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标记对汉语有标转折复句使用频率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关系标记对汉语有标转折复句使用频率的影响
【摘要】:文章探讨了关系标记对现代汉语有标转折复句句式使用频率的影响。通过语料库考察发现,现代汉语有标转折复句的主体是单标式复句,复句的使用频率与复句关系标记的数量成反比,关系标记越少的复句句式,使用频率越高;相反,关系标记越多的复句句式,使用频率越低。这与汉语使用的结构趋简性和经济性原则有关。关系标记在复句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对复句的使用频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汉语有标转折复句 关系标记 使用频率 影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有标复句研究”(编号:10YJC740022) 湖南省社科规划立项资助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有标转折复句研究”(编号:09YBA06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0引言现代汉语中有标转折复句句式数量多,我们统计的共有203种,但是这些句式之间使用频率的差异比较大。使用频率高的句式如“……,但……”,在400万字的语料中出现1639次,而且在四种语体中的分布比较均衡;使用频率低的句式如“……,却不过……”“虽说……,也……”等,在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姚双云;;连词“结果”的语法化及其语义类型[J];古汉语研究;2010年02期
2 曹翔;;从文献材料看“除非”的产生时代[J];古汉语研究;2011年02期
3 李为政;;表果连词“故”来源考——兼论相因生义的第三种模式[J];古汉语研究;2012年03期
4 李绍群;;“尚且……何况”句式的来源及虚化轨迹[J];古汉语研究;2012年03期
5 丁志丛;;有标转折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及相关解释[J];求索;2008年12期
6 史金生;孙慧妍;;“但(是)”类转折连词的内部差异及其形成机制[J];语文研究;2010年04期
7 黄婉梅;刘传清;;现代汉语小说语域中“然后”的多维考察[J];语文研究;2012年01期
8 宋晖;;“宁可”类复句关系归属解[J];语言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董秀英;;汉语后置假设标记与“联系项居中原则”[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03期
2 罗昕如;彭红亮;;广西湘语的重叠式反复问句[J];汉语学报;2012年04期
3 彭小球;;益阳方言有标假设复句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李德鹏;;百余年来汉语双音节连词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年04期
5 杨琳;;“结裹”与“结果”的源流及纠葛[J];语言研究;2013年01期
6 李艳丹;;也说“宁可p,也q”与“宁可p,但q”的转换条件[J];文教资料;2012年32期
7 吴锋文;;新时期以来汉语复句基础研究综观[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舒江波;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复句关系词自动标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黄青娥;汉越复句关联标记模式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丁志丛;汉语有标转折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及使用情况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宋青;北京话连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振华;二句式转折句群的语义成分及其配置类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明慧;日汉转折复句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天枢;“除非”类句式的偏误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关明铭;基于《人民日报》的现代汉语转折复句语序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5 赵庆龄;英汉对比性话语标记语BUT/但(是)的对比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年
6 吕峰;“不V白不V”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丽超;假设复句行、知、言三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家兰;胡志勇;;关联理论视角下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制约性[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张国宪;形名组合的韵律组配图式及其韵律的语言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3 沈家煊;语用法的语法化[J];福建外语;1998年02期
4 汪维辉;;《齐民要术》卷前“杂说”非贾氏所作补证[J];古汉语研究;2006年02期
5 王霞;转折连词“不过”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彭睿;;构式语法化的机制和后果——以“从而”、“以及”和“极其”的演变为例[J];汉语学报;2007年03期
7 邓思颖;;汉语句类和语气的句法分析[J];汉语学报;2010年01期
8 尹蔚;;选择关系标记关联模式探究[J];汉语学报;2010年01期
9 王春辉;;“假设性等级”与汉语条件句[J];汉语学报;2010年04期
10 吴锋文;;基于关系标记的汉语复句分类研究[J];汉语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蔚;多维视域下的有标选择复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朴珍玉;“然后”一词的多角度分析[D];延边大学;2006年
2 吴凯风;“然”系词语的词汇化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万钧;从音位使用频率着眼来修改《汉语拼音方案(草案)》[J];语文建设;1957年06期
2 丁志丛;;有标转折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及相关解释[J];求索;2008年12期
3 陆复中;对于“不”的写法的意见[J];语文建设;1959年03期
4 张港;被蒋介石误读的“黄埔”[J];阅读与写作;2000年01期
5 侯瑞芬;“无论……都……”中“或者”与“还是”的差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憨斋;“太太”考[J];阅读与写作;2001年02期
7 陆宗成;;闲话“染指”[J];秘书工作;2007年10期
8 倪玉;写好建议的建议[J];阅读与写作;1998年06期
9 傅永和;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研制——附录:常用字、次常用字[J];语文建设;1988年02期
10 ;第二期问题征答 答案选登[J];汉语学习;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志洪;;英汉拟人法使用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潘新玲;;我的地盘——表总括的“都”的语义分析及其左邻右舍的限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3 张建强;;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疑问句使用情况调查[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_5莉萍;杝滙Q\0;;华姙奮_Y分级初探[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长丽;;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不对称的原因[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何凯宁;;现代汉语中“有+VP”句的产生和发展[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7 刘宏帆;;“把”字句的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玉华;;从应对形式看两性会话风格差异[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韩春;;彭泽方言“得”的几种特殊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苏庆红;;“馘”之音辨——从《庄子今注今译》“黄馘”之音义说起[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卜松竹;“身份证”应是“身分证”?[N];广州日报;2006年
2 刘昊;奥运词汇使用频率高[N];北京日报;2007年
3 鲁伟;现代社会类亲属称谓面临的困境[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4 郎锦华;“作”、“做”之辨[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5 崔清新 易凌;大量新词收入权威词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本报记者 徐 英;“PK”是否该在媒体上被“PK”掉[N];中国商报;2005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曹增光;首份官方网络语言报告引爆争议[N];电脑报;2006年
8 恩图玛克;汉语与民语教育间的关系[N];伊犁日报(汉);2007年
9 王继如;“恪”字究竟怎么读[N];光明日报;2007年
10 黄继林;不得[N];扬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书秋;现代汉语多项式定中短语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焦毓梅;《十诵律》常用动作语义场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丁志丛;汉语有标转折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及使用情况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卢智f,
本文编号:647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4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