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域下的诗歌隐喻分析
本文关键词:符号学视域下的诗歌隐喻分析
【摘要】:隐喻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话题,隐喻研究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并囿于修辞学范畴,在现代时期得以蓬勃发展。近年来,隐喻成为了多学科研究的焦点。隐喻从根本上讲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的过程,这与符号生成过程有着本质上的相似。按照皮尔士对符号的分类,隐喻实质上是一种象似符号,是通过描述符号本身的特征与被表征事物间的对应平行关系来表征符号对象。隐喻是诗人钟爱的一种表现手段,诗歌隐喻根源于常规隐喻,亦是一种象似符号。本文以皮尔士和巴特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从符号学视角对诗歌隐喻的生成过程进行阐释。诗歌隐喻的生成过程是诗人将本体事物与喻体事物分别看做符号,在对这两个符号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发现符号间的象似性,从而使用符号来进行隐喻表达的过程。诗歌隐喻意义产生于符号意义的动态衍生过程之中,并体现在符号的第二层级之上。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在诗歌中作为隐喻符号的可以是一个词或短语、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语篇。本文在对诗歌隐喻生成过程进行阐释的同时,试图创建一个具有普适性的诗歌隐喻分析框架,从语音、诗形和语义三个角度对中英文中的诗歌隐喻现象进行分析,力求为诗歌隐喻分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符号学 诗歌隐喻 象似性 符号层级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3
- 一、文献综述7-11
- 二、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12
- 四、论文的结构12-13
- 第一章 诗歌隐喻概述13-24
- 第一节 隐喻与诗歌13-15
- 第二节 诗歌隐喻的特点15-18
- 一、诗歌隐喻的非独立性15-16
- 二、诗歌隐喻的模糊性16-17
- 三、诗歌隐喻的新奇性17-18
- 第三节 诗歌隐喻的功能18-20
- 一、诗歌隐喻的审美功能18
- 二、诗歌隐喻的娱乐功能18-19
- 三、诗歌隐喻的认知功能19-20
- 四、诗歌隐喻的情感加强功能20
- 第四节 诗歌隐喻的符号本质20-22
- 本章小结22-24
- 第二章 符号学理论基础24-34
- 第一节 符号的含义24-26
- 第二节 基本的符号学理论26-33
- 一、皮尔士的“三分”思想27-29
- 二、符号的意义的衍生与符号层级29-33
-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诗歌隐喻生成过程的符号学阐释与诗歌隐喻分析框架的构建34-51
- 第一节 诗歌隐喻生成过程的符号学阐释34-41
- 一、符号间的象似性是诗歌隐喻产生的基础35-38
- 二、诗歌隐喻符号意义的衍生以及层级意义的生成38-41
- 第二节 符号学诗歌隐喻分析框架的建立41-49
- 一、影响诗歌隐喻理解的语境因素43-47
- 二、语境因素影响下的分析框架工作机制的解读47-49
- 本章小结49-51
- 第四章 符号学理论下诗歌隐喻分析框架的运用51-76
- 第一节 语音隐喻51-58
- 一、拟声隐喻52-53
- 二、韵律隐喻53-56
- 三、双关隐喻56-58
- 第二节 诗形隐喻58-61
- 第三节 语义隐喻61-74
- 一、词汇层面的诗歌隐喻61-67
- 二、句子层面的诗歌隐喻67-68
- 三、语篇层面的诗歌隐喻68-74
- 本章小结74-76
- 结语76-78
- 参考文献78-82
- 致谢82-8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3-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克;;诗歌的命运[J];诗探索;2005年01期
2 吴投文;;当前诗歌症候分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4期
3 李小艳;刘黄娟;;高校校园诗歌的生命力探究——以武汉市12所本科高校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4 时爱华;;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和意义[J];语文建设;2013年14期
5 岳鈒;大跃进诗歌概述[J];唐都学刊;1997年03期
6 丁宗皓;;诗歌是一场与生存的对话——第三届辽宁省文学奖诗歌奖述评[J];诗潮;2003年06期
7 吴星;90年代诗歌对现代诗歌传统的消解[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罗文军;诗歌解读的回溯与延展[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王昌忠;在精神的乡土上——试论“两栖人”乡土诗的诗歌意绪指向[J];当代文坛;2002年01期
10 梁艳萍,余艳波;当下湖北诗歌的审美态势[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俊明;;诗歌伦理与深入当代[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2 龙扬志;;什么是诗歌伦理[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3 杨志学;;诗歌的限制性与屠岸的“十四行”写作[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冯雷;;论屠岸的诗歌形式探索[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卉;;在华夏文化中追寻、彷徨与迁徙——南方狼近期诗歌评析[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刘亚明;;把平凡的事物引入诗意的语境和空间——宋晓杰诗歌近作浅论[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郭蓉;;乘着诗歌的翅膀飞翔——浅谈初中诗歌教学的多重作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8 郑成志;;诗人和诗歌对什么负责——对近年“民生”诗歌的一种思考[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胡国柱;;新花绽放中国风—中国诗歌形式成功地进入世界语之回顾[A];湖北省世界语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宁;;美丽的中年情怀——宋晓杰近年诗歌散论[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文;诗歌能否重回大众视野[N];人民日报;2013年
2 吴刚 (达斡尔族);展现少数民族诗歌的辉煌成就[N];文艺报;2013年
3 ;青海国际诗人帐篷圆桌会议[N];青海日报;2014年
4 续鸿明;诗歌出版缘何冷清[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俊 孟迷;诗歌原本属于寂寞的行列[N];深圳特区报;2011年
6 刘殿芳;敢为诗歌独辟蹊径[N];文艺报;2013年
7 李尚荣;诗歌应着眼终极关切[N];文艺报;2012年
8 ;诗人应展开更丰富的自我[N];深圳特区报;2012年
9 撰稿 本报记者 何晶;建构一座城市的高端智力生活[N];文学报;2014年
10 隐石;黔东当下诗歌小议[N];铜仁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罗良功;艺术与政治的互动:论兰斯顿·休斯的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孙士觉;古越汉诗史述及文本辑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于英丽;隋代诗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彬;挣脱文字梦魇后的舞蹈与歌唱[D];吉林大学;2005年
5 周露;巴拉丁斯基哲理抒情诗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肖献军;唐洞庭湖诗和太湖诗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金振杰;东方传统思想与朝鲜古时调的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璐;《申质堂夫子全稿》整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怡萱;中学外国诗歌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闫琳;三曹诗歌的英译传播和英译策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4 王存恒;先唐诗歌蔬菜意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巫晓静;俄译《诗经》赏读及其翻译手法试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6 肖钰;希尔达·杜利特尔诗歌与希腊文化[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7 张伯阳;中国现代“街头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周雪瓴;高适诗歌在明代的接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冉冉;中唐至北宋诗歌中的食物书写[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10 杨潇沂;先秦楚地诗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50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5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