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顾野王《玉篇》的编纂思想与贡献
本文关键词:试论顾野王《玉篇》的编纂思想与贡献
【摘要】:《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卷首的《序言》可反映作者的编纂目的。文章从《玉篇》首创"编者按语"、创立"异部同文"的互见法、开创中国辞书设立附录的先河等几个方面的贡献,来论述其编辑思想及留给后世工具书的编纂经验。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伊金霍洛旗党校;
【关键词】: 玉篇 顾野王 编纂思想
【基金】:内蒙古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研究基地项目(nsjy0911)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助(12CYY036)
【分类号】:H162
【正文快照】: 古往今来,字书的编纂者均为高明的编辑,在这些字书中,无处不体现着他们精湛的编纂思想,导夫先路者为许慎。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字典(以下简称《说文》),从“叙言”到部首的排列,再到一部之中字的先后次序,均可窥见许慎的编纂目的、收字原则等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路广正;顾野王《玉篇》对许慎《说文解字》的继承与发展[J];文史哲;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祖友;;谈谈词典的附录[A];辞书编纂经验荟萃[C];199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颖慧;;敦煌、居延简中的“关、戊、iij”[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陈源源;;《大正藏》本《妙法莲华经释文》校勘十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陆侠;;蒙城县(立仓镇)方言BA式形容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4 芮文浩;;中华书局影印阮刻本《尔雅注疏》指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刘刚;南京图书馆馆藏《宋玉集》综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罗恰;;从《说文解字》看形近合并字[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李国英;论字典义项误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张礼;论现代汉语辞书语体的形成因素[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年03期
9 丁治民;《全宋诗》校勘举隅[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10 宋雨涵;何明烈;;宋本《玉篇》异体字简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董素芬;;简评德范克的《ABC汉英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崔冰清;;参见的认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徐秋慧;;辞典参见系统中的语义文化信息——以《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孟繁杰;;试析惯用语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7 丁媛;张如青;;《五十二病方》“痂”字考[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逄方慧;;也谈甲骨文“哻”字[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郜同麟;宋前文献引《春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金少华;古抄本《文选集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徐曼曼;何休《春秋公羊傅解诂》词_Y训诂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姜哲;中西方诠释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罗yN波;汉唐时期礼仪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康建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东;《水经注》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郭颖;《诸病源候论》词语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峥;《曾国藩全集·书信》谦敬婉词研究与《谦词敬词婉词词典》修订[D];湘潭大学;2010年
2 于海波;泰山石经文字研究[D];鲁东大学;2011年
3 禚晓;《现汉》词汇规范体系的建立与发展[D];鲁东大学;2011年
4 赵晓飞;唐五代楙书引《说文》考[D];河南大学;2011年
5 宋岚;中国狮子图像的渊源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沈洪良;刘克庄咏物诗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星华;贾谊《新书》校注商兑[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裴锦隆;《现代汉语词典》对介词语法化过程相关的词汇语义现象的处理[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明丽;从《说文解字》“食”部字看中国古代饮食文化[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10 林素慧;原本《玉篇》于《汉语大字典》的补苴价值[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浩;;《篆隶万象名义》二题[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黄孝德;;《玉篇》的成就及其版本系统[J];辞书研究;1983年02期
3 朱声琦;《玉篇》与喉牙声转[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4 陈建裕,高其良;《玉篇零卷》与《说文》的校勘[J];南都学坛;1998年05期
5 裴学海;古声纽“船”“禅”为一“从”“邪”非二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年00期
6 胡旭民;李伟国;;原本《玉篇》的发现和传抄的时代[J];辞书研究;1984年06期
7 忌浮;;字典史上的一块丰碑——《四声篇海》[J];辞书研究;1987年01期
8 傅定森;;《埤苍》管窥[J];辞书研究;1990年03期
9 潘玉坤;《篆隶万象名义》篆文杂识[J];中文自学指导;2002年04期
10 黄今许;“振聋发聩”辨正[J];辞书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现军;;《新修}k音引证群籍玉篇》之《玉篇》蓝本考[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曲艺;;《玉篇》版本研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3 罗宝珍;;释“u洝奔瞇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青梅;;金部字的发展[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张金泉;;《字宝》考[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6 王进安;;论韵书编纂中的“助纽”现象[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7 彭君梅;;《葛洪肘后备急方》同义动词管窥[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丁媛;张如青;;《五十二病方》“痂”字考[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10 张春雷;;《经律异相》异文与大型字典俗字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翔;《现代汉语词典》词本位的编篡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李竹深;幝〖TPMNRB20090727B02200BT〗〖TPMNRB20090727B02201BT〗[N];闽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葆华;原本玉篇文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吕浩;《篆隶万象名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艳华;明代処秉敬《楙表》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蔡梦麒;《说文解字》字音注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传鸿;两《唐书》列传部分词汇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北京大学;1997年
7 韩小荆;《可洪音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7年
8 兰佳丽;联绵词词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郑婕;魏晋南北朝简牍文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月婷;《经典释文》异读之音义规律探赜[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慎宝;《全韵玉篇》与宋本《玉篇》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闵敏;原本《玉篇》声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刘备;《说文解字》形声重文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4 李超;宋本《玉篇》与《说文解字》的比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琴;元刻本与宋刻本《玉篇》之比较[D];湖北大学;2011年
6 张亚南;《新修玉篇》注音材料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孙磊;《新修玉篇》异体字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赵丽媛;《广韵》《大广益会玉篇》语音之比较[D];吉林大学;2012年
9 富翠红;扬雄《方言》疑难字疏说[D];兰州大学;2007年
10 王燕;《字书》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55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5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