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方言动态助词“哒”、“倒”、“起”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12:11
本文关键词:荆州方言动态助词“哒”、“倒”、“起”的相关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荆州方言中三个典型动态助词“哒”、“倒”、“起”的语法意义与句法分布进行全面描写与深入分析,将其语言形式、语法特征做一次较为详细、科学的研究总结。 本文总共有五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荆州的地理概况、荆州方言的声韵调,动态助词、荆州方言及该方言动态助词的研究脉络与现状,分析了影响荆州方言形成的原因,并且阐述了本文研究的选题意义、研究任务和主要方法。 第二章:结合大量鲜活语料分别对荆州方言三个主要动态助词“哒”、“倒”、“起”的语法意义以及句法分布进行介绍。三个词虽然数量不多,却可以在荆州方言中表达起始态、进行态、持续态、完成态和经历态等时体意义。“哒”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了”或“过”;“倒”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着”;“起”表示开始之意。 第三章:将这三个动态助词进行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比较。一是将“哒”、“倒”、“起”两两进行比较,尝试分析出它们的异同,找出其在荆州方言动态助词系统中特有的语用价值;二是将三个动态助词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进行比较,主要是“哒”与“了”、“倒”与“着”之间的比较;三是将“哒”、“倒”、“起”与同一方言区内的各方言点的“哒”、“倒”、“起”放在一起比较,从“普—方—方”这一角度为切入点,将荆州方言进行横向比较。 第四章:将三个动态助词与其他虚词的搭配情况进行描写与分析。具体说来,首先从动态助词与语气助词的搭配结构、次序原则、语用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其次将“哒”、“倒”、“起”与“不”等否定副词的搭配情况进行描写研究;最后将“倒”与“起”与助词“得”的搭配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第五章:结语。这一章主要是对整篇文章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出三个典型动态助词的特点,与现代汉语共同语动态助词系统的联系与区别,绘制出荆州方言动态助词简表,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明确今后学习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荆州方言 动态助词 “哒” “倒” “起”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72.3
【目录】: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荆州和荆州方言概况11-13
- 1.1.1 荆州市、荆州区地理概况11
- 1.1.2 影响荆州方言形成的几个因素11-12
- 1.1.3 荆州方言声韵调转写12-13
- 1.2 相关研究现状13-16
- 1.2.1 动态助词研究概况13-16
- 1.2.2 荆州方言动态助词研究现状16
- 1.3 选题意义和研究任务16-18
- 1.3.1 选题意义16-17
- 1.3.2 研究任务17-18
- 1.4 研究方法及相关说明18-19
- 1.4.1 研究方法18
- 1.4.2 相关说明18-19
- 第二章 三个动态助词“哒”、“倒”、“起”19-31
- 2.1 动态助词“哒”19-24
- 2.1.1 动态助词“哒”的语法意义21
- 2.1.2 动态助词“哒”的分布21-24
- 2.2 动态助词“倒”24-27
- 2.2.1 动态助词“倒”的语法意义25-26
- 2.2.2 动态助词“倒”的分布26-27
- 2.3 动态助词“起”27-31
- 2.3.1 动态助词“起”的语法意义28-29
- 2.3.2 动态助词“起”的分布29-31
- 第三章 相关动态助词的比较31-41
- 3.1 荆州三个动态助词内部比较31-35
- 3.1.1 “哒_1”与“倒”、“起”之间的比较31-33
- 3.1.2 “倒”与“起”的比较33-35
- 3.2 荆州动态助词与普通话动态助词的比较35-37
- 3.2.1 “哒_1”与“了_1的比较35-36
- 3.2.2 “倒”与“着”的比较36-37
- 3.3 荆州方言与其他方言点动态助词的比较37-41
- 3.3.1 荆州方言中的“倒”与四川方言中“倒”的比较38-39
- 3.3.2 荆州方言中“起”与四川方言中“起”的比较39-41
- 第四章 “哒_1”、“倒”、“起”与其它虚词搭配研究41-51
- 4.1 动态助词与语气助词的搭配41-44
- 4.1.1 语气助词“哒_2”41-42
- 4.1.2 搭配结构42-43
- 4.1.3 次序原则43-44
- 4.1.4 语用效果44
- 4.2 动态助词与“不”、“得”搭配44-51
- 4.2.1 动态助词与“不”等否定副词的搭配44-50
- 4.2.2 动态助词与助词“得”的搭配50-51
- 第五章 结语51-55
- 参考文献55-5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57-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兰玉;衡阳方言的动态助词[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2 钟彩虹;;“过”的助词化演变历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芜崧;;荆楚方言的助词系统[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2期
4 刘雯;;监利方言的“倒”[J];群文天地;2011年21期
5 章婧;;动态助词“着”的成句条件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7 丁媛;;京山方言的“倒”[J];现代交际;2011年11期
8 郑婧;;湖北当阳方言中的“哒”[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4期
9 李苑;;成都话的“倒”和“起”[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2期
10 王娇;;动态助词“过”的语法化过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9期
,本文编号:672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72598.html