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当代西方修辞批评方法:多元性及其理据

发布时间:2017-07-31 11:30

  本文关键词:当代西方修辞批评方法:多元性及其理据


  更多相关文章: 修辞批评 方法 多元性 理据


【摘要】:修辞批评是西方修辞学重要的研究领域,在社会关系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西方修辞批评的显著特征是批评方法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主要源于修辞批评的边缘性、跨学科性、普适性和歧义性。修辞批评的人文艺术性、不同的学科背景、理论与方法之间的模糊性以及人类交际的复杂化是修辞批评方法研究滞后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修辞批评 方法 多元性 理据
【基金】: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08013)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0.引言当代修辞批评是西方哲学研究发生“语言转向”或“修辞学转向”之后方兴未艾、最具代表性的研究领域。(Simons,1990:vii)我国学者鞠玉梅(2008)、刘亚猛(2010)、温科学(2006)、邓志勇(2011)、袁影(2011)等从不同侧面进行了颇有意义的译介、论述及探讨,对推动我国的修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影;;中西修辞批评:渊源与特征简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鞠玉梅;;新修辞学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刘亚猛;;当代西方修辞研究的两个特点及其缘由[J];当代修辞学;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利敏;;试论高尔吉亚的政治修辞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邓李肇;农德昌;;从修辞策略看心理疏导的平等沟通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李艳芳;;从批评性语篇分析透视两则新闻报道[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邓李肇;;西方修辞学理论观照下的国际商务信函写作[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孟颖;;赛场辩论的规则探析[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赵丽华;;近十年来我国修辞学与传播学结合研究综述[J];东南传播;2011年09期

7 袁影;;中西修辞批评:渊源与特征简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陈光;;论司法过程中法律方法的心理学意义[J];法律方法;2009年02期

9 武飞;;论修辞论证的适用场景[J];法律方法;2011年00期

10 邓李肇;;高校心理辅导员修辞策略的PAC分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荣华;;论修辞诉求下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劝说艺术[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云红;西方修辞论辨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小慰;翻译研究的“新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啸;京派散文:走向塔尖[D];河南大学;2008年

6 袁影;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崔淑珍;西方英语写作学的元学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王彦雨;科学世界的话语建构[D];山东大学;2009年

9 汪建峰;韦恩·布斯与西方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孙光宁;可接受性:法律方法的一个分析视角[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蓬克;“礼”和“礼”参构词语的语义分析及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晓燕;“偷窥”事件:余华《兄弟》的修辞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承亮;汉语颜色词“白”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美;英语杂志中公益广告的修辞学叙事批评[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王林;裁判可接受性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庞立军;电影修辞的形态和功能[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贤斌;传媒语言中的非言语修辞[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8 刘蓉;违反合作原则的汉语语义类修辞格及其语用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王志伟;修辞学及其在法庭论辩中的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乔月涛;文学语言解构性修辞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万云;文学的修辞批评之中西比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显杰;从现代到后现代:当代修辞学理论辨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刘亚猛;关联与修辞[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4期

4 袁影;;当代西方修辞批评研究:格局与走向[J];修辞学习;2007年04期

5 刘亚猛;;当代西方修辞研究的两个特点及其缘由[J];当代修辞学;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影;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素娥;;北京话“给”表处置的来源之我见[J];汉语学报;2007年04期

2 柴东英;;对外汉语词汇释义研究[J];语文学刊;2010年19期

3 龚渝蓓;;论符号学研究看翻译学研究的多元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孟建国;;从符号学研究看翻译学研究的多元发展[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冯文杰,周凤玲;翻译文本的多元性与互补性[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6 熊利;;解构主义翻译观下的商标词翻译[J];商场现代化;2009年18期

7 慕君,王羿珍;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8 牛炳文;王春玲;;写作学研究的创新与解构思维[J];邢台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温科学;二十世纪美国修辞批评体系[J];修辞学习;1999年05期

10 高万云;文学的修辞批评之中西比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军;;辐射引申源头的多元性及其失察之流弊[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温珍琴;;从客家饮食谚语看客家文化的多元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钱揖丽;张虎;;汉语分词及词性标注自动校验方法研究[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孙宁宁;;翻译研究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廉竹钧;;汉语组合型切分歧义字段消歧方法研究[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林达真;李绍滋;;基于模式分类的汉语时态确定方法研究[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建华;袁国霏;;简论社会用语的特征[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杨玉芳;方至;;普通话送气和不送气塞音的音位界限及其范畴知觉[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9 唐兴全;;HNC理论的五元组与词性[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盖兴之;丁志磊;;彝缅语量词的共时分析[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贾婧;语音翻译:在第一时间读懂你[N];科技日报;2007年

2 曹进 刘建珍;中国符号学研究回顾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5年

3 宋明;三星堆“巴蜀图语”是古彝文?[N];凉山日报(汉);2007年

4 宋明;“我认出了三星堆巴蜀图语”[N];四川日报;2007年

5 实习生 傅小平;上海方言式微 学界激烈争论[N];文学报;2005年

6 舒锋;网络词语的社会心理映射[N];工人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影;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张玉芳;演讲话语象征性互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李克;转喻的修辞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王洁;汉语中介语偏误的计算机处理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赵小兵;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基本词汇自动识别与提取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刘荣;面向教育领域的固定短语提取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钱芳;香港普通话教学研究新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裘江南;汉语文本中突发事件因果关系抽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微;保罗·德曼修辞批评的洞见与盲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恩京;关于提高韩国高中生汉语交际能力方法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由丽萍;动词与动词搭配自动获取方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小南;从修辞角度看电视类讲坛节目的制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妍;欧美学生汉语中介语易混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及其辨析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6 廉竹钧;汉语组合型切分歧义字段消歧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7 张月芹;《字诂》《义府》训诂方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8 何琼;初级阶段欧美学生汉字学习策略与教授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孙荣;新修辞学批评文本解读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卢晓月;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训练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98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98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9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