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的结构分析
本文关键词:《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的结构分析
【摘要】:《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的结构分析立足于分句的结构形式、分句与分句之间的组合方式两个角度。《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的分句结构形式较为规整,主要有主谓句形式、非主谓句形式和复句形式三种。根据不同的标准,分句与分句之间的组合形式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是否单用或套用关联词语作为复句的形式标记,可以分为形合和意合;根据分句形式上是否为单句,可以分为紧缩与常规;根据复句整体结构层次是否为单重,可以分为单重组合和多重组合。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因果类复句 结构形式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文心雕龙》文体理论与实践”(2012111010202)
【分类号】:H141
【正文快照】: 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年间(公元501—502年),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也是较为典型的文言作品,“有相当严格的词汇句法系统”[1](P447)。全书共10卷、50篇,以下引例均出自本书,为简洁起见,例后注明篇名。全书在说理和述评时使用了大量各种类型的复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先秦时期表结果“所以”的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何继军;;《祖堂集》“有”起首的“有NP+VP”句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张德岁;;“V+Num+是+Num”构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李国庆;现代汉语的“不是P,也是Q”复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陶智;刘胜;;论古汉语中反身代词的转指用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张柏青;“二十四韵”语境别义──《二十四诗品》作者补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沈丹蕾;《五灯会元》的句尾语气词“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萧红;《洛阳伽蓝记》的五种判断句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刘禀诚;;“我A我B(我C/我D)”标题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唐永明;王小捷;文娟;;基于关联词的复句语言模型[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梁银峰;;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语法问题札记[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5 武振玉;;试论副词“总”的产生与发展[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2005年
6 胡金柱;沈威;杜超华;;基于规则的复句中的关系词标注探讨[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杜超华;沈威;姚双云;;基于复句语料库的分词系统的研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胡金柱;沈威;杜超华;罗进军;;基于渡越矩阵的复句关系词自动标注初探[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运良;;“不是”的用法及自动处理研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艳娇;杨尔弘;;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连词考察[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高芸;从SDRT的视角探析汉语话语结构的修辞格式[D];西南大学;2011年
6 舒江波;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复句关系词自动标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向二兰;汉英助动词句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范丽君;汉藏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晶;《孟子》的介词“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亮亮;俄语原因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姣;俄语让步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邬述法;《九章算术》虚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丽艳;《左传》与《世说新语》位移动词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佳;印尼留学生11类有标转折复句习得顺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肖艳;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偏误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句探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刘娅敏;“反而”和“倒”的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金灿;现代汉语假设复句语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瑞华;《文心雕龙》的应用写作理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吴林伯;《文心雕龙》正诂(十二则)[J];古汉语研究;1989年01期
3 窦丽梅;对《文心雕龙》修辞观的一些思考[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4 段学俭;《文心雕龙》“比兴篇”与该书的比兴观[J];枣庄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5 肖锋;;管窥刘勰论“形”[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周学琴;;浅述《文心雕龙》的写作思想[J];考试周刊;2008年53期
7 莫恒全;;或全任素质 或杂用文绮——刘勰论应用文语言运用的特点和规律[J];语文学刊;2005年11期
8 张先坦;汉语结构形式与汉族文化探微[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郑海凌;;“白马非马”——现象翻译与实在翻译分离释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1期
10 张劲秋;;《春秋经传集解》被动句式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颂育;;释“丽”[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郑吉雅;;探析“一A一B”式四字语型[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童山东;曾玉章;;亚里斯多德《修辞学》与刘勰《文心雕龙》语言风格论美学思想比较[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4 邹琼;;移就的语言结构形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蔡宗阳;;论譬喻的分类[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6 吕建凤;;大同方言的重叠现象[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7 吴启禄;;布依语的“同义并用”结构[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8 魏德胜;;《睡虎地秦墓竹简》复音词简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黎庆开;;浅析布依语中数词“半”的特点[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劳在鸣;;既要抢救传承,更要创新发展,让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飞翔[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发彦;集大成的成语辞典[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何永康;文言文该不该设四六级考试[N];解放日报;2008年
3 汉滨高中 魏春红;文言虚词杂谈[N];安康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晓军;《文心雕龙》的篇章语用学思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傅炜莉;《文心雕龙》文论术语的认知阐释[D];山东大学;2013年
3 解植永;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闻静;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魏红;面向汉语习得的常用动词带宾情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汪东萍;佛典汉译传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金春岚;明清八股文程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树才;《文心雕龙》语词考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全丹丹;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连用的多角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清华;郭璞《尔雅注》双音词研究[D];鲁东大学;2008年
4 周俏娜;翻译规范与策略[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5 何越鸿;《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0年
6 杨睿;时间副词“老”的语法化过程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林琳;《礼记》成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涌华;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9 李志兵;“V着V着”结构形式及其语篇功能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姚婷;现代汉语标句词“的”的结构形式与句法特点、句法功能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17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17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