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N-IN点面体语义微系统的空间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AT-ON-IN点面体语义微系统的空间模型研究
【摘要】:基于"空间概念是认知之初"的假设,详细梳理了AT-ON-IN点面体语义微系统中空间概念的理想模型、实际模型、交互模型、传递模型和多样模型,发现:(1)其空间模型突显体验性,与人体动觉器官密切相连;(2)其实际模型复杂多样,但主要体现为容器、线性、邻近、支撑和动态等五个基本模型,并呈现一种等级序列关系;(3)其空间模型的典型特征有显著差异,AT为典型点内包关系,ON为普遍面支撑关系,IN为想象体内包关系;(4)其实际空间模型交互、融合、互通,突显点面体的家族象似性。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应用外语学院;
【关键词】: AT-ON-IN 空间模型 成因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1.引言空间关系研究是语言学界的宠儿,也是学者们孜孜不倦、潜心探索的话题,主要包括空间关系的基本认知、概念化、图式化、隐喻化和形式化。认知语言学家以空间研究为契机,突破传统范式,利用认知科学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在空间关系研究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取得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意义新观:体验性概念化——十三论语言体验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沈家煊;人工智能中的“联结主义”和语法理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保峰;;从联结主义角度看语感和语言迁移现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年04期
2 郑冰梅;;英语SVOC句式的认知分析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吴小芳;程家才;;基于认知语言学体验观的专业基础英语文化教学——以《现代大学英语1》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4期
4 何丹;何燕;;试论人类语言音节重量的动态评估模式[J];才智;2013年07期
5 张曲;;“There be”句型的认知语言学解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郭爱卿;陈瑞瑶;;联结主义视角下二语语音习得中的母语迁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7 高航;;认知语法视角下的汉语兼类问题考察[J];汉语学习;2009年02期
8 李美霞;;浮现意义加工:路径、准则及推演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吴小芳;;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奎因与德里达的翻译不确定性观点[J];考试周刊;2012年10期
10 任龙波;;英汉双及物构块的认知对比[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劲伟;;“是”字存在句与其他“是”字判断句的比较[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建平;英语情态动词语义智能排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迈;语言形式化原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李丛禾;英汉语会话中第三人称回指现象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6 毛薇;英汉多项前置修饰语次序的认知功能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杨海明;生命度与汉语句法的若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高航;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的认知语法考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9 孙国俊;语言歧义及其消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何爱晶;名—动转类的转喻理据与词汇学习[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琛颖;普适计算中基于上下文察觉的语境论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陈晓中;认知语法框架下对具有动态的自主/依存不对称特征的语法范式的相关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曾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高森;体验概念化理论下“有些”翻译的个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邵晓霞;基于语义网络图式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毅;凭事范畴述题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郭良英;思维导图及可视化字典辅助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郝福涛;联结主义视域中的心理语言学[D];山东大学;2009年
9 褚艳艳;认知符号学视阈下的《达芬奇密码》释读[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10 马瑞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体验翻译”教学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承铭;;认知科学的兴起与语言学的发展[J];国外语言学;1993年01期
2 李平;语言习得的联结主义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2年03期
3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丽莉;;浅议网络语言类型及成因[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3期
2 苏文博;;浅析网络词语[J];语文学刊;2006年14期
3 秦礼礼;黄厚鹏;;外语学习焦虑成因及缓解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10期
4 叶桂郴;罗智丰;;汉语动量词形成的原因[J];古汉语研究;2007年03期
5 刘春丽;;汉语多音字成因简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南雪琴;;出版物常见汉字误用类型及成因[J];榆林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马清华;;论汉语并列复合词调序的成因[J];语言研究;2009年01期
8 李娴霞;;特殊环境中的语言现象研究——北京人的言说兴趣及其成因探索[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付爽;;“客观量”的成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姜根兄;;蒙古语元音弱化及脱落原因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泓;;小议“零X”一族[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殷晓芳;;回忆性叙事叙述主体分裂的认知语义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振忠;普通话学习中的 高原期成因及对策[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建军;河州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柯贤兵;中国法庭调解话语博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丽;名词句的形成、发展及因由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2 黄乐;现代汉语双音节同素异序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康月惠;汉语亲属称谓及其泛化使用:类型、成因和功能[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真金;汉语口语交际及其教学发展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5 宋英智;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韦超;艺术语体和政论语体中状位形容词重叠式的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付妮妮;汉语拼音字母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邱龙升;两汉镜铭文字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9 陈雪贞;英式汉语研究:问题及对策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芬;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72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72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