向社会成员强调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广告终究是一种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传播形式,因此出现了伪健康传播,包括健康概念滥用造成的健康的游离、错误的健康信息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将广告伪装成其他节目形式欺骗消费者等。广告商应该合理使用符号,遵循广告伦理,在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做出平衡。
【关键词】:广告 符号 健康 消费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0 绪论11-15
  • 0.1 研究意义11-12
  • 0.2 文献综述12-14
  • 0.2.1 健康传播研究中的广告研究12-13
  • 0.2.2 健康消费研究13
  • 0.2.3 广告符号学研究13-14
  • 0.3 研究方法与思路14-15
  • 0.4 创新与不足15
  • 1 健康与广告中的健康诉求15-17
  • 1.1 什么是健康和健康诉求15-16
  • 1.2 广告中健康诉求的分类16-17
  • 1.2.1 修复健康17
  • 1.2.2 促进健康17
  • 2 广告中健康诉求的视觉表现形式17-38
  • 2.1 人物符号19-32
  • 2.1.1 专业人士符号19-23
  • 2.1.2 使用者符号23-27
  • 2.1.3 明星符号27-32
  • 2.2 环境符号32-35
  • 2.2.1 自然环境32-34
  • 2.2.2 家居环境类34-35
  • 2.3 人造物符号35-38
  • 2.3.1 产品符号35
  • 2.3.2 非产品的人造物符号35-38
  • 3 广告语言与健康神话38-45
  • 3.1 广告口号的能指特点38-40
  • 3.2 广告语言中的神话逻辑40-45
  • 3.2.1 包装与隐藏40-41
  • 3.2.2 理念与思维41-43
  • 3.2.3 捆绑与嫁接43-45
  • 4 社会功能45-52
  • 4.1 正面功能:健康传播45-48
  • 4.1.1 广告传递健康信息46-47
  • 4.1.2 广告设置健康议题47
  • 4.1.3 广告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47-48
  • 4.2 负面功能:健康概念的游离和伪健康传播48-52
  • 4.2.1 游离的健康48-49
  • 4.2.2 错误的健康49-50
  • 4.2.3 形式的欺骗50-52
  • 5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5
  • 致谢55
  • 个人简历55
  • 发表的学术论文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亨贞;谢旭;王怡;;刍议现代健康概念的分层[J];西北医学教育;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593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93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a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