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学在中国:问题、进路和方法
本文关键词:语言哲学在中国:问题、进路和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语言哲学 跨文化研究 哲学经典阐释 研究进路 研究方法
【摘要】:西方语言哲学伴随着西方分析哲学进入中国。中国学者对语言哲学的认识开始于对早期分析哲学家工作的了解和研究,随后逐渐形成对语言哲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的共识,努力从不同的哲学传统中寻找对语言性质的普遍理解。本文通过对西方语言哲学在中国的传入演变的历史叙述,着重分析语言哲学研究对当代中国哲学和思想文化研究具有的特殊意义,并从研究进路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阐述建立"中国语言哲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中国语言哲学 跨文化研究 哲学经典阐释 研究进路 研究方法
【分类号】:B085
【正文快照】: 语言哲学源于西方,对语言性质的不同理解造就了语言哲学的不同形态。无论是英美的语言分析哲学还是欧洲大陆的现象学语言哲学,它们都以对语言的哲学理解作为讨论的出发点,都是把语言问题看成哲学讨论的核心问题或者重要问题。对语言问题的全面关注成为20世纪哲学的主要标志。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冠连;;西语哲在中国:一种可能的发展之路[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2 钱冠连;;西语哲在外语界的传播与未来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8年02期
3 吴中博;;论隐涵如何实现——格赖斯《逻辑与会话》中隐涵实现的条件[J];青年文学家;2011年02期
4 霍婵娟;;对“意义”概念的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5 刘辰诞;;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结构本体属性:结构—边界统一体[J];外国语文;2009年04期
6 钱冠连;;论语言哲学的基本元素《语言哲学精典原著系列》总序[J];外国语文;2010年06期
7 夏年喜;;浅析塔尔斯基真值条件语义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姜孟,阚哲华;关于语用学哲学缘起的三个疑问[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9 季爱民;罗龙祥;;存在之谜新解[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4期
10 代迅;;分析美学在中国:何为与为何?[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王习胜;;论严格的指示词——从逻辑演进的视角看克里普克的观点与张家龙先生的辩护[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大海;语言指称的同一性与必然性[D];吉林大学;2011年
2 唐玉斌;自我与他人心灵的逻辑哲学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刘_";基于认知符号架构下电影深层体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刘张华;大卫·刘易斯模态哲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李包庚;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路向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刘志丹;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王栋;戴维森意义理论之镜中的语言与实在[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黄富峰;论道德思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康廷;论奎因自然主义认识论[D];吉林大学;2011年
2 熊斌;弗雷格意义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谢子卿;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柳佳;从心理机制到意义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晶;论后现代语境下意义理论的转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姣姣;弗雷格涵义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李国燕;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李国浩;蒯因本体论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彭羽寒;从真到意义[D];河北大学;2011年
10 闫宏伟;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及其影响[D];河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道彬;;戴震《诗经》研究方法简论[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郑庆林;;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方法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唐代兴;;在历史与时势的匡正中还原孔子儒学的本原形象——《论语鼓吹》的文化学术姿态与研究方法[J];孔子研究;2008年05期
4 仰海峰;;葛兰西研究七十年:回顾与反思[J];河北学刊;2009年03期
5 大卫·巴拓识;彭蓓;;从跨文化哲学的角度看王阳明与卡尔·雅思贝尔斯哲学思想的共同点[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沈玉春 ,杨明;科学的发展与哲学的改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年03期
7 巴勒克拉夫;张广勇;;当代史及其研究方法[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9年11期
8 张以弛;改革中国哲学研究方法的有益尝试——读《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J];学术论坛;1991年04期
9 王志跃;当代西方宗教哲学研究的新趋向[J];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02期
10 江怡;评洪堡语言哲学的美学取向及其限度[J];哲学研究;199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小礼;;要重视方法的研究[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86年
2 封海清;;对改进孔学研究方法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王勤;;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人学研究方法[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陈玉林;;“使用”问题研究——技术史的一种文化转向[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张向东;宋芝业;;论诺尔-塞蒂纳的“截断式”科学研究进路[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田鹏颖;;社会技术哲学[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7 张国清;;如何挽救他者的事业——福柯和伯林的非理性哲学批判[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赵伶俐;;思维与研究方法训练策略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发展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肖震宇;侯玉波;;中国人思维方式与传统价值观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吴庆庆;;关于巴黎学派研究进路的特征探析[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筠泉;哲学、符号学和跨学科跨文化研究[N];光明日报;2003年
2 陈慧平;价值论研究方法的反思与重构[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方光华;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刍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刘坤生;在实事求是中创新[N];文艺报;2007年
5 韩东晖;“西方哲学研究方法暨苗力田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1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孙伟平;探索价值哲学研究的新方法[N];社会科学报;2007年
7 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师 马建波;斑杂世界的背后存在统一性吗?[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周红心;出乎其外 多维解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哲科;哲学所举办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0 高秀昌;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综合创新”[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探索[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望舒;以胡适为例论现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探索[D];浙江大学;2008年
2 陈婕;狄百瑞的王阳明研究管窥[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君花;二十世纪后半期的荀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范秋琨;现代性批判研究探析[D];厦门大学;2007年
5 刘培培;论古希腊的认识论传统和思维方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马永军;认知科学的新进路:非线性的自组织具身认知图式[D];河南大学;2009年
7 刘倩;柯林斯与哈金的实验观之比较[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吴秀霞;论人的主体性及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9 邱鸿;自然齐一性:休谟与康德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尹礼政;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60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6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