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现代汉语紧缩句论略

发布时间:2017-08-11 21:27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紧缩句论略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汉语 紧缩句 简单句 复句 连续统 语体


【摘要】:紧缩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使得汉语的句子形式更加灵活、多变。紧缩句既有形式的多样性,也有语义的复杂性。但无论形式上怎么变化,语义有多复杂,它终归有规律可循。本文对紧缩句的研究,一方面着重于探源,另一方面在寻绎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归纳其种类,并联系语体因素考察它的使用情况。 本文从紧缩句的基本特点出发,研究紧缩句的个性以及同相关句式的共性,进而解决紧缩句分类问题,并概括说明紧缩句与相关语体的关系。本文大致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探讨紧缩句的概念、特点以及分类。第二部分分析了紧缩句与相关句式的关系,并加以比较。第三部分从语用角度对句式和语体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阐述了紧缩句同语体的关系。第四部分为结语,总结全文并归纳主要观点。在本篇文章中,连续统理论贯穿前三部分始终,该理论也是本文所主要阐述的理论之一。在我看来,我们将仅由紧缩结构构成的紧缩句称为“典型紧缩句”,将可以同复句进行转化的紧缩句归类,称为“复句式紧缩句”。这样,紧缩句就由两部分组成,与单句和复句一起构成了汉语的句子,并且是一个连续统。 笔者写这篇文章受到向若先生的启发,产生了对“紧缩复句”这一观点的质疑。我认为,要想弄清一个事物,最实用的办法就是溯源。所以要想搞清紧缩句的问题,根本在于搞清楚紧缩句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复句到紧缩句的“减肥过程”。复句同紧缩句一样,表达多个语义,根本区别在于句子形式、语音停顿和关联词语。本文就着手于这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着眼于句子形式,紧缩句一般为单句形式,会省略掉一些句子成分,复句如果省略句子成分则有可能无法表达原有句意;就语音停顿来说,紧缩句句中无语音停顿,如果复句中无语音停顿,则可能不符合正常语言表达习惯;就关联词语来说,紧缩句的谓词或谓词结构周围没有关联词语出现,复句如果去掉关联词语,可能会有混淆语义的情况,但例如并列、因果等类型复句,去掉关联词语仍旧可行。综上所述,紧缩句和复句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存在结合部位,但也不是所有的复句都有紧缩形式。所有的紧缩句都能够扩充为复句,无论是通过单独的增加句子成分、增加语音停顿、添加关联词语或是同时使用多种方式,总归能够使紧缩句还原为同它语义相同或者几乎相同的复句。不排除其中有特例,但也是极少数的个体,所以,紧缩句的分类可以按照复句的分类方法来进行,将紧缩句同样按照逻辑关系归为九类,这样紧缩句的分析和探讨便更加简明了。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实际应用问题。语言归根结底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工具,实际应用是语言的最大功能,这种功能促进了紧缩句的存在和发展。不同的语体需要不同的句子形式,而紧缩句多存在于口语及艺术表达方面。它本身所具有的简单但含义丰富的特点迎合了社会交流和艺术表现的要求。而正因为这一特点,也导致紧缩句需要语言环境的支持才能完整表达它的全部语义,所以,,公文、通讯、文件等书面用法不适合它。 总之,虽说人们对紧缩句的应用已经很广泛也很自然,但对紧缩句的分析还不到位,还需要对其进行更多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现代汉语 紧缩句 简单句 复句 连续统 语体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1. 引言8-13
  • 2. 紧缩句概述13-28
  • 2.1 紧缩句的概念13-16
  • 2.2 紧缩句的特点16-17
  • 2.3 紧缩句的分类17-28
  • 2.3.1 复句式紧缩句17-23
  • 2.3.2 典型紧缩句23-26
  • 2.3.3 小结26-28
  • 3. 紧缩句与相关句式的比较28-36
  • 3.1 紧缩句与连谓句28-34
  • 3.1.1 概念的区别28-29
  • 3.1.2 类型的区别29-31
  • 3.1.3 特点的区别31-32
  • 3.1.4 如何进行区别性分析32-34
  • 3.2 紧缩句与复句34-36
  • 4. 紧缩句与语体的关系36-43
  • 4.1. 句式与相关语体的关系36-39
  • 4.2 紧缩句与语体39-43
  • 4.2.1 紧缩句的相关语体39-41
  • 4.2.2 紧缩句在相关语体中的功能41-43
  • 5. 结语43-45
  • 参考文献45-48
  • 后记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尧;浅析口头交际中的明示与语境效果的获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王葆华;同动式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马新;紧缩句与单句的区别[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4 甘智林;论汉语兼语句的辨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秦毅;;汉语条件句的构成类型及其英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刘天堂;汉语紧缩句探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潘庆云;;“消极修辞”研究大有可为[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8 刘楚群;论“越V越A”——兼论从“越V越A”到“越来越A”的语义虚化过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吴启主;李胜昔;;邢福义的复句研究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05期

10 王进;紧缩结构的三个平面考察[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658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58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8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