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称谓语的文化学思考
本文关键词:网络流行称谓语的文化学思考
【摘要】:网络用语的流行既是现代网络文化方兴未艾的表现,同时也对传统文化产生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网络上"犀利哥"、"表叔"、"房姐"、"咆哮姐"等词频频的出现,冲击着传统汉语称谓语的表达方式,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称谓语的改变表征了人们现实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变迁,但称谓系统有着自身的独立性,借用网络平台表现其人文性和主观性。对网络称谓语的合理、恰当使用,不仅需要网民的自觉,也需要政府文化部门积极介入引导,推动网络用语的有序化、规范化。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网络流行称谓语 文化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1-0655)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使用和传播是当前社会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之一。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样态,一方面它为人们提供着快捷、形象、富有时代色彩的语言交流体验,另一方面,也冲击着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对人们的文化习惯、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其中,网络流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宜良;;英汉谐音辞格的生成方式及运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11期
2 游汝杰,周振鹤;方言与中国文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3 谢耀基;香港的多文化现象与港式中文[J];方言;1997年03期
4 王希杰;语言和文化的深层结构和表层形式[J];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5 翁君怡;;修辞释“水”——独特的审美文化现象[J];东南传播;2006年11期
6 喻梅;;浅析林纾翻译的社会效应的原因[J];科技信息;2007年02期
7 覃亚敏;;关于濒危语言的一点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年12期
8 方拥;闽西奇特的两处方言岛文化现象[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Z1期
9 胡宗健;语言与文化[J];阅读与写作;2000年03期
10 余林;;方言影视文化现象溯源分析[J];声屏世界;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鞠晶;孙启耀;;隐喻对文化的解释力[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马丽娃;;浅析广告语言中的文化意蕴[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郑素娟;;隐喻——文化教学的新途径[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李丽霞;;来自远古的朝圣——崇“九”的溯源和“九”的象征与潜比[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伟;;布依族文化的语言透视[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6 于桂英;;我对网络语言的认识[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贺春英;李冬梅;;反讽小议[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张友琴;;On Differences between“East”and“West”[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霍晶晶;;剖析以“犀利哥”为典范的“哥”词族[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路艳霞;古文字网络流行不必大惊小怪[N];北京日报;2008年
2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陈思和;从文化多层面看“新词汇”[N];文汇报;2007年
3 萧家成;语言的记载和诠释功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宝贵贞;梅力更召:用蒙语诵经的学问寺[N];中国民族报;2008年
5 湛江师范学院“方言与文化研究所” 陈云龙;湛江方言与湛江文化建设[N];湛江日报;2010年
6 辽民研 整理;中国民俗语言学研究日趋成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陈青松;语词符号与人类文化符号现象的耦合[N];文艺报;2006年
8 张立学邋张金梅;坚定不移地推进“双语”教学[N];新疆日报(汉);2007年
9 白旭 李江涛;国外汉学家希望汉语热成为“长期现象”[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白旭 李江涛;“希望汉语热不是短期行为”[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蓉蓉;模因理论对语言功能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王燕;《说文》“女部”字与中国传统文化[D];郑州大学;2007年
3 方威;结合语料库,根据实例对比研究英汉语言中的身体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祖木来提·阿布力克木;《突厥语大词典》词汇分析[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5 春霞;哲里木地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6 严静;“大话”话语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刘贤明;语篇文化研究的新视角:从语言学角度[D];吉林大学;2003年
8 单鹏程;现代汉语喻人词语的文化观照[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侯彦艳;《说文解字》蕴含的中国古代酒文化[D];郑州大学;2008年
10 李晶;新吟诵的兴起及其文化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5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45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