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汉语谚语的认知阐释
本文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汉语谚语的认知阐释
【摘要】:概念整合理论是由福克聂(Fauconnier)等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概念整合理论认为话语理解的过程是在线的意义构建过程。人们在理解汉语谚语时,会经历组合、完善、扩充等认知活动,将汉语谚语所蕴含的概念意义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意义。概念整合理论能细致地阐释汉语谚语的认知机制和意义建构过程,为汉语谚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概念整合 汉语谚语 心理空间 意义构建
【基金】: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基于概念合成理论的汉谚语研究”(12YY02)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一、引言“谚语是在民间流传的通俗简明而又具有含义深刻的定型语句。”[1](P173)它语言简洁、含义深刻,是大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语言,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传统。汉语谚语的研究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汉语谚语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谚语本身的静态分析,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少华;合成空间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庆凯;;隐喻否定形式的理解——兼评《谈Lakoff和Johnson隐喻理论的两个问题》[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余渭深;杨国萍;;概念整合网络与新闻漫画的语义构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陈敏;;水面下的冰山——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中的新奇隐喻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4 朱雪莲;;《桃花源记》的合成空间分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韩秀丽,张治中;英语词语搭配机制初探[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曹进;乔环润;;从概念合成理论视阈解读中国相声中的言语幽默[J];东南传播;2011年02期
7 范铎;;Metaphor Translation:A Cognitive Linguistic Approach[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7年01期
8 汪少华;诗歌中的视角空间与文化想象[J];福建外语;2002年04期
9 李莉;;《古诗十九首》中的隐喻解读[J];甘肃高师学报;2012年03期
10 郭善芳;概念合成理论与虚幻思维空间[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纯;李斌;曲维光;陈小荷;;面向自动理解的汉语明喻句的可计算性考察[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陈道明;;隐喻与翻译——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A];华东地区第6届(泉州)翻译研讨会文集[C];2001年
3 章梦云;;概念隐喻理论对概念合成理论的补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谌莉文;口译思维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吕红周;符号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卜玉坤;认知视阈下科技英语喻义汉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8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文斌;隐喻构建与解读的主体自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10 徐慈华;选择与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贺;汉语歌词中隐喻应用的认知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毅琼;概念整合理论对委婉语的解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苏健;李白诗歌意象的概念整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玲;婚联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朱超猛;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分析美国脱口秀中的言语幽默[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严霞;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认知隐喻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英吉;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黎畅;英语智力谜语修辞解读中的隐喻认知[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10 马牛平;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看双关幽默[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束定芳;论隐喻的基本类型及句法和语义特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束定芳;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任务[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3 胡壮麟;语言·认知·隐喻[J];现代外语;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松;;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委婉语的认知阐释[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冉明志;;概念整合理论对死亡委婉语的阐释[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杨春辉;;概念隐喻与概念整合在诗歌隐喻认知解读的相容性[J];作家;2008年16期
4 高培新;焦红卫;;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的相互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8期
5 高培新;焦红卫;;认知理论框架下的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关联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李娜;;俄语双关语的概念整合[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7 胡寒婕;潘娣;;概念整合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6期
8 殷水贵;邹芳;;论隐喻在概念整合中的作用[J];语文学刊;2009年17期
9 孔宪遂;;概念整合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S1期
10 李磊;;从概念整合看翻译中的杂合现象[J];镇江高专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雪松;文旭;;二语习得中的概念整合模式[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宋纯;李斌;曲维光;陈小荷;;面向自动理解的汉语明喻句的可计算性考察[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蒋静;小句补语句概念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杨彬;心智的门铃[D];苏州大学;2008年
3 张宁宁;英语时体习得中的类比运用: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案例调查[D];复旦大学;2009年
4 王磊;圣经寓言故事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尉万传;幽默言语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卜玉坤;认知视阈下科技英语喻义汉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项成东;等级幽默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坤;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委婉语的阐释力[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2 栾丽娜;概念整合理论对双关的认知阐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洁;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在唐诗隐喻翻译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庄丽媚;黑色幽默的概念整合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5 张琼玉;躯体标识器理论对概念整合理论的补足和修正[D];暨南大学;2009年
6 朱璨;广告语篇中仿拟的概念整合理论阐释[D];西南大学;2010年
7 喻超;英语脑筋急转弯的概念整合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曹玲;间接言语的认知阐释[D];河北大学;2005年
9 蔡有恒;英语深层回指释义的认知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伍倩;英语时态主观性的概念整合理论阐释[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98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98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