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委婉语教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委婉语教学研究
【摘要】: 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外国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汉语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要想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除了要保证自己的表达合乎汉语的规则外,还要保证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委婉语的使用则是汉语交际得体性的一个重要表现,而且在交际时能否适当运用委婉语是衡量外国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外国学生熟悉和掌握汉语委婉语,不仅能增强汉语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明显提高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更为有益的是,学习者还可以从文化信息异常丰富的委婉语中了解汉民族独特的社会心理和风俗文化。所以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委婉语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与言语化现象的教学是必要的,而且是相当有意义的。 然而现阶段,面向对外汉语教学,从委婉语教学角度出发的专项研究还几乎是一片空白。有鉴于此,本文提出“对外汉语委婉语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并对此进行初步的探索,抛砖引玉,以期望引起学界给予委婉语以应有的重视,把委婉语这一独特的语言与文化现象纳入到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项研究的范围内,并希望本文所提出的一些策略与方法,能够给对外汉语委婉语专项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提供一点有益启示,从而促进对外汉教学效率与整体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委婉语 跨文化交际 语言得体性 对外汉语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195
【目录】:
- 内容提要4-7
- 绪论7-16
- 一、选题的缘起及本选题的研究意义8-11
- 二、本选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1-12
- (一) 研究对象11-12
- (二) 研究方法12
- 三、与本题目相关的研究12-16
- 第一章 汉语委婉语概述16-36
- 一、关于汉语委婉语的定义及特点16-25
- (一) 我国学者关于委婉语的界定16-21
- (二) 委婉语的主要特点21-23
- (三) 本文对汉语委婉语的界定23-24
- (四) 委婉语与禁忌语、敬谦语24-25
- 二、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25-28
- (一) 汉语委婉语的产生26-27
- (二) 汉语委婉语的发展27-28
- 三、汉语委婉语的分类28-31
- (一) 单位类型28-29
- (二) 语义内容类型29
- (三) 色彩类型29-31
- 四、汉语委婉语的构造原则31-36
- (一) 距离原则31-32
- (二) 关联原则32
- (三) 模糊原则32-33
- (四) 悦人原则33-36
- 第二章 委婉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36-49
- 一、委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36-40
- 二、委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40-42
- (一) 汉语委婉语语义信息的复杂性40-42
- (二) 学习者母语文化的负迁移42
- 三、委婉语教学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42-45
- 四、委婉语教学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45-49
- 第三章 对外汉语委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9-56
- 一、对汉语委婉语的教学未能引起足够重视50
- 二、汉语委婉语本体研究不足的制约50-51
- 三、来自对外汉语教师自身层面的问题51-53
- 四、对外汉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53-56
- 第四章 对外汉语委婉语教学策略与方法56-65
- 一、利用语境设置提高学生习得委婉语效率56-60
- 二、利用词汇的网络性提高学生习得委婉语效率60-63
- 三、利用汉外文化对比的方法进行委婉语教学63-65
- 结语65-66
- 参考文献66-69
- 中文摘要69-71
- Abstract71-73
- 后记73-74
- 导师及作者简介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玲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J];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2011年02期
2 郑思;;语用原则视角下的委婉语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赵晴;吴志芳;;英语委婉语的社会功能及影响使用的因素[J];重庆与世界;2011年13期
4 苗华;;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5 倪西军;;简析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4期
6 单天芬;;规避英语跨文化交际“雷区”[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1年07期
7 张娜;吕琴;王珍;;英语生理现象委婉语汉译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张玲;;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9 王婧娴;;双层面视角浅析跨文化交际[J];中外企业家;2011年12期
10 万青;;浅析中英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英文)[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开荣;;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意识差异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刘源甫;;跨文化交际的认知图式——共性与差异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赵阳;;中西方面子的对比与文化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杨梅;童铸;;中西方文化冲突与奥林匹克运动中跨文化交际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李安嫦;李禹;王静;;回顾与展望:跨文化交际在中国的发展——三本外语教学学术期刊的综述[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刘艳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黄斌;;中国大学课堂中的文化多元性及其实用价值[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许静;;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孙玉华;;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俄语篇章教学[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打造国际交流平台 推动学科建设发展[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马丽伟 于晓华 秦静;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维度探究[N];吉林日报;2010年
3 戴晓东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跨文化交际理论:从欧洲主导到亚非突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靳琰 曹进;礼貌原则和跨文化交际[N];光明日报;2004年
5 薛小梅;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N];光明日报;2003年
6 记者李玉;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心理塑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宫丽;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影响[N];文艺报;2006年
8 贾文键;中德跨文化交际之我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9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压力、适应和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李旭 山西财经大学;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郭晓川;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年
6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王松;跨文化语境下交际顾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虹;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解读[D];广西大学;2003年
2 丁玲;性相近,习相远[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郭婷婷;跨文化交际中委婉语的解读[D];厦门大学;2009年
4 田叶;俄汉委婉语对比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5 孟茜;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6 徐希文;英汉委婉语的比较与翻译[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王春艳;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8 孙晓凌;英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程宇;对外汉语委婉语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曾梦蕊;英汉死亡委婉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68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68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