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对不对”“对”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11:02
本文关键词: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对不对”“对”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话语标记 对不对 对 互动语言学 交互主观性
【摘要】:近年来,话语标记的形式和功能探究己成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全新的探讨课题。本文撷取了问答毗邻对“对不对”“对”话语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二者在自然语料中的使用情况和序列分布,考察了其话语形式、语音特征和与话语功能之间的关系,并对“对不对”“对”两个话语标记的产生原因和机制作出了合理的解释。本文还从跨语言的角度揭示了“对不对”“对”话语标记功能的跨语言共性和个性,为全面深入认识肯定性词语的话语功能提供了类型学上的参考。论文的研究建立在自然、真实的口语交谈语料之上,得出的结果能够反映“对不对”“对”在访谈对话语域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在分析语音特征方面运用了先进的Praat语音分析软件辅助研究,减少了研究结果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文章运用浮现语法理论和互动话语语言学理论并结合大量对话事实描述和阐释“对不对”“对”两个话语形式的功能。 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回顾了自然口语、话语标记和“对不对”“对”的研究现状和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第二章介绍了浮现语法理论、互动语言学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与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并说明了文章使用语料的情况和语料转写符号。第三章定量地考察了“对不对”在访谈对话中的分布情况、语音特征和话语功能,并对“对不对”新的话语功能的产生原因和机制作了简单的解释。第四章考察了“对”在访谈对话中的分布情况和话语功能,并对“对”的话语功能的产生作出了合理的解释。第五章简要总结了“对不对”“对”形式的话语功能的异同,并尝试从跨语言的角度来探究肯定性话语标记的形式和功能共性。 研究初步得出了以下结论: 1、在访谈对话中,“对不对”附加形式不仅有向听话人征询断言命题或假设命题的意见的基本功能,而且有向听话人传递说话人自身对陈述命题态度的强化确认功能,有央求和缓和语气的情感表达功能;在访谈对话中,“对”有积极应对功能、弱化拂意功能、确认加强功能、同情激活功能和话语连贯功能; 2、话语形式的话语功能是在对话互动中不断浮现出来的。话语标记的形成动因是对话形式惯例化和主观化、交互主观化的结果; 3、对话结构的高频使用同样可能导致话语意义磨损和弱化。在访谈对话中,“启发—反应—跟进反馈”三分结构高频存在。“对不对”“对”的话语功能源于三分对话结构中间一环的缺失; 4、“对不对”“对”的新的话语功能更多出现在较长的叙述性话语中。“对不对”“对”口语性较强的话语功能可以渗透到书面语的话语表达中;从跨语言的角度看,“对”等肯定性词语形成话语标记具有类型学意义上的普遍性。
【关键词】:话语标记 对不对 对 互动语言学 交互主观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选题缘由9
- 1.2 研究现状综述9-17
- 1.2.1 自然口语的研究现状9-10
- 1.2.2 话语标记的研究现状10-13
- 1.2.3 “对不对”的相关研究现状13-14
- 1.2.4 “对”的相关研究现状14-17
- 1.3 研究意义17-18
- 第二章 理论基础、语料及研究方法18-26
- 2.1 理论基础18-23
- 2.1.1 浮现语法19-21
- 2.1.2 会话分析理论21-22
- 2.1.3 动语言学22-23
- 2.2 语料收集、来源和转写23-25
- 2.2.1 语料的收集23-24
- 2.2.2 会话话语语料的来源24
- 2.2.3 语料转写符号说明24-25
- 2.3 研究方法25-26
- 第三章 话语标记“对不对”26-51
- 3.1 导言26-28
- 3.2 “对不对”的序列位置分布及其语音特征28-36
- 3.2.1 话轮之中29-31
- 3.2.2 话轮之尾31-33
- 3.2.3 话轮之首33-34
- 3.2.4 独立话轮34-36
- 3.3 “对不对”的功能36-47
- 3.3.1 话轮之中“对不对”的话语功能36-41
- 3.3.2 话轮之尾“对不对”的话语功能41-45
- 3.3.3 话轮之首“对不对”的话语功能45-46
- 3.3.4 独立话轮“对不对”的话语功能46-47
- 3.4 “对不对”的分布与交际角色47
- 3.5 话语标记“对不对”形成的原因和机制47-51
- 3.5.1 内因——所处的话语环境影响48-49
- 3.5.2 外因——主观化与交互主观化的结果49-50
- 3.5.3 外因——口语语体中的高频使用50
- 3.5.4 外因——交际角色的地位影响50-51
- 第四章 话语标记“对”51-68
- 4.1 导言51-52
- 4.2 “对”的话语序列位置52-53
- 4.3 “对”的序列位置和功能53-64
- 4.3.1 话轮之首“对”的话语功能53-56
- 4.3.2 独立话轮“对”和反馈项“对”的话语功能56-60
- 4.3.3 话轮之中“对”的话语标记功能60-63
- 4.3.4 话轮之尾“对”的话语功能63-64
- 4.4 “对”话语标记功能形成的原因64-68
- 4.4.1 频率影响及其惯例化65
- 4.4.2 互动性的影响和交互主观性65-68
- 第五章 总结68-73
- 5.1 话语标记“对不对”“对”形式特征和功能上的共性68-70
- 5.1.1 语音形式共性68
- 5.1.2 句法形式共性68-69
- 5.1.3 功能共性69-70
- 5.2 从跨语言角度看“对不对”“对”类话语标记70-71
- 5.3 基本结论71
- 5.4 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后继研究71-73
- 参考文献73-79
- 后记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红印;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2 顾曰国;语料库与语言研究——兼编者的话[J];当代语言学;1998年01期
3 黄大网;话语标记研究综述[J];福建外语;2001年01期
4 苏杰;释包山楚简中的“对”字[J];古汉语研究;2000年03期
5 陈昌来;杨丹毅;;介词框架“对/对于……来说/而言”的形成和语法化机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邢福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充分”[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6期
7 孙咏梅;;互动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历程:理论和方法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8 吕叔湘 ,朱德熙;对当前汉语研究的感想和希望[J];汉语学习;1990年04期
9 胡明扬;语体和语法[J];汉语学习;1993年02期
10 宗守云;;试论“对”对表人NP的选择——兼谈“对”和“双”在对表人NP选择上的差异[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娟;疑问语气范畴与汉语疑问句的生成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66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66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